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总刚刚来过这里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发布时间:2021-6-25 9:49:1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武夷山这个地方物华天宝,茶文化历史久远,气候适宜、茶资源优势明显,又有科技支撑,形成了生机勃勃的茶产业。”3月22日下午,习总来到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

  武夷山,既以“奇秀甲东南”的自然景观闻名,又以茶产业而著称。武夷岩茶连续四年蝉联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二名。燕子窠生态茶园位于武夷岩茶核心产区,占地1000亩。

  燕子窠田埂边,南平市首批科技特派员、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国英,向习总介绍了武夷山的茶产业发展情况。作为福建省茶叶主要产区,武夷山市从事茶产业已有12万人,超过当地一半的人口。

  燕子窠生态茶园,一种新的种植模式,吸引了总的注意。“我向总介绍了茶园套种大豆和油菜的功效。大豆固氮,油菜锁磷、钾,茶树需要的营养就这样被两种套种作物固定在了土壤里。与此同时,害虫喜欢啃食油菜,减少了对茶叶的侵害。”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同样是一名“科特派”。她所带来的新的生态技术,让燕子窠茶叶品质迈上了新台阶——既降低肥料成本,又杜绝残留农药,同时病虫害也有效减少,茶叶色泽更绿、香味段曦打谢娜更足、口感更鲜。

  2015年底,廖红教授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福建农林大学,组建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从事作物养分高效遗传改良研究,并应用于福建生态农业建设。在廖红团队的指导下,武夷山绿色生态茶园已初具规模。2016年至今,武夷山生态茶园示范面积累计超3万亩,为福建省生态种植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与燕子窠生态茶园一之隔,岩髓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峰感触颇深:“自从采用套种模式增加土壤肥力后,茶品质快速提升,虫眼少了、产量大了、收入高了,品牌也立起来了!”50多亩的生态茶园、近百万的年收入,让林峰说话间有藏不住的喜悦。一年前,他刚刚为自家茶园注册了品牌,外来客商络绎不绝,“客商们一到生态茶园里走走,就对我们的茶叶特别放心,收购价也就上去了!”

  在燕子窠生态茶园,像林峰一样受益致富的茶农不在少数。说到当地因茶兴业,不得不提到21年前南平市开始推行的科技特派员制度。

  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对这项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后又在《求是》刊发《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指出这一做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有益探索,值得认线月,习总又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出,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总对于我们‘科特派’队伍很关心,听说我们‘科特派’通过技术传授的方式,指导茶农增收致富,总十分高兴。”边走边回忆,刘国英依然难掩兴奋。

  作为高级农艺师的刘国英,参加首批科技特派员计划,来到了南平市天心村。当时,当地武夷岩茶的加工水平总体偏低,茶树品种搭配也不够合理,刘国英深入山林、扎根茶厂,把研究所当作培训班,举办各类茶叶技术培训班,把自己多年经验总结编写成教材,免费发放给农户和茶企,和乡亲们一起把茶树变成了“摇钱树”。

  在燕子窠生态茶园,总殷殷,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