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科技论文> 文章内容

只投稿不用出席的国际学术会议算什么

※发布时间:2017-10-12 16:24:1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传统意义上的学术会议乃是学者发布研究,增强人际交往与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有些举办的会议或者大型综合会议,还承担着向社会某种,展现业界风采的任务,例如我不久前参加的AAAS(美国科学促进会)会议。

  JASIST2008年第5期发表了荷兰大学档案和情报学系两位学者Michela Montesi和John MacKenzie的文章:From Conference to Journal Publication: How Conference Paper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Are Extended for Publications in Journals(从会议到期刊发表:软件工程领域的会议论文是如何扩充后在期刊上发表的)。这篇论文的结论是:会议论文测度的是创新能力与提出新思的能力,而期刊论文能为夯实知识基础作出更有力的贡献。

  博主认为:通过学术会议进行交流与通过学术期刊进行交流各有各的用途,并无高下之分。因此,我们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科技论文统计工作从一开始就既统计SCI论文,也统计ISTP(现在是CPCI-S)论文,一直到今天没有变过。

  可是,近年来我们注意到一个怪现象:某些组织在国内所召集的国际学术会议,投稿者根本不用去开会,主办者承诺会将投稿的论文收入会议论文集,并承诺会议论文集将被索引所收录。不用说,被收录的前提是:你得交银子!交银子本身倒没什么,在国内期刊发表文章经常也需要版面费的,不过,对于很多像样的期刊来说,审稿通过了才让作者交版面费。而对于上述这种类型的所谓国际学术会议,我还没听说过谁投稿被拒的。

  不必赴会,那还办会干什么?直接通过期刊论文进行交流不就得了嘛。亲身参会(一个像样的会,而不是“旅游为主、开会为辅”的会)的收获,是阅读期刊论文所代替不了的。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我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的经历》,谈了自己的体会。

  对于这类“伪”国际学术会议,真的应该抵制。否则,与知假买假是一样的。不一样在于:买假买来的假货,也许还是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投资”于假会的价值则约等于零。当然有人觉得,投资于假会对于职称晋升还是有用的,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这类抵制还是科研管理部门做起来更有效,比如有的学校对EI会议论文不励,就立竿见影地让这些学校的老师失去了给这类“国际会议”投稿的强大动力。

  博主回复:我不明白,励这些论文的学校,动机是什么,依据是什么?“迎合”我们所的统计,也算是一种动机。可我们又不统计。

  我经常收到此类会议通知,还写过一篇博文《2500元可以发一篇EI收录文章,谁赚了?》。现在有些学校为了SCI和EI,对此类会议是鼓励或者默许的。评职称的时候见过一些老师,拿的都是这些厚会议论文。要抵制的话,必须从整个体制上着手,靠个人虽然也重要,但治标不治本。

  博主回复:从您的评论想到一些问题,归结为三句线.本所统计SCI和EI,是为了从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两方面反映中国科技水平界上的相对地位,没有别的目的;

  3. 有个别人认为,社会对SCI过分重视的是因为我们的SCI统计,那我们就太了;若再把EI会议论文(我们不统计)泛滥也归罪于我们,就太可笑了。

  某高校ISTP收录的论文算二级论文(SCI、EI为一级),励银子7000元,而会议论文交的钱据说为4000元左右,这个交易真是划得来。因而近年ISTP收录论文愈来愈多。

  博主回复:花4000元“换”来的会议论文,估计不是ISTP论文。你要出国开会,4000元钱还不够旅费呢。

  另外,不要以为会议论文都那么好投。我们科学计量学国际会议今年在南非开,每篇稿子3个人审,那是相当的严!

  我怎么见到我的几个哥们在“伪”国际学术会议文后,在我们学校领取论文金。我们学校领文金的依据是你们的统计结果。如何理解你们没有统计“伪”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博主回复:我们只统计ISTP,请您指出ISTP中的哪次会议是伪会议?并非在中国开的一切会都是伪会议。我们科学计量学第9届国际会议2003年在开,那水平是相当的高。该会也被ISTP收录。

  有个困惑,见到SCI多少、EI多少,但Google Schoolar几乎名字都找不到。问题在哪儿,我没用对吗?

