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的育儿之上,充满和挑战。了这条,不能停滞,更无法后退。因为,父母的成长会带动孩子的成长。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的作者——一位提升的妈妈,阅读了大量书籍,育到心理,从艺术到哲学……她将这些书单分享出来,希望为更多的父母提供借鉴。
我和孩子她爸都是70后,都属于工作勤勉的类型。有了闺女以后,我俩虽然工作上是越来越忙,但对孩子从来没有倦怠过。
这个幼小的生命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对生命的好奇,又让我们热衷于研究孩子的每一个阶段特征。在这个了解孩子的过程当中,我们得以修正自己的行为,价值观和世界观,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与其说我们了孩子的成长,倒不如说是孩子让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我是一个很爱看书的妈妈,涉猎的范围也很广,教育、历史人文、育儿、思维、科普、艺术等多个方面,我都很喜欢,也很愿意看。
为什么要读这些书呢?有的是单纯的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有的则是因为孩子,或者说受到孩子的影响。孩子在长大,她想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怎样更合理的帮助孩子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呢?作为妈妈,我得先有自己的见解才行。
现在女儿八岁了,各方面都不再用我们多操心,回想这些年读过的书,觉得受益匪浅。希望我们这个“过来人”能给新手爸妈们带来一点帮助吧。
认识孩子心理成长,主要通过发展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几乎从知道怀孕开始,就在读它了。心理学让我更懂孩子,也让我更容易与孩子产生共情。
我自己的教育,实际上是在怀孕期间形成的。怀孕的时候除了工作,生活上还是很安逸的,有大把时间可以用来阅读。
当时读了很多育儿书,但印象比较深的还是西尔斯的育儿,她的“亲密育儿法”对我影响还是挺大的。
当时还重读了这本书,突然发现自己特别小豆豆的母亲,那份淡定从容,对孩子的信任和放手,成了我学习的榜样。
的教育早有耳闻,从这本书可以看到如何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理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有了对基础教育的认识,再看家庭教育,再看择校,就会发生很多变化。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你会发现和孩子交流是个大学问。每个父母都想成为孩子的朋友,都喜欢永远不要有代沟,可是生活中多有摩擦,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和孩子渐行渐远。
读了下面这些书,我发现要想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己,最重要的是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和空间。另一方面,如何与孩子沟通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思维习惯和逻辑:
孩子, 把你的手给我940人有 · 评价82 · 书评9(美) 海姆·G·吉诺特 著;兰 译
以上这些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方。有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指导性很强。更重要的是每次读它们,都会给我以力量,让我感受到作为母亲的责任与幸福。
其中,《卡尔》的教育和方法都对我影响很大,记得当时记录了很多内容,不少都被我立即投入了实践。比如:完全放手的让孩子自己玩,实际上是父母的不负责任,有引导的去玩更值得提倡。
《狠心》主要关于财商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有的方面甚至可以说突破了我以前的思维框框。
让孩子的趣味科学游戏363人有 · 评价62 · 书评5(英) 丽贝克·吉尔平 等 著;高婷婷 译
《玩是最好的教养》是闺女最喜欢的,她小时候时常把它拖出来,提醒我陪她玩的重要性,里面的很多游戏我们都实践过。
女儿很爱读书,但读什么书更重要。时间有限,只能读好书。这几本书为我打开了儿童文学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世界上色彩纷呈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也让我看到了书的不同读法和差异,看到了中国人怎么读,外国人怎么读,也看到了如何把书读厚和读薄。这对我选书,引导孩子精读都帮助不小。
这本《世界儿童文学史》是大学里儿童文学专业学生的指导用书,我用它来给自己对世界儿童文学的认知画一个大致的轮廓。
这本书很厚重,我读了两个月,做了很多笔记,受益匪浅。这本书涵盖了世界五大洲的儿童文学,对英美、俄罗斯、日本尤其笔墨较多,比较遗憾的是,这里提“世界”却无中国,觉得很失望。所以后来我又补充读了一本关于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的书,可是和这本比起来实在差得太远了,所获也并不多。
这是一本写给语文老师的书,写的非常用心。作为一位老师,叶圣陶先生是用心良苦的,本身的文化底蕴也深厚,才能把书讲好,书中的几篇举隅分析都很到位。
书中的部分篇目来自他和朱自清合写的《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两本,如果对精读有兴趣也是值得了解一下的,但我相信大部分妈妈会觉得比较枯燥。
这是一本更为实际和易于操作的书,读了之后对我的阅读帮助很大。而且非常轻松好读,可以一个小时就把它读完。对于这本书,我觉得再怎么推荐都不为过。
这是一本介绍如何带着孩子学习写作的书。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该如何去聆听世界的声音,感受生活的美好,写出自己的感受。读了它就会特别跃跃欲试,满脑子的写作。
之前介绍的书讲的大都虚构类作品怎读,这本书讲的是诗歌怎么读,汉诗怎么读,对汉诗有兴趣的我隆重推荐,不感兴趣的请忽略。
艺术带给我们快乐,也为生活带来更多美好和寄托。每次带女儿去看画展,她都特别陶醉,会看很久。那么没有画展的日子,就让我们在书里徜徉吧!
