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在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候,写了《论人民》这篇重头文章,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都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发挥了典范作用,并向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发挥了新中国基本制度的宣传普及作用,同时表达出人的历史,发挥了进一步明确人历史责任的作用。通过回望已经走过的,总结党的历程和取得的宝贵经验,提出继续前进的思想主张和政策举措,这是中国不断取得胜利、不断伟大的一个重要法宝。
每到重要的历史节点,为了更好地前进,开创社会历史发展的新局面,中国总要回望已经走过的,总结党的历程和取得的宝贵经验,提出继续前进的思想主张和政策举措。这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不断伟大的一个重要法宝。
70年前的1949年6月30日,播发了的长篇论文《论人民》,该文深入系统地阐发了人民理论,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人民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这篇文章的立意,一是回看和总结中国走过的28年,二是规划即将诞生的人民。这篇文章问世后,引起国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会引发、学界的深入思考和持续研究,成为研究人民理论、研究中国执政的重要文献。
1949年6月,中华民族即将迎来天翻地覆的历史性巨变,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即将终结,新的人家即将诞生。同时,中国迎来28岁生日,“就像一个人一样”,“已经走过二十八年了”,“已经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几岁的年青小伙子”,而是一个成熟的大人了。正是在这个成熟的政党带领人民新社会的历史关口,沉着冷静地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思考我们党什么样的舞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在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候,写这样一篇重头文章,是基于总结经验、继续前进的大思考虑,目的是要向外、国内外楚中国一走来的一些根本经验和继续前进的一些重大问题。这件事,非常看重。1949年6月24日,处在百忙中的,给秘书交待了几个重要文稿的起草任务:“写一篇纪念七一的论文(似不宜用形式,而用你的名字为宜),拟一单纪念七七的口号此两件请于六月最近两天拟好,以便于六月二十八日发出,六月二十九日各地见报”体谅的辛苦,因此他在给的信中特别交待:“以上工作很繁重,都堆在你的身上,请你好好排列时间,并注意偷空睡足觉。你起草后,我给你帮忙修改,你可节省若干精力。”本想让来承担这个任务,但刚刚被任命为新华通讯社社长,同样处在百忙中,“论文”的初稿按时起草出来了,却没有达到的要求。后来回忆了这件事的过程,“稿子写出以后,结果没有用。毛自己写了纪念七一的文章,这就著名的《论人民》”。还说:的主要,“有的最后送毛审阅和修改。最重要的由毛亲自撰写”。《论人民》这篇论文,就属“最重要”之列。写出的稿子不能用,剩下就是两天左右时限,只好自己动笔。在我们现在可查阅到的档案中,留下了起草的整整31页手稿,以及他反复修改的过程稿。在修改定稿的首页上,专门注明了“”“急件”等字样。该文于6月30日由全文播发,赶在7月1日中国成立日这一天在《》头版头条刊发,报头还配发了“庆祝中国二十八周年诞辰!”“中国!”等。
之所以要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总结我们党所走过的道,一是要找到一些带规律性的经验,二是要从中得出一些结论。这些经验和结论涉及党的根本。在《论人民》一文中,多次明确提到中国人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取得的各种“经验”,既有归根结底的、总体层面的经验,也有内外政策的、具体层面的经验。梳理在文中总结和提到的经验,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提到“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从内外政策角度总结了我们党28年的基本经验。他指出,在中国领导下,中国的理论和实践,“都大大地向前发展了,根本上变换了中国的面目。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是这两件事:(一)在国内,。这就是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的国家;(二)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家,联合其他的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明确概括了中国人经过28年的探索,得出的有关对内对外两方面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指明了我们党在内政外交方面制定系列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也就点明了人民的制度基石。
二是提到归根结底“集中到一点”的经验。反复强调说:“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这个必须和国际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这是对上一条经验的又一次集中的、精炼的概括。讲的就是总结我们党28年历程的根本主题和主要结论。
三是提到选择制度和道的经验。从孙中山探索40年和中国探索28年的各自经验角度,指明了我们所选择的这样一条道:“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道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我们也反对第道的幻想。”这里讲的“一边倒”,并不仅仅是个外交方针,更重要的是讲我们选择的社会主义道,“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种道的选择,是孙中山和中国人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得到的共同经验。
