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文章内容

关注留守儿童需要超越教育的视野

※发布时间:2022-1-15 19:25:00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泡枣儿日前,公益组织发布的一份关于流动人口子女发展的报告显示,中国在义务教育阶段,仍有近一半的流动人口子女不能与父母在一起居住、生活。这里的流动人口子女,既包括跟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孩子,也包括因父母外出务工而不得以留守的孩子。按照该报告的界定,前述“不能在一起”的状态,指子女不能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留在城市。

  对于这些不能跟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我们往往以“留守儿童”来统一描述他们。其实,在共同的名字之下,他们中又包含多个亚群体。比如近期受到很多关注的“回流儿童”——他们曾经跟随父母生活在城市,但因为多种原因不得以回流回农村。还有一类孩子,他们在父母外出打工后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城镇地区读书,处于事实上的“留守”状态。

  对于这些数以千万计的孩子来说,他们或许会因为不同时段的家庭状况而实现更为细分身份标识上的流动,并表现为统计数据上的增或减。但对于个体来说,留守的经历、亲子分离的生命体验所产生的影响,并不会那么轻易地流动甚至消失不见。

  同样,在涉及类似的公共讨论时,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关注点聚焦在教育议题上,关注入学政策的、公共教育资源的供给以及教育资源的平衡等。然而,事实上,留守儿童的问题,有教育问题,但绝不只是教育问题。

  家庭是儿童初始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在儿童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的亲子分离,让这些孩子在面对生理和心理情感发展、人际关系以及日常生活事件等的变化时,无人可陪伴和引导。长期的亲情和安全感缺失,不仅让孩子们在心理健康风险中,也不利于他们人格、性格、德行的养成以及对社会的正确认知。这已是被多项研究所反复证明的。

  更要的是,眼下,曾经有着留守经历的80后、90后也正面临或即将面临“为人父母”的,他们多数选择复制上一辈的家庭分离模式,这也会影响到他们对下一代的养育。

  也许,你目前的生活与“留守”无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对这个群体的境况。这些有着留守经历的儿童,终将长大进入社会,通过就业等与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未来,他们或许就是我们的同事、邻居、工友。他们在社会化初始阶段所的障碍不,那么其后果定将以各种方式作用于我们所共同置身的这个社会。

  关爱留守儿童,就是关爱我们自己。关注他们的境况,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在共处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上,其实从来就没有也不该有什么“我们”和“他们”。因此,关爱留守儿童,需要超越教育的视野,并据此作出更加系统的安排。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