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即将到来,全国考生及家长都在为剩下的几天冲刺而忙碌准备。在这个关键时刻,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复习就变的尤其重要。最后这个阶段是该回归课本还是做题?最后哪些内容是重点中的重点?该如何的分配自己的复习时间?
为了帮助高考考生解答上述疑团,新浪高考频道邀请精华学校历史名师老师于2009年5月27日(周三)15:00-15:45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就高考历史最后冲刺备考方法、复习内容和考试技巧等内容与广大考生和考生家长进行互动交流。已结束,以下为本次的文字实录。
主持人娄雷: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新闻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人娄雷,现在是全国高考考前辅导节目,今天关注的学科是历史,邀请到的嘉宾是精华学校的老师跟大家交流,刘老师跟同学们打个招呼。
主持人娄雷:现在学生们已经回家做准备了,考前的阶段对文科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可以快刀斩乱麻,能够把自己的成绩或多或少的有点提升。对历史学科来说这个时间提升分数有希望吗?最后的阶段同学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呢?
:最后的时间对提高分数还是很重要的,如果学生可以踏踏实实的看课本,真正的准备高考的内容还是有帮助的。
主持人娄雷:您觉得最后的十天当中我们大家应该是背知识、做题、看考试说明,您觉得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
:应该说我们做三个方面的准备,一个方面是知识的准备,第二方面是关于考试能力的准备,第三方面是关于考试的心态。
:先说第一个方面,关于知识的准备。因为距离考试越来越近了,实际上如果把高考之前的两天调整时间除去之外,只有六七天的时间了,也就是一周左右。在一周当中知识方面还是把课本的内容真正的过一遍,这个说法可能很多考生会有想法,说已经看很多遍了,历史确实是知识性的学科,一般的说如果把课本掌握得比较好,应该能够拿到70%的分数,所以学生不太愿意看课本。但是越到后面我们越应该强调回到课本当中去,五本书看起来有点太难了,我们有一个方法,就是依据考试说明,里面有考点的扫描,根据扫描可以逐条来看。
这样有一个好处,适当的会节省一些时间,而且针对性会很强,应该说这种方式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节省时间的一种方法。可能学生在以前也这样做过,实际上每一次做,内容是不太一样的,因为我们现在做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让我们的知识面更熟一些。如果单纯看课本的话会很多,学生从心理会有压力。这是关于知识方面的准备。
关于能力方面的准备主要谈到做题的问题,做题常复杂的问题。因为确确实实我们不能回避高考最终得到的分数是做题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把知识转移到做题当中去,提高做题能力。但是这个确实很复杂,现在可以这样讲,我们以前做的适应性训练,一模二模都是做这方面的准备,可能你现在能力上去了而你没有感觉,或者是要求太高反而适得其反。
第三方面,心态。要能够真正的认识自己,究竟复习到了什么程度,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成绩高,多高都不嫌高。去年卷历史是96分,只有一个90分以上,每个考生都希望非常高,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可能。出题人不可能让你得到特别高的分数,因为要的不是为你得分的,心态方面我们不能对自己要求太高。这是我粗略的谈了三个方面。
主持人娄雷:我觉得大家备考的过程中应该把三个方面好好的落实到实际当中,这对我们大家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很多老师说考试说明很重要,要围绕考试说明来看,这样的做法是否行之有效?
