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文章内容

循环经济的样本

※发布时间:2020-11-28 5:34:2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海湾化学的前身是海晶化工,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连年入围青岛市百强企业、中国化工500强企业、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先进集体,是青岛市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化工产业搬迁发展重大项目。

  在过去的几年里,海湾化学完成异地搬迁,并按照海湾集团统一规划,创新实施三家知名化工企业“一体化”战略,充分利用董家口港的空间、港口优势,吸收合并青岛碱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东岳泡花碱有限公司,在生产上互通有无,大大降低了建设、人力、资源成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下一轮的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成为青岛大型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典型样本。

  走入海湾化学,迎面是碧波荡漾的景观水池,水池两侧,笔直整洁的水泥延伸着,一面连着办公区域,一面则通向厂区。厂区阒无人影,只有巨大的生产装置和精密的智能化操作设备在有序地运作着。

  2010年,海湾化学的前身海晶化工搬迁之,在西海岸新区董家口循环经济区落户;2016年下半年,实现全线日,海晶化工更名为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

  告别中心城区,沿港布局新工厂,是很多化工园区的必然选择。更重要的是,海湾化学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搬迁,而是与园区建设、“一体化”协同推进,综合布局。

  据介绍,海湾化学有限公司隶属于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秉承“技术国际化、装备大型化、生态化、管理现代化”建设,首先与东岳泡花碱有限公司实现了融合。2016年7月,东岳泡花碱将偏硅酸钠装置转让给海晶化工,为“一体化”迈出了坚定的一步。据了解,东岳泡花碱始建于1943年,是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历史最悠久的多品种硅酸盐类专业生产企业,也是行业中唯一的国有企业。搬迁至董家口产业园后,建成12万吨/年偏硅酸钠生产线(包括零水偏硅酸钠年产能5万吨/年,五水偏硅酸钠年产能7万吨/ 年),目前是亚洲最大的偏硅酸钠生产线月,海湾化学吸收合并青岛碱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重组。青岛碱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青岛碱业全资子公司,总投资14亿元,占地面积372亩,投产后年销售收入51亿元,年利润2.9亿元。

  这三家公司实现重组后,海湾化学总投资达到53亿元,厂房占地2000亩,有2个万吨级泊位,拥有了年产30万吨烧碱、40万吨氯乙烯、30万吨聚氯乙烯、50万吨苯乙烯和12万吨偏硅酸钠的能力,能生产出满足国内外中高端客户不同需求的产品。

  在组合过程中,三个工厂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合并,而是有机的融合。据了解,在启动搬迁的基础上,海湾化学所属的海湾集团提出公用工程、仓储、物流环节的“一体化”发展,并逐步丰富深化为“五个一体化”发展战略,即“规划建设一体化、安全环保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仓储物流一体化、智能管理一体化”,目标是打造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工企姐妹互换一家亲业。

  按照海湾集团规划建设的产品项目全部达产测算,集团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将下降到0.65吨标煤,不到搬迁前的三分之一;员工从搬迁前的近万人精减至不到3000人,销售收入从搬迁前不足60亿元到已投产项目今年达产即可过百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近 6倍,集团综合竞争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工作人员介绍,将原来的海晶化工、东岳泡花碱、青岛碱业新材料安排在同一个园区,是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发挥产业集聚优势的必然选择。

  以烧碱的生产为例,海湾化学目前的氯碱装置除每年能产出30万吨的烧碱外,还会在生产过程中产出副产品氯气。虽然氯气在消毒杀菌中应用广泛,但市场已经饱和,要销售出去反而要倒贴运费。所以,很多工厂会选择下游耗氯装置。氧氯化平衡法生产聚氯乙烯生产工艺应运而生,恰好既能利用这个机会淘汰落后的电石法生产工艺,又能进行清洁生产,将上游的副产氯气变“废”为宝。同时,下游聚氯乙烯装置又将氯乙烯作为上游原料进行聚合深加工,经过不同配方调整,聚氯乙烯装置已产出5种不同牌号的聚氯乙烯产品。同时,根据市场行情,氯乙烯装置还可以将其中间产品二氯乙烷及最终产品氯乙烯单独出售。大大增加了市场弹性,利于实现效益最大化。

  园区内,产业集聚的优势更加凸显。氯碱装置可以通过管道直接将高温烧碱输送至偏硅酸钠装置,供其作为生产原料使用。根据初步测算,仅烧碱的运输费用一年就可节约200万元,同时每年可节约各种能源价值1000万元以上。苯乙烯装置不必再重复建设低温乙烯储罐,50000m3 的乙烯大罐完全能够满足园区生产需要。只需在氯乙烯装置增加个乙烯汽化器,便可将气态乙烯源源不断地送往苯乙烯装置,以供其作为生产原料共享。同时,原料乙烯、二氯乙烷及液体烧碱、苯乙烯等均可以通过外管廊直接连接码头和化工园区,物流优势凸显,市场范围通过海运进一步扩大。

  此外,空分空压、污水处理、热电等公用工程装置可为整个园区提供仪表气、蒸汽等,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运用;全国最大的乙烯罐可称得上大仓储,管廊在船与罐之间的无缝对接可算是大物流,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产业链间“吃干榨尽”“闭循环”的生产工艺,提增了盈利空间;先进的装置及技术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ERP项目推进为智能化产供销存提供了条件,重组后的海湾化学收到“1+1+1>3”的成效,了化工产业集聚“红利”。

  “一体化”成功启动智慧化工园区建设,不但成为董家口港区循环经济的样本,也为很多化工园区的建设提供了新思。

  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旨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智慧应用为支撑,全面整合园区内外资源,实现园区信息技术设施现代化、公共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资源利用绿色化、产业发展智能化,促进园区发展向产业集聚型、生态环保型转变。加强集聚化、规模化、一体化、循环化发展,加快智慧化园区建设,是推动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能拉动产业经济,刺激行业发展,推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及转型升级。

  海湾化学一直走在前列。在实施“五个一体化”后,集团南北两个产业园项目规划布局关联性强,产业链得到有效拓展和延伸。海湾集团建立了园区统一的安全风险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 , 运用清洁生产工艺对废水、废弃物进行统一无害化处理;根据各主体项目需求集中配建了水、电、汽等公用工程,并对后续项目建设从通盘考虑做了充分预留;建成了各装置间管廊管及罐区、码头等仓储设施连成一体的输送管网,使原料、能源、产品能够安全、快捷地送达,工厂和港口实现一站式直通运输;正在实施的 SAP ERP项目将打造一个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高水准企业运营管理平台。

  目前,虽然海湾化学的热电联产等公用工程的规模效益还未充分,但随着董家口苯乙烯项目和新河泡花碱、分散染料、硅胶等项目的投产,以及其他装置提满负荷,园区水、电、气等公用工程消耗还有大幅下降的空间,“一体化”发展对成本挖掘潜力巨大。

  从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到集团内的中循环,乃至发展成区域之间的大循环,海湾化学通过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在董家口经济区独树一帜,走出转型升级之。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