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高二复习】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史)复习资料全本

※发布时间:2018-12-18 6:07:3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梦见包被偷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文化、发展学术为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理论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1)孔子创立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者施政用“”和“”,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思想加以总结和,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1),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国,利用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臣民,提出了系统的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汉代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法家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3)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1)经典成为国家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所垄断。

  (2)兴办太学,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而就是作为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阶级的需要,有力地了封建。朱熹编著的《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把“心”作为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都在心中。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宋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2、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的理论。他认为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为标准。他家“存,灭人欲”的虚教,强调人正当的。

  (3)影响:黄羲的主张了封建君主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思想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思想。

  黄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1)“有思想力的人是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价值观,以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感和的“贤人”国家。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1)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巾。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核心:人文土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

  (1)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作者了封建和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和薄伽丘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的丑恶现象表达了。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16世纪以后,从意大利到欧洲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2)天主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很大,不仅在上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的奶牛”。

  (2)马丁•德的思想主张:只要有虔诚的,灵魂便可以获得,无需购买赎罪券。他主张每个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而不是盲目和的。

  (3)影响:教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控制的,这些统称为。除了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国家高于。开始打破对罗马的,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和发展。

  (2)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 “”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启蒙思想家们用的阳光现实的,努力构建一个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他们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天主的权威和,反对和,提倡科学、和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2)影响: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制度的合,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

  (2)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者的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人民就有权他。

  2、评价: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了和平等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的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北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教,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3、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喜爱。

  (2)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成熟。

  (3)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气质。

  (4)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2)他发现了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定律等。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2)内容:包括狭义和广义。狭义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大,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广义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3)意义: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1、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山了量子。这一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1)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效的科学理论之一。它与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1)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研究陆续取得重大,细胞学说发展起来。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1)认为,生物既不是创造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进化而来的,它们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他提出,生物现存的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一原理,被后人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自然选择”

  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创世说。在和保守看来,这不仅是对神和教的极大,更是对人类的莫大。支持的人称他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3、意义:19世纪三四十年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城市形成。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2)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4)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着改变,网络聊天、网上购物使人们足不出户也能够与其他人沟通并享受服务。

  (1)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律例》等资料。《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了向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3、目的: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江河日下的封建。

  4、实践:掀起一场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c.撰写《孔子改制考》一书,借助的外衣,否定君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

  3、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封建制度的危害和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5、影响:尽管变法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主张兴,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在创刊号上发表《青年》一文,提倡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大学校长。他锐意,实行“思想,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北大学术思想空前繁荣。

  (3)《新青年》编辑部迁到。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这样,《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

  (1)提倡与科学,反对和、。“”,是指思想和制度。“科学”,是指科学和近代自然科学。

  (3)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文学由此开始。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2、影响和评价: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在运动中受到一次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运动中出现一概否定的偏激思绪。

  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3)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平均地权”。不久,又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国为目标的“民族”“”“民生”三大主义,作为的指导思想。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1)1911年,辛亥爆发,建立了中华,了清朝的封建。辛亥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思想的一次实践。

  (2)1912年,颁布了《中华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上一律平等。

  (1)国际和中国的援助。在国际和中国的影响与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吸收员加入,改组。

  2、过程:1924年1月,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义,把旧三义发展为新三义。

  3、基本内容:新三义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主义则指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及。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影响及评价:新三义和中国的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这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和国民时期的旗帜。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在全国展开。但是,新三义仍属于资产阶级主义范畴,

  (1)国民时期,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对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斗争的主张。

  (2)国民失败后,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的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指明方向。

  (1)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主义论》《论联合》等文章,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

  (2)到抗日战争结束前后,关于中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1945年召开的七大上,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他还提出促进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了胜利后,党在、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2)发表了《论人民》一文,全面总结了中国的经验,即将建立的人民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经)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理论准备。

  (3)中华人民国成立后,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问题》等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这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4)意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是中国取得中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1978年底,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转折:1978年底,中国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的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2)1987年,十三大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线年,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党的十四大,会议提出必须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意义:理论除了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主义的论述外,还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1)“”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2)在上,“”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章程》。

  (1)1964年,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美苏和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5)1992年,中国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这是中国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6)2003年10月15日载人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对人类的贡献: 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界性饥饿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做出了贡献。

  (1)1956年春,在中央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都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出色作品

  (1)的扩大化,特别是“”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问题,甚至上升为问题。

  (3)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为社会主义服务。强调贯彻“双百”方针,对我国发展科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强调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3)还有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4)科学和文艺工作者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

  1、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以老解放区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制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人民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3、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全日制学习或半工半读。

  4、结果: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1)“”开始后,很多师生都被卷入“扫四旧”批活动中,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

  2、结果:“”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3)20世纪80年代,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的步伐加快。

  (5)20世纪90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

  (6)在教育投资上,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社会力量办学也应运而生,启动了“希望工程”。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和战争不断,社会不已。

  (2)中的,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

  (1)不再刻意突出人的,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3)德意志,诗人海涅在长诗《,一个冬天的童话》里,对自己国家的和落后、君主的和资产阶级的软弱进行了,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1)法国,巴尔扎克的《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2)英国,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等,通过对社会下层生活的描述,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3),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等,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著。

  (4)北欧,丹麦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同情弱者,嘲贵;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和资产阶级的。

  (5)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了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现象,了资本主义至上的丑恶本质。

  1、20世纪早期,现实主义作家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如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2、世界大战前后,美国作家海明威在继续进行现实主义创作的同时,也奉献了大量现代主义作品,代表作是《老人与海》。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

  3、20世纪上半期,苏联文学高度繁荣。高尔基的小说《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的》,具有很大的世界影响。

  4、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卡因等都有很大的世界影响。

  (1)法国画家大卫,代表作有《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等。表现了法国大和拿破仑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生动再现了这一时期法国重要的历史画面。

  1、背景:拿破仑结束后,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寄托。这种情绪反映在美术创作领域中,就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2、特点:它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浪漫主义美术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3、代表人物及作品:19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引导人民》,典型表现了这一画派的风格特征。

  (2)的列宾。俄罗斯画家列宾满怀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深刻展现了的社会现实,对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切同情,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他的代表作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a.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界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b.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画派进一步发展,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作品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5)荷兰的凡高是这一时期印象画派的著名代表。凡高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他的作品《向日葵》让人感受到灼热阳光下的灿烂。

  (2)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3)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尝试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进行创作。他们开创的形形色色与传统美术迥然不同的新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

  反传统和反,重视艺术家内心的“感受”和“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是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之一。他的作品《格尔尼卡》通过一系列变形的图案组合,了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

  (1)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他的交响乐作品中,表达了反对封建,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2)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还有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他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

  (1)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创作了歌剧《茶花女》等,他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4)19世纪中后期,的民族乐派音乐兴起。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等是世界闻名的杰作。

  1、现代主义音乐的兴起:(1)时间: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爵士乐,在一次大战后受到空前欢迎。

  (3)发展:二次大战后,以摇滚、蓝调和爵士等为代表的音乐更加通俗化,吸引了无数听众。新时代大众心理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的增长,使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3、影响: 随着技术的和交通的日益便捷,日益繁荣的流行音乐活动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间的音乐交流和交融日益增强,加深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尊重,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

  1、电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1)条件: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c.20世纪初,美国人格里菲斯拍摄和导演了集故事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电影作品,如《一个国家的诞生》等。但是最初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片,称为“默片”。

  (1)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音、有对白、有音乐和歌唱的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3)普及运用:二次大战后,电视进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转播,从多发展到卫星。

  (4)影响: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http://cdgw.hengpunai.cn:27531/)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