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科技论文> 文章内容

用智慧提升教育质量

※发布时间:2018-11-2 4:30:1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今年9月,教委在“减负十条”实施一年后,颁布了“提质十项”。市教委主任周旭明确指出要“以生为本、全面发展、面向全体”三原则,“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目前,全市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中小学都积极行动起来,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进行了诸多探索和教育实践。在课堂上,老师从主讲变成了主导,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外,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放飞着心中的梦想……

  作为重庆教育的一面旗帜,重庆一中从“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的办学思想出发,紧扣教育质量的主题,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不断减去机械的、重复的、无效的“负”,增加有用的、有效的、创造性的“质”,实现了多元、多样、度的“提质”,用行动诠释了教育的智慧,为我市中小学“减负提质”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一提到历史课,你会想到什么?背不完的历史资料,老师喋喋不休的照本宣科,还是反反复复的试题演练?

  在重庆一中寄宿学校的一堂历史课上,初2014级16班的学生们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历史剧:有热血沸腾的义和团战士,有誓为起义出力的农村妇女,有各怀心思的光绪慈禧,还有的袁世凯……他们的表演让全班同学回顾了清末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场景,更激发了同学们探究历史事实的。

  这就是重庆一在进行的教学模式,学校按照“提质十条”和卓越课堂的要求,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则成为了“引人”,不时抛出问题和图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历史资料,探究历史事实。整节课的氛围活泼热烈,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历史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善于思考、乐于表达、敢于交流的能力,从而产生了“教学共振”,形成学习互动,大面积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实现提升教育质量目的。

  “这类表演在其他课堂上也经常出现,我们很喜欢这种形式,不仅展示了,还锻炼了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本剧小导演吴若男同学说到。

  这就是重庆一中大力开展的“六为主课堂”的教学。在这里老师从课堂上的“主演”变成了“导演”,学生从“配角”变成了“主角”。该模式改变了单向知识传递的教学模式,课堂的氛围得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以激发,从而实现高效、高质量的教学目的。

  在重庆一中初中某班级进行的“班级社群”例会上,由于学习退步导致分过低拖了小组后腿的杨娟(化名)一脸泪水。这时感人的一幕出现了,四名小组紧紧抱在了一起。这深深地了全班每一位同学。

  这里的“小组”就是重庆一在探索的班级管理模式。从去年开始,学校在初中和高中各选三个样本班实验,进行小组合作,以班级管理为突破口对已有的课堂教学进行。在重庆一中,这样的小组称为“班级社群”。

  目前,学校受“提质十条”,进一步扩大了班级社群的内涵。梦见洗头掉头发重庆一中教科室主任王海洋介绍,班级社群包含了学习小组、生活互助小组、家校互动小组三个维度。样本班的教育教学任务都不再下发到每一个学生,而是以班级社群为单位。每个班级社群有4-6名,学习成绩各有差异。社群与社群之间通过竞争与联谊实现交流,社群内部之间通过合作、竞争、支持、自律与约束、肯定与实现最终的共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实施一年来,样本班的孩子们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种集体荣誉感正在小团体内部生长。一些内向的学生勇敢了;很多调皮的学生成了班里的纪律监督员;更多的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都有了明显进步……

  “小小的社群,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动力。”重庆一中初2014级6班班主任林松惊喜地看到了带来的初步。

  这是重庆一中在探索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大胆尝试。“班级社群”不仅是学习共同体,更是生活共同体,还是家校共同体。这种立体式的班级管理创造性地将智育与德育完美融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每年11月,重庆一中迎来了一年一度、声势浩大的“科技活动月”。在这里,科技将与物理、生物、地理、化学等科目巧妙融合,头脑风暴、智力快车、机器人、航模汇报表演、趣味数学、地理拼图、科技英语单词比武、科技游园活动、科学绘画等活动将逐一上演,趣味盎然的科技游戏吸引了众多学生观看和参加,普及了科技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兴趣。

  为了上好科技课程,重庆一中自主编写并出版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学习指导——智能机器人》、《信息学奥赛教程》等校本教材。科技课上,老师还会用五分钟来新的科技事物如云计算、黑匣子、CDMA等,甚至包括一些最新的科技和未面世的产品。科技老师付静告诉我们,去年“无叶风扇”上市时,有学生专门找到她说,“付老师,你前年给我们讲过的无叶风扇,现在在市场上才开始卖哦!”

