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8月31日电(实习记者 张媛) “我每写一本专著一定要配一本科普,这是我自己的。” 现任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的李浩在做客人民网时,表达了自己在科技写作时的,“因为专著主测试你的古代身份要是给我的同行们、专家学者,内行人看的,但是救援、急救,有很多知识应该普及给。”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急救、复苏和灾害医学事业的医师学者,李浩的视野非常广阔。在中国医学救援会正式成立之前,他们团队已经和全国各地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和从事抗海事水系灾救护的许多热心人士一起,参与了印尼海啸、汶川地震、王家岭矿难等灾后救援工作。回来之后,他们马上会召开一些研讨评估会。“因为我们知道,每次抢救都有它的成功的经验,都有它的教训。成功只是一个方面,我更看重的是通过每次抢救,要把我们的实践提升成理论。”除了会议上的讨论,李浩还写出了大量的科学著作:《现代急救医学》、《现代救援医学》、《冠心病的急救与监护》、《生命在自己手中》、《第一目击者——一个急救医生的手记》、《紧急救护》、《急救ABC》等。李浩说,“实践不能指导实践,只有理论才能指导实践。”
但是科普写作,不同于学术写作。由于写完专著之后还要配科普书,所以李浩对科普写作颇有,“要写得喜闻乐见的、深入浅出的,有点文化,要写通俗的,大家喜欢看的”。
关于科普写作,李浩还提到了他的入门“导师”——其。其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尽管他因为实验而瘫痪,但是他,为我们提供了数百万字精美的科普文艺作品。其曾经说过:“一个医生,悉心诊治他的病人,是其应尽之责,但这只是他工作的大部分;如果他把他的医学知识,通过各种途径普及给,这才算尽了医生的全部责任。” 李浩一直秉承着其的,他在2009年出版的《生命在自己手中》写道:“科学知识的,尤其是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本身就是一项科学活动,一份严肃的工作,同时也是充满关爱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