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各大艺术院校的毕业作品展陆续开幕。而在毕业展之前,同学们将进行论文的答辩。
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鹏看来,艺术硕士论文绝大多数还达不到标准,只是对毕业创作的简单描述。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陶加祥也有如此感受。
在“摆正艺术创作与学术的评估关系”部分,曹意强先生的《专业型和研究型学位都要强调艺术性与学术性》一文(以下简称曹文)中谈到“艺术硕士答辩形式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按要求所的作品展览,二是5000字左右的论文,该文必须是对该生创作问题的理论性阐释”,认为艺术硕士的毕业论文是对其毕业创作的思想说明,“这样写出来的文字创作实践问题,水分少,言之有物,这非但没有放弃学术性,反而是根据艺术教育的创作特性,强化了创作与学术的有机结合,从而真正的学术性”。
站在当前艺术硕士的学习和教育现状上,这段话存在的问题尤多,最大的问题在于以一种过于宏大而理想化的愿景遮蔽了现实中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就笔者指导硕士的经验来说,目前艺术硕士的论文(包括学术要求本应更高的艺术专业学术型硕士的论文)绝大多数都根本达不到文中提到的这些标准和境界。先不要说“思想说明”“言之有物”“真正的学术性”等,大多数论文只是对毕业创作的简单描述而已。还有不少学生在论文的形式和内容上做不到基本的学术规范,甚至连最低程度的文通字顺和文字、标点准确无误也殊难达到。
究其根源,不客气地说,是由于很多艺术专业学生用汉语来写作的基础能力在中小学阶段就没有培养起来,而硕士阶段已经没有时间和可能来补这些课。这些现象似乎已不囿于所谓两类硕士的话题了,整个艺术专业的硕士博士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专业型的毕业论文围绕创作展开字数下降到5000字,其本意是想让学生的论文紧扣创作说体会,深入语言本质呈现创作思想,但客观上却降低了对论文写作的要求。
多数毕业论文写成了材料、技法与创作步骤的“说明书”,文中大部分篇幅在介绍材料、技法。只停留在技术的层面,少有深入的艺术思想与创作观念表达,能在美术史的坐标中找到自己创作价值和意义并加以分析和阐述的学生很少。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我想并非只是理论和写作水平的问题,创作能力的不足,缺乏深入的艺术观念支持才是缺少优秀专业型论文的根本原因。
因此,要解决专业型的硕士人才培养问题,首先必须突出专业能力的考察,把有创作才能与天分的学生挑选出来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从人才选拔、培养目标和评估标准上突出专业特色,才能与学术型硕士拉开距离体现出自身的存在价值。其次,正如曹意强老师所言“好的创作就是对艺术史和理论的体现,隐含着思想,艺术硕士的教育是要培养有思想的创作者”。要提高专业硕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就要深入研究本专业的艺术理论,开设有针对性的写作课程。
在小编的身边,也有今年毕业的艺术研究生,他说道:去见导师时,发现好多人的论文甚至连逻辑都是有问题的,真不知道这个论文是怎么写的。
中国书画名家俱乐部是一家由国内众多当代书画名家进行书画艺术交流、艺术作品展览鉴赏、文化活动组织策划的机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