四是提到中国所代表的为什么能取得“基本胜利”的经验。回答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孙中山代表的资产阶级为什么“不可能领导任何真正的到胜利”,而中国代表的为什么“取得了基本胜利”?给出的答案是,因为我们有“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那就是有区别于其他阶级和政党的一个党、一个军队、一个统一战线,这就是所说的:“我们的二十八年,就大不相同。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阶级各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点明,这个胜利的关键,还在于由谁来领导,“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最富于的彻底性。整个历史证明,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就要失败,有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就胜利了”。点明的这条经验,既是国际共运的实践经验,更是中国的实践经验。他认为,在帝国主义时代,一方面任何国家的任何别的阶级,都不能领导任何真正的达到胜利;另一方面,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曾经多次领导过,也都失败了。这些,“就是明证”。
五是提到处理好自主和国际援助关系的经验。是从反驳一些错误想法、错误提法的角度,讲到我们得出的一些经验的。比如,他反驳了“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的错误想法,指出:“在帝国主义存在的时代,任何国家的真正的人民,如果没有国际力量在各种不同方式上的援助,要取得自己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胜利了,要巩固,也是不可能的。”“这件事,中国人民的经验是太多了。孙中山临终时讲的那句必须联合国际力量的话,早已反映了这一种经验。”又比如,他进一步从“有了经验”角度,反驳了当时有人提出的“我们需要英美的援助”的提法,断然指出:“在现时,这也是幼稚的想法”,因为“孙先生有了经验了,他吃过亏,上过当。我们要记得他的话,不要再上当”。这就是说,中国人如何处理自主和国际援助的关系,不仅从自身探索中得出了宝贵的经验,而且也汲取了孙中山“吃过亏,上过当”的经验教训。
六是专门提到了教育农民的经验。历来关注中国农民问题,他始终认为农民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群众”。在《新主义论》中,就特别指出,“中国的实质上是农民”,“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的主要力量”。早在1927年的《湖南农动的考察报告》中他就指出,农民的力量“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他们将冲决一切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上迅跑”。但问题是,这些农民绝大多数未受到过文化教育,我们党应该“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把农民组织起来,并开展文化运动,通过发展农动,农民的文化程度才“迅速地提高”。在《论人民》这篇文章中,再次以苏联经验为例,从农村经济结构角度讲了教育、引导农民的重要性,指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他还特别强调:“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
在新中国即将诞生之际,总结我们党历经28年探索得到的经验,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些基本结论。这些结论,恰恰是紧紧围绕一些关键性问题展开的。比如,阐述了一个关键性结论,即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这个结论,他是通过“走人的这就是结论”这个角度表达出来的。又比如,阐述了另一个关键性结论,“必须,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结论,他是通过以孙中山为例表达出来的:“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再比如,还阐述了一个关键性的结论,即必须建立人民国,实行人民。这个结论,是总结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直接得出的一个根本性结论:“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主义,资产阶级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主义,资产阶级国让位给人民国。”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所证明了的,更是中国中国舞台后所经历的实践所证明了的。在中国不可能走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国的道。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只能是建立人民,实行人民,并通过人民,才能真正达到民族、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由此可见,在新中国前夕,通过回顾总结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宝贵经验,就是要告诉人们,我们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我们今后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往哪个方向继续前进。
《论人民》一文,原本的切入点就是“纪念七一”,所以写这篇文章时,原拟的主标题就是《二十八年》,定稿前改了主标题,副标题定为《纪念中国二十八周年》。从构思这篇文章起,以纪念中国成立28年切入,这是确定的。但是,如何回看和总结已经走过的28年,站在怎样的基点上展望和未来?在文章开头,就提醒:中国“是一个大人了”,我们“是主义者”,看问题“有正确的观”,“懂得事物的和发展规律”,“懂得”,“看得远些”。这就清楚地表明,写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人们一种世界观和方,表达人的一种战略思维。还要清晰地告诉人们,我们这个党要往哪里去。他在文章的结尾处,坚定而自信地说:“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
站在社会历史的巨变面前迎接新中国,通过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思考了哪些重大问题呢?我们从《论人民》一文中,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一个大国大党,要把握正确的世界观(观),懂得历史的,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起理论自信。因此,理论上的坚定性,是写作这篇论文首先要强调的问题。
