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24日讯(通讯员 林诗发)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闽江学者”特聘教授黄晓磊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在最新一期(6月18日)的Nature(影响因子42.351)发表了题为“Chinese scientists are sharing data”的通讯文章(Nature, 2015, 522: 287)。福建农林大学为该文第一署名单位。
4月30日,Nature发表的一篇文章称中国科学家越来越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公共数据,并认为主要的责任在于。黄晓磊和马克平认为该文并没能真实反应中国近些年在数据共享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他们撰文称,虽然中国在科学数据共享方面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但总体趋势是程度越来越高,而非更难获取数据。中国近年来资助建设了多个国家级数据库。比如,2009年9月开通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门户网站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s, NSTI; ),且近年来在地球系统、海洋、气象、农业、林业、人口与健康、基础科学等很多领域的数据共享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作为23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之一,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ational Specimen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NSII; )于2013年11月上线份植物、动物、岩矿化石和极地标本的数字化信息,还包括157,991 张照片,1770段视频,以及12.6万份的文献等。
两人的文章还称,科学数据共享不应该仅仅是的责任。虽然部门在公共数据库建设和相关政策制定方面需发挥作用,但对众多领域来说,个体科学家是数据的收集者、保管者、分析者、发表者,因此科学家们的态度和行为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数据共享的程度。鉴于众多研究者(哪怕是公共资金支持的研究者)不情愿共享数据,他们呼吁科学家群体应该承担责任,建立可持续的、自下而上的数据共享文化。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