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发布时间:2016-12-12 19:33:0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熊伟

  一、支柱产业的必备条件

  1、基本概念

  何谓“支柱产业”(pillarindustry)?顾名思义就是整个工业体系的栋梁,能够支撑、拉动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其必须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催使新产业崛起;对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各部门、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2、必备特征

  据相关资料,支柱产业应具备以下特征:

  (1)强调大规模产出。着重强调产业的净产出占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的比重。

  (2)强调当前的情况。现在比重大的产业就是支柱产业,即便其比重呈下降趋势,只要比重还较大,仍可称为支柱产业。

  (3)强调快速发展。要求产业的生产率持续、快速增长,市场扩张能力强、需求弹性高,发展快于其他行业。

  (4)强调扩大就业。要求产业具备较强的社会就业吸纳能力。

  (5)强调带动作用。要求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和催使其它行业发展的能力强。

  (6)强调节约能源和资源。要求产业具备低碳经济特征。

  关于这六大特征,大规模产出和时间指标是构成支柱产业的基本要素,其中大规模产出也是最关键的指标。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强弱则体现了支柱产业的活力。发展能力的强弱则是体现支柱产业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吸纳就业能力的强弱则体现了支柱产业的生命力。

  我国现阶段的支柱产业是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等。拿汽车产业来说,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平均每月产销突破150万辆,全年累计产销超过1800万辆,经济总量突破3.9万亿元,同比增长38.8%,占GDP近10%(1);汽车可以拉动相关150多个细分行业,比如汽车可以拉动钢铁、电子、化工,汽车玻璃可以拉动玻璃工业,汽车轮胎拉动橡胶工业,汽车座椅也能拉动纺织品和制革工业等(2);我国汽车工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员已超过265万和3000万人;同时汽车产业已开始朝着环保节能的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

  3、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情况

  历史告知,真正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比如美、日、德、英、法等,是依靠工业化奠定的国力基础,因而赢得了在历史和当代世界中的地位。

  据悉,美国以往的支柱产业是铁路、钢铁、石油、飞机和汽车制造业,现如今已拓展到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机械制造、汽车、金融、农业、电影、体育等行业。特别是航空航天和信息产业,依靠这两大产业,美国现在几乎垄断着全球GPS、军火工业等市场,以暴利支撑美国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主导地位,全方位打造信息时代的全球帝国。

  日本是靠汽车、电子、光学和计算机产业奠定世界经济第二的基础,实现了国家复兴;现如今其支柱产业由电子信息、航天、汽车、动漫、渔业等产业组成。德国的支柱产业是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电子电器、汽车制造等。法国的支柱产业是旅游、农业、航天、发电设备制造业等。俄罗斯的支柱产业是航天军工、石油、天然气、木材等。瑞士的支柱产业是金融业、保险业、精密机械制造业等。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是畜牧业、农业、矿业、机械设备、石油煤炭等。韩国以往是将船舶制造业列为支柱产业,以此为基础,现在已开始在汽车、电子和军工产业方面异军突起。

  由上可以看出,虽然世界发达国家各自的基本国情不一样,但是他们基本相继都选择了电子信息和航天作为支柱产业,那些对煤炭、矿产、钢铁、土地等资源过多损耗、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产业正慢慢淡出国家支柱产业的舞台。

  纵观国内外,无论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落后国家和地区,支柱产业的选择通常受制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在工业化初期,由于技术、资本的制约,支柱产业一般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随着工业化的进展,资本的积累,支柱产业转变为以资源、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产业;到了工业化的中后期,技术的突飞猛进,科技日趋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工业要素构成逐步实现了以资本密集型向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转变,因而,支柱产业也发生相应的转变。我国目前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而在这个阶段支柱产业主要是重化工业。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未来支柱产业格局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地理信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有关分析

  基于上文关于支柱产业的内涵、特征及必备条件的研究,现就当前地理信息产业的状况及今后何时、怎样才能成为国家支柱产业进行基础分析。

  1、地理信息产业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末期,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已近2万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年产值近10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超过20%,产业发展迅速。

  当前,判断地理信息产业是否是国家支柱产业,前文所述6个必备条件缺一不可,其中,时间指标和产值占国名经济的比重这一指标是最基本的。以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397983亿元人民币作为参照对象,同年地理信息产业的产值约占GDP的0.25%,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低。

  关于一个产业的产值究竟占比国内生产总值的多少才算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当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标准的说法,没有一个硬性的指标。不过根据已有的一些表述或说法,可以做基本的横向比较。

  比如“美国的体育产业是第六大支柱产业,占GDP的2%以上,体育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甚至超过了农业、铁路、保险、电力等行业”(3);“2010年重庆市金融业占该市GDP比重达6%,成为当地第五大支柱产业”(4);“‘十一五’时期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2010年前三个季度,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245.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2.8%”(5);“到‘十二五’末期,北京市旅游业占全市GDP的比重争取达到7%到10%之间,成为北京市的重要支柱产业”(6);“2010年天津市旅游业增加值已占全市GDP比重达5.8%,成为新兴支柱产业”(7)。

