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文章内容

大学:学生选修公共理论课不再是为赚学分

※发布时间:2018-8-30 8:21:4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韩喜平说:“马克思主义有科学性和性,现在很多人只看到其性一面,而不注意科学性,所以思政课总给人、的印象。我们要研究它的科学性,讲它的学,。”

  “高文新老师开‘教问题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我参与了。我不是用的方式去否定哪一种教,而是从历史文化角度,把人的文化习俗联系起来讲。我认为教和是有区别的,是有功利性的。学生不能一下子就接受,但你把道理楚,不是以官话、的方式讲,他们是愿意接受的。让学生正确认识教,并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它,对个人、对社会都有益处。”薛萍说,“我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对其他文化也要研究、熟知。为了教好这门课,我研究过教,还有金刚经、禅经、六祖坛经。自己了解得多,在课堂上,也就可以更好地从学理上、从现实中来解读教与马克思主义。”

  在学院的公选课中,有一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这门课在很多学校被化了,我们请从国外回来的老师讲国外的东西,最新的资料,最热的问题,最困惑的疑点、焦点、难点,以比较的方法讲授,这些东西深深吸引了学生。”贾中海说。

  “在100人、200人的课堂上,三四个老师讨论一个问题,一个老师讲10分钟,每个人讲自己对该问题的观点,老师们先争论起来,接下来学生一起讨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宏正和他的课程组教师创造的讨论式课堂形式。

  吴宏正说:“有些问题老师私下经常讨论,这些观点的讨论非常有意义,我们想把这些与学生分享,就创设了这样一种课堂形式。这种讨论就是。老师没有理论上、思想上的思考,是没有勇气上台讨论的。”

  “我们创造了两种‘’的专题授课形式,一是以教学团队专题方式授课,二是讨论式的课堂形式。”该院副院长邵彦敏说。

  负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的薛萍说:“这门课由7名学有专长的教授组成教学团队进行专题式授课,讲课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侧重、专长,讲授一部经典著作。我研究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马克思恩格斯晚年书信精选》,我就讲这两部著作。韩喜平是学经济的,研究过《资本论》,他就讲《经济学导言》和《资本论》。”

  薛萍说,专题研究式授课可以提高教学的研究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是创新人才培养非常好的方法。

  讨论式课堂形式也是专题授课的方式之一。学院主张,课堂上教学相长,通过共同讨论获得正确的认识。以学术宽容原则对待学生提出的一些偏激和片面的观点,教师要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

  “讲少数民族关系问题,我让少数民族学生先讲。一个藏族学生讲,在藏区一些老人不喜欢修铁,因为铁打破了他们的生活,把他们的年轻人吸引走了。接下来我讲,我举印第安人的例子,如果不吸收外来文明和外来文化,一个民族就不能发展,就会静止,就会失去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也是一样,也需要发展。”薛萍财神节是哪天说。

  本学期,年轻的副教授董树彬参与了宋连胜教授开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文化渊源”选修课。“我们几个老师一起开课,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谁熟悉哪块就讲哪一块。我研究文化就讲传统文化。”

  韩喜平说:“学院有浓厚的学风,我经常看到大家进行研究性专题式的讨论。很多课不是学校要求,是老师自己开出来的。这已经成了学院的风气。”

  记者采访中,听到学院领导和教师强调最多的是两点:一是教师自身必须马克思主义,二是教师的学养要高。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都是从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出发开设或主讲选修课,如“国外社会主义纵横谈”、“伦理经济学”、“当代教问题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评介”、“当代中国经济热点问题”、“当代世界经济与”等。这些课都有专业的最新研究和学术信息,同时融入教师对问题的思考。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科研促进教学已成为一种共识和常态。韩喜平说,只讲教材是没有意义的,所有教师都能讲,但要把马克思主义真实的内涵讲出来,没有科研能力和科研是做不到的。

  如今,学院科研水平整体大幅度提高,仅2014年就发表论文135篇;与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专题系列书系9本、“中国梦”系列书系10本;与出版集团合作出版马克思主义系列丛书80本。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