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的形式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在整个节目中所占的比重,从对《伟大的历程》中时长的统计来看,总时长为2825秒(合计为47分05秒),平均在整部20769秒(合计为346分09秒)的片子中所占比例为13.6%,其中最短的时间为7秒,最长的达75秒。
而《百年小平》作为大型的纪录片,以作为节目主体,时间所占的比例则相当高。仅在第一集的《人民之子》中2658秒(合计为44分18秒)的片子总时长中,时间就达1864秒(合计为31分钟4秒),比例高达70.13%,其中最短的时间为9秒,最长的达151秒。无论从时长比例还是最长的时间,都远远超过了普通的历史题材纪录片。
再考察的声画组合关系。从目前大多数的节目来看,的镜头景别为近景,既能让观众看清人的表情和动作,又能展现出与人直接交谈的画面感。角度上则大多采用斜侧角度,人视线度角的右下方,体现了人与采访人的交流感觉,有效避免了正侧角度的死板与的心理效应。当人内容较长或有表达需要时,则采用人的画外音+资料画面的形式。避免时间过长引起观众厌倦,特别是当人说话内容拖沓的时候应该在后期编辑时进行有效剪辑。画外音和画面的变化也不宜过快过多,给观众造成眼花缭乱之感。以《伟大的历程》中的一段邓志标(原渔民村原村委会主任)深圳渔民村最初发展的长26秒的内容来分析。
在26秒的时间里,人的声音是无间断的,交叉变幻的是拍摄的人的镜头和从前的资料画面。人的画外音与画面相呼应,破旧的渔民村黑白照片表现渔民村的穷,工人们热情工作的场景照片表现的繁荣,紧接着再用渔民村码头小渔船的照片与之前的工人工作情景进行对比,与人所说的物质反差相印证。
而在《百年小平》中,虽然占据了主体,但是节目在制作时也充分考虑了声音与画面的关系。如在采访列车服务员要求与小平同志合影的那一个小节,在人讲述怎样合影过程中,画面在人与合影的多张照片中进行来回切换。这种例子在片子比比皆是,顺手拈来。
虽然历史在电视纪录片中所应用的时间不长,但从历史的特点及其现实应用的情况来看,历史理应成为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有效手段之一。作为一种采集历史的手段,历史具有视觉、听觉的双重优势,比一般的文献材料更具有影视表现力。而且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历史的手段也由原来的手记到录音到现在的画面和声音,可以说电视的发展也促进了历史本身的发展。
具体而言,历史的形式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历史意识的体现。历史保存了历史当事人的音容相貌,从历史角度而言,是抢救了宝贵的历史资源。经过加工电视历史也更加立体、生动,使后人更深刻、全面的了解前人不平凡的生活。二是加强了真实感。人的亲历带给观众的感受绝不同于阅读历史书籍等其他了解历史的方式,鲜活的生命加上细节的魅力再经过故事化的组织,历史也已不再是藏在层层泛黄、满是灰尘的古书中了。三是活跃了纪录片的形式,增强了片子可看性。从一而终式的历史叙述早已受到观众们的遗弃,观众需要的历史节目首先必须好看,才有接受历史并思考的可能。也只有好看的历史题材纪录片才能赢得市场,“拥有大量观众和一定规模市场的纪录电影”是历史题材纪录片的一个重要判断指标。
当然历史不是万能匙,在应用时也应特别注意几点。首先就是要避免人完全按照采访人的需要去。这种不由人的情感发展就的回忆是对人和历史的不尊重。其次要谨慎的就是历史的“真”。这要求采访者要找准对象,在中注意技巧,避免者的记忆偏差和失真。虽然现在历史被广泛应用在了各档电视节目中,但的形式仍比较局限,大同小异,突破不多,历史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将来的应用形式仍需要往后更深入的研究。
[1]彭卫、孟庆顺.历史学的视野:当代史学方法概述[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266
[2]杨翔银.与历史对话:史学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4
[3]张尧臣.记录历史,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兴起发展及其状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属龙的属相婚配表园林浇水车https://www.china.cn/p4p/114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