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人,魏继祖,字振皆,号亡心老人、兰山散人、冷眼、洞叟,祖居名藩皋兰。魏振皆先生的家庭是当地的一个旺族,家境的殷实、民风的质朴和先贤(魏晓霞先生捐资纳才兴办村校)倾情办学育才立人的浓厚学书,使先生受到了良好的早期书学启蒙教育,故先生的那个村子叫文山村,可见乡人对“文”的看重及的心理。
如果说先生在家乡时是学习汉文字书法的早期阶段(据先生家乡老人说,先生大小楷书日习十篇),那么先生真正学习汉字书法之是在考入甘肃文高等学堂,文高堂管学刘尔炘是陇上名重一时的书法大家,刘先生书法的造诣和金城名胜五泉山公园到处是其书匾牌、对联的名望,对先生书学的兴趣的实属非常,尤其刘氏以为振皆“天禀瑰异,颖悟倍”,故而视教。加之先生对清代皋兰人朱克敏书法遗墨的钟爱,是早期先生书习的引者。尤其在省城接触颇多的汉简,特别是得天独厚的敦煌汉文献(敦煌写经﹒图1-1),先生的苦苦演练,奠定了书艺发展的基础,可以说,敦煌汉文献是先生多方位探索真正找到了初学书艺的渊源,先生楷书雏形阶段(图1—2先生在文高堂时期遗墨),个性书法的萌芽期。
在接下来的北师,先生在京城看到更多的碑、帖、名家墨迹,选择着重习《黑女志》、《王绍元寿妃》,在先生后来的墨迹中,了《黑女志》书法横平坚直、间架灵活、线形规范而为后来的出奇不意打下了铺垫。
先生对魏碑书体的见识,特别是在康有为扬碑抑帖理论的影响中,此时多习赵之谦诸北碑一派,吸收赵氏从北碑中发掘出的顿方挫折、节奏流动的用笔特点,并逐步运用到篆、隶、楷书中;吸收康氏纵横恣肆、气势开张结体的特点,而专注于魏体中;吸收陇右名碑《西狭颂》笔势疏宕开张、线条简洁厚重、结字宽博雄伟的整体气象,而逐渐形成先生自己气力遒劲、变化雄迈的笔意。从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中可见,先生进而着重了曾农髯、庵錧阁体碑派书法,取其方圆高逸、粗犷雄浑为我所用,形成先生遒劲圆润、回鸾舞凤之书象。
先生知碑之误于刻鋿但能从笔法研求,自无诸弊,成就了能拙能恣笔法(见图2—1开张、奇逸联)。先生隶书不以毫平锋直取势,而以挑勒取姿,自成一家,书诗之气盎然(见图2—2归晚、飞觞联)。汉字书法艺术,是以线条及其走势造形造像,既要合符古今,又要发其新意(见图2—3老鹤、松风联),此联先生精心计算的空间、壮美的格调使我们看到,先生一生虽崇尚傅山“宁拙毋巧”的书法美学观,但先生的创造直指美的匠心独具。
先生书艺渐变的过程,也是中国社会渐进的时期。在文高堂学习时爆发了封建帝制的辛亥,在北师时目睹了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及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革故鼎新的大变革时期,书法是时代的产物和,也是一个变革、繁荣的时期。先生在自己的书法实践探索中锐意创造,此期有“得攻书之妙”的快慰,早期青睐汉学,潜心碑学,因先生生性孤高,又不自以书名,故又备受。
就先生成就的魏碑新书体,在笔法上利用行笔的果断和节奏的疾徐变化,充分体现点画的力量感和运动感,故而让人感觉姿态妩媚而不浮滑,刚健雄强而内蕴质朴;在字形结构以欹侧取,宽博朴厚,笔画之间疏密对比强烈,密处间不容发,一字之中笔画伸缩、穿插、摆弄“各安其分”,姿态活泼,妩媚可人;在章法布局上大气磅礴、气势贯通、特点突出、风格独特,充分展现了先生书法创新的天分。
笔者认为,先生在秦篆、在汉隶、在唐楷诸书艺都有自己的独到,尤其是在魏碑书体创新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不仅如此,而且在书论上,先生的“能屈得下才能跳得高……,左不轻则右不重,左不屈绌则右不伸展”魏碑书法的观点,隶书要“顺入顺出”、“结构要疏朗,笔法要雄健”的观点,行书“规抚”的观点,是先生“熬尽身心血,夺来造化权”的实践结晶。
先生的书法艺术创新可与同时期的草书大家于右任比肩,先生的碑体创新和于氏的草书创新应为同时期书体创新双峰,但先生只因居以僻处边隅穷塞,只以寒儒骨鲠,无文人学士为之延誉,故当在先生之日鲜有重视其书者,故而在华厦书坛闻寡。
笔者认为,纵观华夏百年书坛,振皆书法成就的创新魏碑书体在华夏近现代魏碑书家中的第一地位(和碑学者康有为、实践者曾农髯庵相比,先生走得成功),在近现代华夏书坛的翘楚地位毋庸置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2 ICP备案:陇ICP备17001500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6 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主管:委网信办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