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张慰慈在历史与理论的方位中把握问题的历史主义态度,与胡适等派把神化和普遍化有着根本的区别,因而也能获得更为中肯的结论。历史主义的学研究国内学界对张慰慈的关注,大端有二:一是因张慰慈系胡适在上海澄衷学堂同窗,又是时期的挚友,因此由胡适研究牵扯出张慰慈。如果说前两者主要体现于张慰慈的《学大纲》等教科书或基础论述中,市政制度则是张慰慈的研究专长。关注个人幸福的市政研究作为中国市政学研究的先行者,张慰慈在爱荷华大学的博士论文题目就是《美国市政之委员制与经理制的历史与分析》,并在1925年出版《市政制度》一书。
张慰慈在历史与理论的方位中把握问题的历史主义态度,与胡适等派把神化和普遍化有着根本的区别,因而也能获得更为中肯的结论。
张慰慈(1890或1891—1976),字祖训,时政评论中常署名慰慈或慰,江苏吴江人。
学术、与政务
张慰慈1912年留学美国,1917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获得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受聘为大学最早的学教授。此后,历任法政大学、上海东吴大律学院、中国公学学教授,安徽大学图书馆馆长、南京中国学会干事等职,1955年后任上海文史馆馆员,直至去世。张慰慈与高一涵、陈启修等人是中国学研究的,在时期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跟高一涵等“五四学人”一样,张慰慈既是专业学者,同时也发表时政评论。他在《新青年》、《每周评论》、《努力周报》、《东方》、《现代评论》等主义上发表了大量通俗性专业论文,论述题目涉及、选举、形式、城市制度、、妇女问题等。与胡适、高一涵所不同者在于,这些文章大多是通俗化的学术论文而非单纯的时政评论,亦即通过介绍欧美社会的新变化,辅以历史与理论的解释,以期对国内有所。
《新青年》后,年过而立的张慰慈在学术上表现非凡。大约十年间,共出版专著、译著十来部。包括著作《概论》(商务印书馆,1923年)、《英国选举制度史》(商务印书馆,1923年)、《市政制度》(东亚图书馆,1925年)、《学大纲》(商务印书馆,1930年)、《制度浅说》(神州国光社,1930年)、《学》(商务印书馆,1931年)、《》(商务印书馆,1933年)等;译著《现代民治政体》(商务印书馆,1931年)、《妇女论》(神州国光社,1930年)等。
1931年,不惑之际的张慰慈弃学从政,先在财政部短暂过渡,后在铁道部做事。1938年,张慰慈出任资源委员会购置室主任,1940年代初在经济部、战时生产局等部门做事。可谓半生学家,半生活动家。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