  按照“提质十条”的三原则,特色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庆一中的育人与之不谋而合。“科技教育并不是为了多培养几个能为学校夺取科技大的学生,而是让科技教育更加普及,为学生的心灵埋下科技的种子。”付静老师说。

  科技教育为孩子带来的转变,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它在学生的心中扎下了科技的根。“通过在学校的学习,让我对科学领域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9月,刚获得“市长创新提名”的学生张峻源说道。

  创新型人才作为国家发展的栋梁,其重要性难以忽视。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作为全市最早提出“科技教育”概念的学校,重庆一中从点滴开始培育学生,让他们慢慢从“模仿”到“创造”,从而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造。

  制定一份伦敦奥运旅游计划书、做历史大事件年尺、用种子粘贴成一幅图画、记录自己快乐的暑假生活、制作自己的第一本书……

  这些充满创意又好玩有趣的事情,全部来自于重庆一中初2014级的暑假作业。这份作业目录分为“知识的宝库”、“实践的佳园”、“艺术的”三部分,除少量语、数、外习题之外,大多为音乐、美术、体育、科技、写作、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还他们一个多元真实的假期生活。

  参与假期作业设计的王伟民老师介绍到,创新假期作业的想法既来源于重庆一中“发展性教育”的办学传统,又受到了市教委“减负提质”的。“假期就是要把学生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回归,这正是设置多样化假期作业的旨。”

  “提质十条”“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重庆一中各教研组正遵循这一原则,精心设计了寒暑假各学科的校本作业、定时作业和消化作业,由单一的笔作解答习题改变为口答、操作、撰写小论文、制作模型、实践调查等多样化的作业,尽量做到精炼、有效和针对性。这让学生既能轻松度过寒暑假,又能真正地学到自己喜欢的、有用的知识。“今天老师表扬了我,因为假期作业我用包装纸板制作了中国历史大事件年尺。”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

  重庆一中的寒暑假作业注重从课内知识向课外适当的延伸与深化,由单一的笔作解答习题变成多样化的作业,使学生从繁重的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社区、社会、自然中快乐地学习、快乐地实践,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去年11月,在渝北区实验小学等学校,出现了一群特殊的人群。只见他们手捧着厚厚的调查表,正在向小朋友们口若悬河地着。这是重庆一中初2014级6班某小组正在为《对中小学生早餐情况的调查》做现场的问卷调查。

  小组刘佳鑫同学说道:“为了选定题目,我们小组一起设计了很多问题,并印发了100多份问卷。经过几天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早餐问题不够重视,而家长往往对此比较关注。”

  重庆一中每年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对比街和磁器口的异同》、《为什么重庆火锅这么火》……这些形式各异的社会调查让学生纷纷街头,接触社会,体验生活。“这次活动很有意义,锻炼了我的胆量以及调研的能力。”刘佳鑫说。

  目前,在发展性教育观的指导下,重庆一中根据“提质十条”中要求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的相关,进一步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三·三模式”的内涵。“三·三模式”即“三大课题”、“三种课堂”、“三类平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三大课题,包括了学生在成长发展中所需要的一切要素;“班级小课堂”、“学校中的课堂”、“社会大课堂”三种课堂拓宽了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实施空间;“”、“展台”、“舞台”三个平台的建立,改变了原来单一的评价模式,让学生得到多元化的评价。

  “孩子平常周末在家一做完作业要么就上网,要么就看电视,现在有了这项活动,他开始收集资料、写文章,看着他认真思考和对学习热爱的,我们家长也是打自心底的高兴!”重庆一中寄宿学校一位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激动不已。

  课程辅助活动不仅是鼓励学生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也是锻炼综合能力的绝佳机会。提质,绝不仅仅是提高学习成绩,更应是提升包括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力、实践力、合作意识等因素在内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 文 /张群力

  

关键词:科技写作作业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