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文章内容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劳动教育论要》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0-11-28 5:36:2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李萍)劳动与教育的关系是什么?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评价指标如何设计?当前劳动教育的误区又有哪些?近日,由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联合举办的“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劳动教育论要》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以及大学、大学等近10所高校2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专题讨论。

  据《劳动教育论要》作者、师范大学教授檀传宝介绍,此次会议是对教育部日前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一系列劳动教育政策的积极回应。书中收录其有关劳动教育的文章共12篇(包括两篇),时间跨度28年,旨在思考和厘清这些年来劳动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已被收入师范大学出版社“当代中国教育学小丛书”。

  “《劳动教育论要》的出版正逢其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了一些误读。”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指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一些学校片面推行应试教育,曾经一度被忽视。他认为,学校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间的紧密关系,实现五育并举,认真设计和组织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劳动与教育的关系探讨过程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院长、教授余清臣认为,生产劳动并不天然具备教育价值。“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相对的,两者的结合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他认为,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重视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努力挖掘生产劳动的教育价值,使教育具备生产劳动的意义。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同样指出,劳动教育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主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命题。“一方面,劳动教育相关政策如何落地、劳动教育师资如何培养等,亟需专家学者的理论引领;另一方面,劳动教育亟需发现典型案例,为广大师生提供指导。因此,教育研究者也要加强实践研究。”

  而在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班建武发现,当前不少学校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没有劳动实践,难以开展劳动教育。“没有劳动,不代表做不了劳动教育。劳动资源匮乏,不等同于劳动教育资源匮乏。”二是简单将劳动实践活动和课程的作品当作课程目标。

  班建武认为,劳动教育不是职业教育,梦见老虎咬人最终结果不是让学生做一个产品出来,而是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素养的培养。“劳动教育最终落点是素养,而非一件产品,劳动教育应回归教育立场和教育属性。”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杜时忠也指出,劳动教育的目标是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需要,而不是外在于学生的成长需要,不能流于形式。

  对此,余清臣学校,应关注发挥评价这一指挥棒的作用。“劳动教育结果的评价,不应以片面的、单独的、特定的指标来替代综合指标。”他认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水平,才应当是劳动教育的核心评价尺度。

  田慧生认为,学校教育一方面要将传统的劳动之育人价值挖掘出来;另一方面,劳动具备了新的样态、新的发展,劳动教育要把握时代特点,与时俱进。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龙宝新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劳动内容的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也应当不断更新。“在现代化劳动中,信息劳动是一个明显的新分支,未来劳动教育的重点也会发生转变。”他认为,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生的信息劳动教育,包括信息责任教育、信息创育以及信息健康教育,培养知识社会和高科技社会的合格劳动者。

  师范大学副校长涂青云说,在《劳动教育论要》是师范大学回应国家重大教育方针政策的科研之一,今后将继续在劳动教育研究上开展多方面工作,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加强人才资源建设,持续开展劳动教育实践。

  据悉,此次会议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共吸引约1.3万名教育工作者观看并参与研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