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文章内容

试析VaR模型发展脉络及其在金融风险度量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17-6-17 12:27:0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近20年来,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投资的化使得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日渐加剧,金融风险管理逐渐受到重视重视。70年代以前,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7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理论的突破,信息科技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化在其中的推波助澜以致主要的金融风险由信用风险为了市场风险;衍生产品大规模出现使得过去的线性风险度量工具如β,delta,久期不再适用;在这两种理由作用下,在险价值(Value at Risk)应运而生成为了当今衡量金融风险的一个主要工具。

  受市场发展程度的,我国在对VaR的研究起步较晚。郑文通(1997)最早将VaR的概念以及应用引入中国。峰,万海辉,李刚(2000)在这基础上对VaR进一步进行了介绍,不仅描述了VaR产生的背景和定义,还对它的三种常用计算策略——方差——协方差法,历史数据法,蒙特卡罗模拟法进行了介绍,并浅述了VaR模型存在的理由。牛昂(1997),刘宇飞(1999),戴国强,徐龙炳,陆荣(2000)杜海涛(2000)分别在对VaR进行简要描述的基础上对VaR模型在银行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证券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描述并对VaR模型的未来广泛应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一阶段的文章大多是对VaR模型的介绍,改善创新很少。

  之后,由于统计的发展与我国数据收集的规范化,大量的数据使得研究分析成为可能,由此兴起了一批对VaR模型的研究。例如吴世农,陈斌(1999)使用我国证券市场股票和国债的有关数据,利用VaR模型对金融资产配置理由进行了研究;张永东(2002)和张永东,何荣天(2003)采用1996/1/2-2001/12/31期间上证综合指数与深证成分股指数的日收盘指数分别计算VaR值,分析得出利用RiskMetrics策略估计VaR值之所以效果较好,主要是因为采用了95%的置信水平,但现有的资本充足规则有一些要求99%的置信水平,在99%的置信水平下,RiskMetrics低估了风险,即在置信水平较高时,低估了实际损失值,这主要是由于RiskMetrics策略对收益率分布所作出的零均值正态假定与实际不符,忽视了收益率分布厚尾的特性。这个阶段的分析大多只是对VaR模型的简单应用,结论也只是VaR模型效果好坏的基本判断,对VaR模型的研究还处于比较浅的阶段。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