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文章内容

美术实践类博士培养应有学术规范

※发布时间:2018-12-12 6:29:5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现在,国内外的科学研究在各个领域都越来越细化,而且逐渐尖端。科研专业方向明确,讲究学术规范,是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美术研究也不例外。博士是现在中国科研机构的主力军之一,但高水准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仍然非常缺乏,缺乏学术规范是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博士点的增加,美术类博士开始多了起来,尤其是美术实践类博士的增多现象值得关注。杨玉环容貌复原图细看各高等院校的博士招生简章,留意博士入学考试的科目和参考书目时,不禁会让生疑惑。为什么在大部分一流的美术(艺术)院校博士入学考试的初试环节中,除了考绘画实践之外,还在考中外美术史和艺术概论等通用的常识性科目,而这些教材或书目大都过于基础和陈旧,通常适用于本科教学,所以显得很没有学术层次和专业性。这是博导们的眼光和水平有限,还是招生部门的工作懈怠,或是美术实践类博士的入学门槛真的比较低呢?在疑惑之后,我们不禁对美术实践类博士招生的问题性和合产生追问。这种初试考察方式能考察出多少真实的水平呢?还是先在初试中“放水”,在最后面试环节一招定呢?美术实践类博士应该具备怎样的学术视野、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呢?

  从事美术实践的艺术家都会有一个共识,美术创作其实很难量化区分,主观判断性很强,风格倾向不同,标准很难统一,所以按学位区分层次其实是不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中外没有学历或低学历的画家成为大师的例子有很多,如齐白石、傅抱石、塞尚、梵高等。但理论水平的高低和大小,从其论文和著作体现出的高度和深度来看,倒是很容易鉴别和区分。从一些院校美术实践类博士招生入学考试内容中可以看出,这些院校似乎是刻意削弱对理论水平的考察,强调对绘画实践的考察,或是强调面试环节的择优判断。真实情况是,多半院校在博士培养过程中,美术实践类博士的理论学习要求还是不低的,尤其是博士论文。但是在博士入学考试中的严谨性却没有体现出来,首先是入学考试存在问题或容易产生极大的人情因素和主观因素。再就是当前教育体制滋生的学术弊端,给博士入学考试选拔的公平性和入学后的培养产生较大的隐患。

  美术实践类博士培养,其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博士学位的授予究竟应该是针对绘画创作还是理论研究?还是两者兼顾呢?或仅仅是一份对博士学习经历的纸质证明?显而易见,美术创作因主观因素和审美趣味差异太大,是难以衡量和统一标准的。那么针对理论研究可能更加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理论研究是相对比较容易鉴别和认定的。但是,这类博士在入学考试报考导师时就已经确定是油画、中国画或设计等实践研究方向,完全用理论研究来衡量,而没有美术实践的参与考量,就和理论研究型博士一样了,那这个方向的博士培养还有没有意义?话又说回来,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研究方向的表面问题,如果美术实践类博士只对绘画实践下功夫,缺乏理论研究,学术视野和艺术素养会十分受限,本体研究也很难到达深度和高度,甚至最后是走入匠人之而难有成就。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式,可能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和形成性评价。对于博士群体,这种研究方式容易找到学术的核心关键,形成独特视角和学术观点,对美术史或美术现象有一定的学术见解,真正形成研究。

  当下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实践类博士的设置的确存在一些问题,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学术研究方向的模糊、教学培养的混乱和认定研究的困难。博士是一个学术研究型的学位,所以其学术方向和学术规范显得相当重要。中国高校和研究院所培养的博士,如连研究方向都不明确和学术规范都存在问题,那么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科研,高等院校招收和培养美术实践类博士的这项工作就没有了实际意义。

  博士群体是高端科研群体,也是当下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力量,故招生和培养工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是学术深入研究的前提。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教育工作,而是未来中国学术是否能持续性发展和走进国际学术高端的重要条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http://cdgw.hengpunai.cn:27531/)

关键词:美术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