开篇强调,我们“是主义者”,要树立正确的观即正确的历史观。他指出,中国人懂得一些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一是得益于二十八年的实践,二是得益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他说:“我们党走过二十八年了,大家知道,不是和平地走过的,而是在困难的中走过的,我们要和国内外外的敌人作战。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文中反复强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建立中国、理论武装这个党,以及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从而使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等方面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人举行了十月,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十月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用的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提醒人们,观察人类社会发展,就是要掌握这样的历史观、这样的,就要牢牢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一个“主义者”,一个人,必须具有这种理论上的坚定性,否则“就不是主义者”。在这篇文章中,多次提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提到了人这一真理的坚定性。
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中国在领导人民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必须坚定地回答我们要走一条什么样的道,也就是要坚定我们的道自信。因此,道的坚定性,是写作这篇总结性论文所要表达的一个主要结论。
坦言,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通过人介绍的,中国人所走的道,也与人相似。认为,“人曾经在几十个年头内,经历,方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有许多事情和十月以前的相同,或者近似”,“先进的人们,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惜艰苦奋斗,寻找真理,这是相同的”。正是人所走的社会主义道,所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让“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人都另眼相看了”。随着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一个崭新的时期”的来临,中国人所要选择的道,也就有了方向。所以坚定地告诉人们:“走人的这就是结论。”也就是说,我们所走的,既是从人的探索中得到的,同时也是民历经自己探索的结果。
方向有了,但这条怎么走呢?清晰地指出,中国人民只有在中国领导之下,才有可能取得“基本的胜利”。还告诉人们,在中国领导下,从中国自身的实际出发,中国人民找到了这样一条道:“经过人民国到达社会主义和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形象地比喻说:“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资产阶级的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的国家。唯一的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国。”而“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
在文中还特别强调,我们要在所选的这条道上坚定地走下去,中国人民自己要用人民的方法,“教育自己和自己”,“不使自己走入的错误上去,并继续前进,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和主义社会前进”。
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中国在即将取得全国的时候,必须清楚地回答将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因此制度选择上的坚定性,是特别需要表达的一个主题,也就是要表达人的制度自信。
的回答非常清楚,中国所要建立的国家的性质,就是“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的国家”。我们的制度选择,是在这样的国体下确定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要建立的,就是一个“伟大的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回应那些“外国”所诬称所要建立的制度为“你们”时,干脆利落地说:“可爱的先生们,你们讲对了。”他坦言,实行人民,就是“人民”,“就是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这一回答,充分反映了在制度设计上的高度自信。他明确指出:中国人民在中国领导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向着帝国主义的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及其们实行,实行,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他特别强调了这种制度对“实行,实行”,而“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制度”的内容;强调了“人民的国家制度”。这样的制度,与那些“骂我们实行或极权主义的外国”的制度恰恰相反,“他们实行了资产阶级对和其他人民的一个阶级的制度,一个阶级的极权主义”。这种在制度选择上坚定性,充分反映了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深刻把握和创新发展,是在制度问题上高度自信的表现。
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中国人还必须清晰地表达自己执政的根本立场和根本旨。因此,在论文中楚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要建立的是人民的国家,我们的是人民的。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党,主张的是“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中国历来强调,人民立场是其根本的立场,是其根本旨。真正代表人民大众的利益、完全彻底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就是这个党“人民性”体现,也是这个党建立的根基和出发点。正如所说的:“我们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人民》一文,通篇充满着人民立场和人民情怀,明确而深刻地回答了中国领导的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民的问题,也清晰地告诉这个如何对待阶级的问题指出:“人民的国家是人民的。有了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的方法,教育自己和自己。”
还深刻阐释了“人民”概念:“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他特别强调了人民的对待人民和对待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对于和阶级的行为,决不施仁政。我们仅仅施仁政于人民内部,而不施于人民外部的和阶级的行为。”对于人民内部的矛盾,“我们在这方面使用的方法,是的即的方法,而不是的方法”。
