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文章内容

南大60后博士用文言文写论文致谢词走红

※发布时间:2018-7-1 10:19:3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壬辰之秋,赴考金陵,幸得拜王公门下,而今已三载有余……”近日,南大博士生的一篇以“表”为文体写成的论文致谢词《表》走红,不少师生和同学评价“朴质感人,情真意切。”

  记者了解到,这篇《表》的作者叫白强,是南大高等教育史博士生。值得一提的是,其现任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纪委。1996年,白强本科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2005年,重庆大学硕士毕业。

  谈起自己考博的初衷,白强说,“我觉得大学管理者必须懂教育,我想通过学习去提高,更深入了育发展和管理规律。”今年47岁的他为考博,重新拾起英语,利用各种闲暇时间背词典。“都被我翻烂了,这个年纪,没想到。像重新感受了次考大学。”

  四年时间,白强一方面要搞学术,还要兼顾学校的工作,为此,他经常乘飞机在南京和重庆之间往返,费用花了不少,飞机票也有厚厚的一沓。“我要做到‘两不耽误’,尤其博一期间,因为要学很多课程,我也跑得比较勤,还是有点辛苦的。”

  “表”是一种中国古代文体,一般用于向帝王陈情言事,或陈述,或请求,或,“动之以情”是其主要特征。白强介绍,自己在博士论文中用“表”的形式写致谢,也是想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南京是六朝古都,南大的人文思想也十分浓厚,既然来了南大读书,就想用这种古言的方式完成。”

  白强还说,这是他第一次用文言文写文章。“我本科读的历史,研究生读的,也对文学、历史很感兴趣,平时会看些文言古籍,所以,有了这个想法,构思了一个月,我就动笔完成了。老师们看了也很高兴。”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余来金陵攻博已近四年也。忆往昔,求学之多有坎坷。离巴渝,走长安,奔夏口,屡不第,恢恢乎如败军之将,惶惶乎似惊弓之鸟。求学之艰辛,身心之疲惫,岂能一言以尽之。

  壬辰之秋,赴考金陵,幸得拜王公门下,而今已三载有余。博通中外,蔚为大家。授学之术,深入浅出,探幽索微,妙趣横生,学生无不如沐春风。育人,教吾明明德,在先,行事于后,此诚良师益友也。之性,儒雅谦和,睿智幽默,师生相处,其乐融融,此诚人生一大幸遇也。想吾当年,初入师门,才疏学浅,耻寸无功,然先生不以余愚钝,激以励志,悉心指导,寄以厚望。先生之德才,若高山仰止,非庸庸如吾辈者所能望其项背。吾何德何能?反受此殊遇,感激涕零,不可报也!

  六朝古都,钟灵毓秀,虎踞龙盘;金陵南大,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诚朴雄伟,巍巍大学之道尽在其中;励学敦行,赫赫明人之德皆存其里。吾之小成,亦得益众师之润泽也。桑公之博识,龚公之睿智,冒公之内敛,及张、汪、余教授等众皆德高望重之师,悉以言传身教,谆谆如阳光,雨露滋润似久旱逢春!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抑辞师门,而必常怀反哺之义,跪乳之恩,感激之情,一言难表也!

  同学之情,爱如姐弟,亲同手足。同窗几秋,论人生之理想,评教育之得失,荐兴学之举措,争学问于学堂,赏风光于田野,其乐无穷。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兄王飞之勤学,师姐红惠之潜心,同窗玉山之雅问,皆有所长,惟吾榜样。其余诸君,皆才实学之士,多有广益,受益匪浅,谨表谢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贤哉吾母,勤劳齐家,艰辛备历,为人处世,身心,惟善惟良,高洁之风,遍传邻里,虽弥留之际,仍嘱儿修身之道、齐家之法、治事之理。母之大爱,犹巍巍高山之,似大海之广阔,恨儿几生非能报之。悲夫,然天不假年,慈母未享一日之清福而撒手人寰,地倾一角,寸断肝肠!呜呼吾母,躯壳虽隳,灵则。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