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交易试点成交量受履约驱动,市场有效性不足,流动性仍然很低,碳市场的良好价格机制尚未形成蓝皮书的作者、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晋涛等大学学院陈醒对中国碳交易市场在试点期间的整体机制设计、市场运行情况等做了详细介绍。一)及时发现价格,引导现货市场价格,提高碳市场运作效率碳远期现货市场是以现货市场为基础的,产品种类、产品特征等与当时的现货市场是同质的,唯一不同的就是交割的时间,因而远期现货价格的形成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与现货市场价格无差别。远期现货市场属于衍生品市场,许多投资者和交易者扮演的是投机者的角色,考虑到投机者对市场的预期,短期内远期现货价格更容易反映出来,这就使得远期现货价格的波动领先于现货价格,对未来市场价格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
总报告作者薛进军指出,长期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一直处于“被引领”的地位:在国际上受制于美欧地缘,即使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中国在国际上发言权仍然很小;在经济上受到世界贸易组织、G7、世界银行以及各种条约的,特别是在气候治理上,中国一直被动地处在从属地位,被和受外部压力。这种情况几年来得到了根本改善,习多次从多个方面提出中国“引领”,实际上反映了近年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全球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这将对对全球气候治理产生重大影响。
习总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指出,中国要“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这是“引领”气候变化治理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次被写进党的报告。这不仅是中国和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治理问题上的一个重大变化,也是中国以更加自信和进取的态度参与全球治理的一个标志性信号,是中国致力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战略的重要一环。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治理中的角色转变不仅反映了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认知的转变,也是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变化的客观反映。中国贡献将会对全球气候治理产生重要影响。
报告指出,中国作为全球化和贸易化的受益者和碳排放大国,应当承担大国的责任,积极为全球节能减排做出与大国地位相适应的贡献。中国在全球绿色“一带一”,通过绿色资金和技术投资推动沿线国家经济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与增长。“一带一”涵盖的地区拥有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世界商品贸易的三分之一和世界P总额的三分之一。该的顺利实施,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可以预见,中国在绿色投资、低碳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将会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成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引领者。
总报告在对“一带一”的带动全球经济贸易发展的引领作用高度评价的同时,也提议应考虑沿线国家的气候治理能力和技术水平,设计绿色低碳的“一带一”:一是避免因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而造成沿线国家的污染和碳排放激增;二是促进绿色低碳的经济国际化和贸易化;三是通过提供资金、技术、人力,引领沿线国家节能减排,实现“一带一”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从而引领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应当成为“一带一”的绿色融资的示范性机构。
第一,主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早日实现碳排放峰值,并研究2030年达峰之前(如2025年左右)全国与地区各行业的节能减排以及清洁能源新目标。
第二,大幅度增加国际绿色投资,设立中国碳基金,选择中国标准的适应性低碳环保技术,为发展中国家培养绿色低碳发展人才,设计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第三,加强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提候变化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思维、新体系,在上和制度设计上领先国际,加强参与及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规则制定的能力建设。
第四,培养懂专业、懂外语、懂谈判、懂外交规则的气候变化治理国际专业人才,增强中国在国际治理多边和双边谈判与合作中的话语权。
薛进军还指出,由英国脱欧、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掀起的反全球化、反贸易化、反气候变化运动,正在削弱美英的国际领导力。而中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开展自主节能减排,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投资,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正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正在新一轮贸易全球化和化。大国的地位、历史的潮流和发展的把中国推向国际治理的前沿,中国愿意、可以、也有能力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起到引领作用,而中国提出的绿色、低碳“一带一”的逐步落实不仅是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又一大贡献,也将极大地促进新一轮的全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