  博主回复:文章标题写对了,不会找不到。用姓名查,同音的太多,再加上名字缩略为首字母,就更难查了。

  To[5]楼:你要真有出色的科研结果,尽管往国际期刊投大把免费且高质量的科技期刊供你选择。别老盯着会议和某些国内期刊就行。

  草根一直认为科学论文是对国家社会有一定或者很大的利用价值的,所以一旦论文被告知编辑出版采纳应该给写论文者稿费才对,怎么还要写论文者出钱去出版呢?看来草根真的落后了,或者科学论文和报刊投稿采纳的方法不一样。看来一个穷人哪怕手里有国家很有用的东西,但出不起论文钱是不是说白研究了呢?以后我要出论文前,得先做广告问有没有人愿意帮我出这个钱了。

  现在国内的“国际”会议的越来越多,因为“主持国际会议”、在会上作“主题报告”也是考核的内容,自己办会很容易实现这两项。另外,一本会议文集可以为某个课题发表N篇被或YY检索的论文,也是大大的福利。

  这基本上等于投稿到期刊了,没有了现场的交流。很多人参加会议只是为了发篇SPIE什么的文章。

  1991年8月9日~12日,我去印度班加罗尔出席了第三届国际情报计量学大会。当时我只是中级职称。本来,我没有打算向这个会议投稿,因为我觉得我们的工作水平恐怕还达不到国际会议所期望的要求。本所的留美归国博士屈慰双对我说:“不要以为国际会议高不可攀,试一试。”于是,他一脚把我“踢”到了国际会议上。后来我就知道:对于自信心不足的人,需要有人善意地踢他(她)一脚。

  该会从72份来稿中评选出32篇论文,共有来自13个国家的101名代表出席,华人学者只有两位,来自中国的只有我一个。另一位华人学者从赴美留学,拿博士学位后在一所美国大学教书。我与他在学术上很谈得来,但在归属问题上观点迥异,好在我们能求同存异。最值得高兴的是,国际情报计量学界的大腕人物来了七八位,我与他们结识了,其中有些自此以后就一直与我保持联系与交流。

  班加罗尔的一些印度朋友对我说,他们见过国家的很多人,但从未见过中国人,因此把我视同大熊猫。我走到哪里,都有印度朋友要与我合影留念。从当时我观察到的情况,他们的计算机设备(包括国家统计研究所的计算机)与机都比我们中国常用的要落后许多。但是,印度学者的数理能力很强,他们很多论文都是数学建模方面的。

  我的发言引起了较大兴趣,由于我超时了,主持人只允许两个人向我提问。但在随后喝咖啡时,又有好几位来与我讨论,对我论文感兴趣的代表来自印度、美国、法国、、墨西哥等国家。

  这是我第一次单人出国,就自觉地为公家省钱。到达机场是半夜,我竟然敢一个人乘公共汽车,不坐出租车(先打算乘出租车,但出租车司机不肯打表,我就愤而转身)。住了个价钱便宜的破旅馆(这才不会超过国家的标准),卫生间渗水把房间的地毯都弄湿了。卫生间连肥皂都没有,给服务员小费他们才送肥皂。从住处到会场,我多数是步行。也乘坐过几次没有车门的蹦蹦车,一上提心吊胆。总之,真的是省吃俭用。当时没有包干制,是实报实销。等我回国后,去所财务处报销时,财务处的同志惊叹地说:“从来没有见到一个人出一趟国才花那么一点点钱!”

  总之,出席这一会议是我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一步。物以稀为贵,对于尚未实现零的突破的年轻人,国际会议应当是很好的舞台,其作用是科技期刊这个平台无法替代的。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