  基于此,一国或某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值至少应超过1%以上的水平。从地理信息产业产值占比GDP的情况来看,当前地理信息产业还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这个其实也是衡量一个产业是否是支柱产业的时间指标,只体现了当前产业的状况。对于未来想发展成为国家支柱产业的产业来说,其已不构成一个硬性指标。因为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社会需求的快速变化,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一些当前还不是国家支柱产业的产业,或许若干年之后就能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而对于那些过往或现在是国家支柱产业的,未来也许不能称为支柱产业。

  2、地理信息产业已具备的条件

  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它的产业制造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以前,这标志的是工业化能力;当代则是信息化程度。也许10亿条裤子和一架客机的价钱相当,但前者是落后国家后者是先进国家的标志。同理,对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来说,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数个百分点,也没有靠新兴产业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更有意义。

  为此,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要大力发展能促进其信息化,提高其信息化程度的产业。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顺应了信息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成为国家支柱产业,已具备3个重要的基础和特征。

  (1)地理信息产业是高速发展产业。地理信息产业产值增长强劲,近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十一五”期间,产值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高速增长。“十二五”期间预计将继续保持超过25%的速度快速增长,凸显产业发展的高速成长性。(2)地理信息产业是高关联度产业。地理信息产业是测绘技术、信息技术和空间技术等交叉、渗透和融合发展的产物,这就使得地理信息产业的链条较长,具有较强的关联效应,对国民经济有着广泛的影响。根据统计,地理信息产业关联度大于1:10,能够推动物流产业、汽车产业、航空航天产业、信息产业等加快发展。(3)地理信息产业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地理信息产业消耗能源极少,几乎不污染环境,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与此同时,卫星导航定位、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等先进技术的集成应用,能够大大的降低人们出行的各种成本,提高出行效率,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和降耗。

  3、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具体要求

  基于上文所述,未来想要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成为国家支柱产业,还必须从增加产业经济总量和吸纳就业两个方面着手。

  (1)着力扩大地理信息产业经济总量,大幅提高GDP占比

  地理信息产业想要成为国家支柱产业,首先必须大幅提高产值。如以2010年地理信息产业产值作为基数,按照地理信息产业年均超过25%的增速,2020年产值近10000亿元人民币(9313亿),同时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8%的增速,假若未来20年都保持这一增速,2020年我国GDP大约为859215亿元人民币,届时地理信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16%。如果产业是年均30%的增长速度,则对应大约13786亿元的产值,约占GDP的1.6%。如果产业平均增速达到35%,则对应大约20107亿元的产值,约占GDP的2.34%。如果产业年均增速达到40%,则对应大约28926亿元的产值,约占GDP的3.37%。

  由此,可以初步判断,产业增速如达到25%,占GDP的比重将超过1%,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已构成一定的条件;如果增速达到35%,占GDP的比重将超过2%,应该来说已基本构成国家支柱产业的必要条件之一。为此,要不断创造产业发展的有利政策、条件和环境,大力扶持和培育产业,拓展和深化地理信息应用,着力提升产业经济总量。

  (2)不断增强地理信息产业吸收就业的能力

  2008年,我国社会就业总人口数大约为7.7255亿人,按照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大约900万人的速度,2010年,我国社会就业总人口数超过7.9亿人。当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约占全国就业人员的0.05%,占全国总人口的0.03%。客观来说,这一吸纳就业的人数相对国家支柱产业的要求来说较低。比如,2007年,我国汽车工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员达到265万和3000万人(8),分别占到了社会就业总人数的0.35%和4%。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182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1.53%(9)。2009年,石油产业从业人员大约202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0.26%。化工产业从业人员1121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1.43%。

  另一方面,从国际同行业来看,2007年韩国地理空间信息产业从业人员约6万人(10),每年以28%的速度快速增长,到了2010年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占其总人口的0.26%。

  基于上文所述,当前关于支柱产业吸收就业的人数应该达到多少,世界上也还没有一个硬性的指标。但是,笔者认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想要发展成为国家支柱产业,在吸纳就业人数方面,应综合考虑国内和国际的发展情况,既要考虑世界各国国情的差异,也要考虑国内行业发展基数的不同,更要考虑地理信息产业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趋势(11),为此,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吸纳就业能力应至少达到0.1%以上水平。如果是到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考虑到全国每年就业总量的变化,那么到2020年,地理信息产业的从业人员至少应超过86万人。也就是未来10年,平均每年至少新增就业人数4.6万人。

  综合来看,未来20年,必须大幅提高地理信息产业扩大就业的能力。一是要不断增强产业自身的承载能力,快速扩大规模,拓宽社会需求,增进行业间的融合,着力深化应用,强化社会的认识。二是要强化与教育、人事等部门间的协调与协作,立足产业发展的需要,竭力扩大大专院校在测绘地理信息及相关学科的招生人数。三是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加强舆论宣传,积极引导测绘地理信息的教育和培训机构,营造全社会积极投身并热爱这一“蓝海产业”的有利环境。

  (1)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