:我们准备知识的时候,考试说明最大的优点是给出题目的范围,当然不否认个别情况下会有出题超纲的现象,不过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准备知识要以考试说明为范围。但是看考试说明很多考生感觉很难,因为好像那里面空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就是一句句的,很麻烦。学生喜欢看辅导书,有的很厚,有的很薄,有的是小,他们都是有缺陷的,确实是一家之言,真正的考试说明是很有权威性的,考试中心出的,考试的主要内容应该来自于考试说明,所以我们应该把它用好。
刚才我谈到课本方面,很多同学喜欢看其他的辅导书,或者是自己的小提纲,这个针对性不是太强的。因为这五本书是出题的依托,可以算一笔账,有十万考生,全国就更多了,我们手中的五本书是七八年,甚至于更长的时间都是作为考试的范围的,是经得起推敲的,而其他的都有缺陷。
主持人娄雷:经过了这么多年,一直成为学生的教科书,课本是有其存在的原因,我们大家复习的时候应该以考试说明作为重要的指导,还是回归课本进行复习。
:应该是两者的结合,第一轮复习中应该强调课本的每一个细节,但是现在时间来不及了,应该说考试说明是帮助把握课本的,相当于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我们真正要记住的应该是课本的内容。在这里我举个例子,比如隋唐这一章节当中,第二节中讲到四个的事情,学生都很熟悉。开个玩笑说里面有两个有画像,问学生哪一个是唐太?哪一个是唐玄?学生的印象是比较模糊的。学生看过课本了,但是细节的把握还是欠缺的,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到课本当中去。
主持人娄雷:对历史来说很多学生讲背背就可以了,还有人说还要做题,您认为是着重点应该是知识的还是操作上,做模拟题还是把过去做的题翻出来看一遍?
:关于做题应该是这样的,我们现在的时间常紧张的,一共有一周左右的时间了。一周当中要准备六科,真正落到历史里可能每天就一个小时,每天都看历史是不可能的。一个小时应该是三分之二的时间看课本内容,看书。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做题,就是说只有20分钟,这20分钟做一套试卷不可能,最少也要50分钟。这20分钟应该主要放在做主观题方面,现实当中很多是相反的,很多孩子不喜欢做主观题,喜欢做选择题。一般说卷,全国卷也是如此,37题四问左右,15道,20分钟的时间尽量的花在思考问题上,高考应该是强调思维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书写过程,这方面需要明确。真正花在题目上思考问题是很长的,真正解决是很简单的,我们做的时候要能够更多的思考问题。当然还有六七天的时间怕手生,可能感觉不会写了怎么办?可以挑其中的一问具体的写,真正时间主要是用在构建上。
主持人娄雷:刚才我们说的是考前,真正的走进考场都要靠自己了,做历史题的时候会有很多同学说特别想听您有什么答题技巧,答题的注意事项,包括选择题、大题怎样答?您给我们大家简单的说一下。
:应该说单纯的技巧是没有的,高考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分数,是我们三年,甚至是十几年努力的结果,不能寄望技巧太多。一些原则性的做法,还有一些小的方式还是有的。历史的题目一共分两部分,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目是12道选择题,这几年都比较稳定。主观题方面有37题是学科内综合题,39、40题是跨学科综合题。也就是说历史一共前面是12道选择题,后面一般情况下是六问左右的主观性题目。做的时候大体的原则应该是给主观题方面以比较宽松的时间,从时间分配来说,主观题应该比较宽松,前面的选择题12道原则上不能超过12分钟,也就是一分钟一道题,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提高一点,也不太快,但是时间绝对不能占得太多。
后面的主观题应该给更多的思考时间,具体的做法可以这样进行,比如37题,真正看到题目的时候,不要上去就写,应该从整体把握,37题的前面有一个主导语,就是说所讨论的中心问题,再看一下有几问,涉及到了哪些具体的知识,学生做的时候会有一种心理,很着急,尤其是考到会的,急于要把答案写上去,这不是好的方法,应该构建、思考,确确实实有把握了再下手。具体应该是这样,要看设问,认真的分析,可以问自己设问有几问,给的分值如何,应该准备哪些知识点,具体是要依据材料回答还是锁定知识,这些都要看清楚。然后再做这道题目,不要急于马上写,往往37题的第一问是材料题,就是古文或者习惯的文字,一旦进去就很麻烦,很多同学在具体的文字上纠缠不清,就会浪费时间。这是我们做题时候的原则性技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