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文章内容

林风眠上课:“乱画画嘛不妨随意一些!” 国立艺专往事

※发布时间:2017-8-15 15:54:0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是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国立艺术院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时期(1928-1949)的史料文献汇集,讲述的都是一些七十、八十年前的故事。这些故事,关于一个学院、一群人、一段记忆。

  这些故事,仿佛一份家族往事的集萃,如若发光的碎片,拼贴成了建院一代名师的群体肖像;又仿佛一幕幕电影画面,快速掠过,如在目前。

  书写了125个小故事,虽三言两语,一二件事,历史往事中的人却音容宛在,个性突显,投射出他们特有的赤子记忆。

  林风眠先生现在已被美术史家,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关于他艺术思想和教育思想的论文已甚多,他自创办艺术院以来,从未脱离教学,他是怎样上课的呢?据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学生苏等的回忆,大体如此。

  林先生主要授高年级的课。上课时从不先提出具体要求,从不什么作画方法,一开始就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画起来,等画得差不多了,然后谈他的看法,因人施教。

  林风眠(1900—1991),家名绍琼,字凤鸣,后改风眠,广东梅县白宫镇阁公岭村人。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学院(现更名为 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自幼喜爱绘画。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国立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

  他的教学方法是式的,他首先引导学生去好好感受对象,抓住感觉,画出性格。他强调第一印象,保持第一印象的到底。同时他要求理解、研究,概括成一句话:“向自然学习。”他反对缺乏感受,机械性地作画,那样的画必然枯燥无味,缺乏生命,那样他就会说:“乱画画嘛,不妨随意一些!”

  许多人都记得林先生那个关于毛毛虫变蝴蝶的比喻。,如何把茧咬破,最终飞出来,是画家成长过程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一关。许多同学为自己所造的茧是相当牢固的,而林先生让他们从中钻出来的办法是耐心的、性的,又是的。他认为画家要激发创作力的本能,必须破茧而出。

  林先生不太动手改画,一般也是点到为止,如一个女同学,其他老师给她改画几乎是全部抹去,她失去信心,十分沮丧,有一次请林先生改,林先生坐在她一样高矮角度上给她略施手术,全体皆活,大受启迪。

  至于最初为成绩优秀、自信心强的席德进改画时,却大刀阔斧,毫不留情。这是因为席、模仿巴黎画派某画已久,他的作品形成模式化,失去的缘故。经先生反复、引导,席才逐渐摆脱这位画家的控制,找到的艺术之。

  林风眠来上课,整个上午都和同学一起,休息的时候,便和同学蹲在墙角聊天,十分随便,海阔天空,东南西北。他猜测各人的性格,会找怎样的女朋友;最近读什么文学新书(一度大谈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和他的三本传记);美术史上的典故;世界艺术的动态;等等。有的时候,他还让同学一起研究、讨论某同学的画,发言,十分活泼,实际上已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杭州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老都城,这里的每一块砖瓦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秘密。西湖美景天下无双,而湖边的故事也跨越千年,生生不息。在断桥上,许仙和白娘子雨中相遇,在凉亭旁,梁山伯和祝英台十里相送,在孤山下,昔日的国立艺专也孕育着一代代才子佳人的故事。

  一本《国立艺专往事》呈现了那段遥远的传奇,清醇之兴趣,之,往昔的传奇虽已成为过去,但前辈们而浪漫的追寻,却长久地留住在杭州这座多情的城市中,成为城市记忆中重要的一页。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称这本书为“家谱”,这是一份学院的意味深远的历史家书,而郑朝正是这位写家谱的人。“这是一本通俗的介绍校史的小”,书中所述“与校史有关的人与事,鲜活而生动,可读性强,有史料价值,应该是校史的有机部分”;这些史料的来源,少数是作者亲历亲见的,大多数是来自校友口头流传或书面回忆。

  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某部文艺工作队任美术班长、创作组长。1956年回母校浙江美术学院任附属中等美术学校任语文教师、文化课教研组长;后调大学部,历任古典文学、艺术概论,院史编写组组长、研究员。

  曾兼任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现为林风眠艺术研究会、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理事,今艺社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