文章还反复提到了中国人民特别是“一般平民”长期以来所受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即垄断资产阶级等的工具的情形,他指出:“蒋介石孙中山,拿了官僚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作为中国平民的工具。这个,实行了二十二年,到现在才为我们领导的中国平民所。”所表达的这种人民立场,以及人识、平识,恰恰是由中国的立场和旨决定的。
特别看重“转折关头(哪怕是暂时的局部的转变)”的“历史经验”。他还专门提到过,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自信的表现,“对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当前的形势和前途都有明确的认识,因此我们有巩固的信心”。善于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并自信规划未来,是以为代表的中国人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这个党每到重大历史关头的一项重要举措。《论人民》这篇文章,是在中国新主义取得决定性胜利和中国即将取得的时刻写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理论层面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境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中得到了创造性发展,特别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中国进行全国执政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从实践层面上讲,民进行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达到了阶段性目标,有了实践的结晶,将要召开的新政协会议有了指导方针的遵循,即将建立的新中国也有了基本的框架和制度基础。的这篇极为重要的论文,为制定《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后来制定中华人民国,都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依据。
亲眼看到写作《论人民》一文的,后来在回忆的时候这样说过:“在方面,国体政体是建立新中国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在1949年1月会议上,毛对人民的含义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这是基本问题,必须。就有主动权,否则就没有主动权,没有道理好讲。半年以后,毛自己动笔写了《论人民》,把这个道理讲给全国人民听。”“关于政体问题,毛一直《新主义论》和《论人民》中提出的主张,认为人家应该采取集体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中央和地方各级,都应当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③这些基本问题,涉及中国人及其领导的国家安生立命的基础,这些问题如果不从高度和理论深度上楚,就会出现混乱。的这篇文章,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角度出发,把这些重大而基本的问题楚了。
(三)这篇雄文,表达出人的历史,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发挥了强化人历史责任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处,就点明了人有“自己的历史”,要实现“人类进步的远景”。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处,进一步全党同志:“党的二十八年是一个长时期,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战争的基本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而在当年3月份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时,就特别提到我们党肩负的历史责任:“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因此当时就全党同志:“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由此提出了“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要求。三个多月以后,在与各方面协商建国的过程中,再次在《论人民》一文中,对同志提出了:目前的胜利,“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怎么办?以什么样的状态未来?给这个党又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
一是必须明白我们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在文中提到的根本区别是,我们党有严格的纪律,牢固掌握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并采取的方法,深系人民群众。也强调,我们党是从困难和挫折中走过来的,困难甚至错误并不。他说:“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二是必须端正态度加强学习,依靠学习未来。提出了我们党面临的许多未完成的任务:“的敌人尚待我们扫灭。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钻进去,几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总可以学会的。”
三是必须放下架子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不要摆官僚架子”。特别强调了我们党不要脱离群众、不要脱离社会现实的问题。只有紧紧“联系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团结全国除了以外的一切人”,我们党才能更好地未来。
总之,的这篇论文,既是对中国已经走过的历史的重要总结,也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继续前进的一篇宣言书;既是我们党实践探索的阶段性,也是我们党理论思考的创造性。我们党既善于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又善于展望未来、引领方向,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当我们迎来新中国70周年的时候,重温这篇重要文献,体会其中的核心要义,可以使我们更加地前进,正如所说:“稳步地走到目的地。”
(作者简介:杨明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梦见钞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