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文章内容

活动预告:家庭教育的角色

※发布时间:2021-5-22 10:31:1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10月31日、11月1日,墨卡托沙龙“教育与成长”第三场“家庭教育的角色”和第四场“终身学习的目标与支持”将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公共活动,欢迎预约报名。

  不论在中国还是欧洲,人们对教育都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不可否认的是,现今社会、经济方面的诸多问题以及个人的能力及福祉,都与一国的教育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教育已经是决定个人及社会前景的重要软实力。2015年10月17日至11月1日,墨卡托沙龙将通过四场活动有关“教育与成长”这一主题的讨论,阐述并讨论中国与欧洲教育领域的社会及发展现状。10月17日题为“教育的作用”的沙龙将引发人们反思:被赋予重任的教育发挥着怎样的作用?通过学校教育,人们到底能解决多少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讨论将在10月18日举办的沙龙“教育对社会和人生如何‘有效’?”中进行。方逸华 子女10月31日的沙龙“家庭教育的角色”以家庭教育和家庭背景对成长的影响为主题。此系列沙龙的最后一场“终身学习的目标与支持”将于11月1日举办,围绕终身学习甚至终身教育的观念内涵等问题开展讨论。

  曼弗雷德普伦策尔,慕尼黑工业大学苏珊娜克拉腾教育研究教授,科学和人文委员会

  正如工业之前的欧洲,在传统中国,家庭是教育的首要承担者。家庭作为社会组织的基本组成单位,承担着传授社会及观念,教授文化和职业知识的职能。随着社会发展,教育的功能开始转由国家主办的公共机构承担。在当下中国,由于父母双方通常有自己的工作,特别是在孩子幼年时期,家庭教育的大部分职责通常由(外)祖父母承担。

  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本是促格养成以及发现孩子独特的禀赋并加以强化,但如今的中国家庭成为了协助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第二战场”。欧洲家庭教育的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中国,影响着中国家长的选择。家长们逐渐发现,“别人的孩子”是在一种更为,注重人格塑造及个性发展,强调自尊的中成长起来的。于是在家庭教育范围内,兴起了一轮轮“教育自救”的热潮。

  家庭教育如今在中欧社会分别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存在的问题和成效是什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该是怎样的?学校教育之外的“家庭教育自救”是否可能并且有益?在中欧社会,家庭背景在何种程度上影响教育?人们是否有机会突破背景,真正实现教育平等?

  慕尼黑工业大学苏珊娜克拉腾教育研究教授,科学和人文委员会曼弗雷德普伦策尔

  曼弗雷德普伦策尔博士研究主题为不同领域(科学、数学、医学、经济学)内的学习与教学,尤其关注学习积极性/兴趣、概念转变以及学习与教学的模式。

  普伦策尔博士曾于2003、2006、2012和2015年担任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总主持人,并且从一开始就担任PISA国际科学专家组。

  李跃儿,儿童教育家、美术教育家、油画家,曾入围“中国油画三百家”;后由美术教育转入幼儿教育,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特聘教授;曾为《父母》教育答疑专家、央视少儿频道签约专家。“李跃儿芭学园”创始人;著有《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把幸福还给孩子》、《幼儿园那些事儿》、《牵手两代》(前四册)、《谁了孩子行为》、《关键期关键帮助》、《观察与创造》、《想象与创造》、《欣赏与创造》等书。

  尤塔阿尔门丁格,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洪堡大学社会学教授,大学社会学荣誉教授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后天所学的知识面临着迅速过时的问题,许多领域的技能也在加速贬值。脱离学校或者结束高等教育之后,年轻人紧接着进入了第四个教育阶段职场新人阶段,只有此时,他们才开始在企业内部培养真正的职业技能。知识的资本化也强化了持续学习,甚至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获得可获增值的“知识货币”,人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在欧洲,随着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过渡,以及之后从工业社会到电子后工业社会的过渡,工作过程、社会关系、规范、对生活及事业的期待和消费习惯等通过几代人实现了更迭改变。中国曾经是建立在廉价半熟练劳动力基础上的“世界工厂”,面对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失业率的不断上升,中国的教育体制必须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大力解决离开学校之后的和继续教育问题。虽然中国目前也在尝试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可惜在公学术领域仍然缺失对此的深入探讨。

  尤塔阿尔门丁格教授曾于曼海姆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哈佛大学和大学学习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此前曾在慕尼黑大学担任社会学教授以及在位于的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做研究员。2003年至2007年,尤塔阿尔门丁格教授担任就业研究所主任。

  阿尔门丁格教授于2009年被授予“者”(捐赠者协会的科学)。该项由研究基金会颁发给那些在向其科学发现方面卓有成效的研究员。2013年,她荣获德意志联邦国一级联邦十字勋章。

  黄健,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全国首个教育学/人力资源发展专业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教育协会理论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国国务院富布莱特项目高级访问学者,国际工作与学习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兴趣:终身教育政策研究,社区学习研究,工作场所学习和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持续专业发展研究等,近年来积极推动终身学习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