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文章内容

朱永授做主题报告:艺术教育的“之美”

※发布时间:2021-1-27 20:54:3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香野春色正因为艺术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日趋凸显,世界都越来越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如美国于1994年颁布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明确了艺术课程的核心学科地位。2001年出台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开展了诸多艺术教育项目的研究,如零点项目等。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明确指出:艺术既有内在的也有功利性的价值;艺术在创造文化和构建文明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艺术是获取知识的一个渠道;艺术对日常生活具有价值和意义;如果一个人缺少了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那个人就不能说自己真正接受过教育;艺术应是所有学生的整个教育方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俄罗斯制定了联邦《艺术教育大纲》,并于2008年通过了《俄罗斯 2008—2015年文化艺术领域教育发展构想》,明确取消了“值化”的艺术知识和“单纯”的技能培训。

  英国从1999年开始,启动了一个投入资金为7000万英镑,旨在通过综合艺术教育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提高的项目——“创造与合作工程”艺术教育项目。

  与此同时,我国推动艺术教育的脚步也一直没有停止。尤其是以来,全社会对艺术教育的关注日益增强,回顾一走来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艺术教育的步伐也越来越大——

  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成立了“艺术教育委员会”。1989年11月,国家教委颁布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有关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文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1994年7月,国家教委正式发出通知,要求在普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并下达了课程方案。1999年,教育部颁布《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指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2000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提出并增设了艺术课程。2002年5月,教育部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确立艺术教育10年中的发展目标。2002年7月,教育部公布《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03年,教育部公布《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实验)》。2007年5月和2008年9月,教育部两次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2012年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开始执行。

  201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了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决定从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并将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中外,国家的政策导向,社会的高度关注,施行的一系列举措,在这样一系列的推动下,有力地促进着艺术教育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艺术教育也正在发展中。我国当下的艺术教育面临着诸多发展中的难题,教育都在积极探索应变之方。

  艺术教育目标功利化。现行的普通中小学艺术教育功利色彩浓重,学校里的艺术教育只重视少数尖子生、特长生,把应该普遍提升的艺术素养、普遍培养的艺术思维,变成少数人的专利,名为素质教育的、实为应试教育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们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艺术班,美其名曰是艺术教育,事实上为加分而艺术,为攀比而艺术……打着艺术教育之名,行着“反艺术”之实,艺术教育异化严重,和艺术、幸福完整等目标背道而驰,结果是用艺术了艺术。有资料显示:凡是小时候着练琴的儿童中,有90%的孩子长大后再也不愿意去碰琴。

  艺术教育外延狭隘化。很多人认为艺术教育就是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或者认为搞搞活动就是艺术教育,缩小了艺术教育的范畴。它一方面导致了人们对艺术教育的片面追求,加重了功利化的倾向,一方面也导致了人们对真正的艺术教育的,忽视了艺术教育对日常生活所起的熏陶与引领的作用,从而了艺术教育的发展。

  艺术教育内容庸俗化。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对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挖掘、继承与发展。一方面,学生的生活被流行艺术包围,对影、视、歌星感兴趣,普遍与民族艺术、高雅艺术距离遥远,因而缺乏兴趣。另一方面,我们在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开展艺术教育时,重点也放在了知识、技能的训练上,忽视了审美意识的培养,忽视了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训练。

  艺术教育课程边缘化。艺术课程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处于弱势,甚至可有可无。许多学校的艺术课程已沦为的“杂课”和“副课”,处于可上可不上的边缘状态。而且在应试教育“唯分数”的指挥棒下,所谓语数外等“主课”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需要大量时间,艺术课常常是最先被“”和“侵占”的对象,以致于很多学校出现“”课表的现象,即在正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制作出两套课程表来使用,一套课表用来应付教育部门检查,另外一套课表实际安排上课。这样应付检查的阳奉阴违,最直接损害的是本就相对薄弱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课堂单一化。普通艺术教学模式死板、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加之教师或者备课不认真、或者业务素质所限,导致课堂上应付和随意的成分比较大,无法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当然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学生对这样的艺术教育普遍兴趣不高,这也反过来减低教师的工作兴趣与乐趣,从而让本就偏少的艺术教育课时成效更低微,也就更加难以调动相关的所有人对艺术教育的学习热情与创造。

  教育者用的感觉、视野、思维和方法,来“越位”和“代替”儿童过一种非儿童化的艺术教育生活,不是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和天赋,而是关注其能否过级拿;不是培养孩子发现美的眼睛和耳朵,而是用艰深的技能“”孩子等等,如此使得儿童的艺术教育生活被扭曲,被肢解。艺术也就远离了儿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时代错过了的东西,到了少年时代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时期就更加无望了。这一规律涉及孩子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美育。”

  艺术教育最严重的一块短板,还是在农村。思想观念落后,物质资源匮乏,艺术教师欠缺,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可谓步履维艰。有关调研统计数据表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课率非常低,小学一至五年级徘徊在50%左右,六年级基本不开;初中一、二年级不足40%,初三基本不开;高中则低于20%。根据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马卫星等2009年到2010年对省部分农村中小学进行的调查,没有音乐教师的中学占40%,没有音乐教师的小学占30%,在调查学校60名小学音乐教师中仅有9名专职音乐教师,占15%;20名农村中学音乐教师中,专职教师虽然占80%,但其中39.6%为非音乐专业毕业。另据扬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杨殿斛2012年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进行的调查,全州1477所中小学仅有音乐教师555人,几乎是3所学校才有1位音乐教师,而且大多集中在县城及条件较好的乡镇,偏僻的乡镇特别是村级小学几乎没有音乐教师。在许多农村中小学,不仅音乐师资匮乏,而且大多没有任何乐器,更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20]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艺术教育得以正常开展?如何借鉴国外艺术教育的先进经验,缩小我们在艺术教育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