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文章内容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的逐梦园

※发布时间:2017-11-15 13:47:5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这大概又是一则“别人家孩子”的故事:日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附中高一女生杨念慧的英文小说《罗瑞尼亚奇遇记》。

  这是外研社自1979年创办以来,第一次出版中学生作品。从小学五年级起,对英语原著小说感兴趣的杨念慧就开始了魔幻小说的构思创作。小说共201页,长达近6万字。该书讲述的是“吸血鬼王国”罗瑞尼亚的故事,表达着少年对“英雄”的解读。

  如果这部全英文小说还不够叫人羡慕嫉妒恨,还可以加上“2014年8月亚洲花样滑冰邀请赛站三枚金牌、一枚银牌”、“2015年全国希望之星英语大赛赛区特等及全国总决赛第11名”、“2015年11月全美中学生辩论赛NFDA获得全国16强(市级二等)”、“2016年2月市高中生模拟联合大会杰出代表”、“2017年3月起,担任中国儿基会桃基金主任委员”难怪有网友调侃道真的,就想问问念慧姑娘,你从小都是吃什么长大的?

  一切变化,其来有自。大概很多人,又会盯着“附中”的字眼做文章。学生天资聪颖是一回事、教育资源优势是一回事,但,习惯的养成、品性的磨砺,除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濡染之外,最离不开的,恐怕还是家庭教育的促成。从来说,这叫外因的聚合作用。只举个简单的细节来说明:“妈妈都是一箱一箱地给她买书。她看的书都快赶上我了。我自己是读中文系的,书就不少,也爱看书。她呢,看书特别快,高中前学业压力没那么大时,一周就能看两三本”,杨爸表示,他们家搬过两次,家里全是书。从看书到写书,如果没有“好书”的家风,天才也做不出无米之炊吧。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一个灵魂。”遗憾的是,这早不是那个“从前慢”的时代,家庭教育浮躁而功利,失去了留白的宽容、失去了陪伴的耐性。剩下的,只是在填鸭教育的上极速狂奔为通识教育培养“学匠”,却走丢了最重要的“匠心”。盖因如此,去年11月,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门还专门发布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在90%的中国城市社区和80%的农村社区(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让家长更懂得教育孩子,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全国上“考证做家长”的呼声,未必是太遥远的愿景。

  杨念慧的故事,大概就是两个道理:第一,承认天才的不可复制性,这是人之禀赋的差异。第二,看到教育规律的普适性,这才是其间的正能量道理。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比前者更要紧,因此,我们所谈论的“良好家教”,并非指向技能与常识,而是意在与品性。这些年来,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李毓秀的《规》、傅雷的《傅雷家书》依然是畅销榜上的“爆款”,一代代家长成为“铁粉”这些家书家训之所以仍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典范,倒不是因为故事多么跌宕多姿、背景如何云谲波诡,而是氤氲其间的浩荡家风里,传递着为学为人之本。

  当刚被附小毕业班学生的苏轼论文所折服,接着又被附中高一女生的小说所惊艳,难免有标签化思维“浮想联翩”。不过,我们更当反思的是另一个问题:即便真有这些天才孩子父母同等的才华,你愿意常年如一日陪孩子在大数据里研究苏轼的诗词歌赋,你愿意放弃一切的时间陪孩子沉醉于阅读之间吗?

  一句话,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的逐梦园,而与其在的“起跑线”上焦虑,倒不如踏实经营好家庭教育的一亩三分地。(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