一直喜欢艺术,从我的大学开始,也把《美术史》看过了几遍,但对中国字画的喜爱是在近两年。16-17年读了几本关于我们中国艺术的书,大大的被震撼了。
这本蒋勋的书非常适合入门,浅显易懂,生动有趣,读了它,不仅对中国美术的发展有了了解,更多了一份热爱。
这本书是老公买《艺术的故事》时顺手买的,内容深得我心,于是抢先拿来看了。作者何慕文是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这本书便是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书画里甄选的36幅作品作为例子来书画从何欣赏,妙处究竟在何处。
这本书既专业严谨又生动活泼,还非常细致,介绍了很多作品中蕴藏的故事。带着我们细细的去读每一幅作品,一起感受作品中映射的作者境遇和时代背景。让人更觉得好书,好字画,值得细细欣赏,历久回味。
为了看展,还特地读了《伟大的博物馆系列:伦敦大英博物馆》,它虽然只对一些重要的代表性文物进行了介绍,但还是对参观展览带来了帮助。
女儿最近一年特别喜欢各类科普读物,尤其是生物和天文,在这些方面非常小白的我也趁机赶紧学起来。
怕自己直接读读不懂,于是先读了这一本。可是却发现,读着读着就越来越不懂了。轻松愉快的进入,硬着头皮出来,可是收获还是很多。一来,对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二来,对思想的了解也不只停留在“最适者”这一句话了。
因为郝景芳的一篇文章提到这本书,说是她初中时候因为读了这本改变了很多,于是买了回来,想着能不能也从中受到些许。
它的作者是卡尔·萨根,美国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这本书是他60岁时所做。书的开篇便描述了从太阳系的边缘回眸看到我们的星球只不过是一个暗淡蓝点,我们的战争,我们的争斗,所争夺的只不过是这个蓝点上某一个小点点的控制权。
如果外星人飞过地球,他们会发现这个星球上的智慧生物吗?他们的智慧在哪里?他们会看到我们正在向天空发出有毒的气体,而这正在让我们自己无法。我们的智慧在哪里?
继而,他又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对太阳系的研究,从土卫六,到天卫五,再到海王星和它的卫星……科学家们的研究和思考超过了我曾经对科学家所有的想象。
这四本关于生物的书,都是跟随孩子一起读的。难怪孩子会喜欢,这些书真的都太美了。特别是《零度南极》,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企鹅的介绍非常生动,照片拍得精彩绝伦。配合BBC纪录片snow chick一起看,绝对升级你对企鹅的爱。
生物方面18年也跟着闺女读了不少,具体请参见我的植物专题书单。目前我自己在读的是《起源》,接下来还想继续读的《食虫植物》。
给孩子怎样的历史启蒙最为合适?先要看看自己的历史观。小时候学历史首先来自教科书,其次来自于历史故事,而对历史的看法多来们自己的视角,这些观点可能就会存在偏颇,不成熟。所以,我先拿这两本书来补。
这两本书一本是从的视角看世界,一本是从的视角。换一个视角,世界就变得不同,再结合以前我们自己的视角,就能够对历史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认识。
这本书讲的是日本文化。为什么归到历史类呢?原因是我觉得读它改变了我对近代史的一些看法。如何看待日本这个国家,对我们来说永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了解他们多一点。
这套是故事书,孩子读。让孩子知道自己内心的疑问并不只存在自己的心里,还有孩子和她一样,在思考。
做父母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有人说,教育书是药,不能停。确实,每次读书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似乎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过不了多久,大家又回归了往日,各种问题卷土重来。但好在我们都在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改变,只要认识到不足,就有提高的空间。
本文来源于ip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