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近日发布的202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19年中国高质量国际论文数排名世界第2位,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进入前十行列。
统计结果显示,2019年,中国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59867篇,占世界份额的31.4%,排界第2位。排在首位的美国发表论文62717篇,占32.9%。同时,在当年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最多的世界高校中,中国有4所大学进入前十位,分别是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大学。
过去十多年,我国科技论文产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但创新力和影响力偏低。这次高质量论文达到世界第二,无疑是进步了,值得庆贺,也应该自信。不过,高质量论文第二依然是个数量概念,本身并不具备实质性,最重要的还是基础性、原始性、关键性方面是否实现突破,在这点上必须承认我们与先进水平尚存在差距。因此,不能只看高质量论文数,尤其是先界定高质量刊物,然后再以这样的刊物发表反证高质量论文。这种以刊定文有很大的随意性、不准确性甚至形成悖论,并且有可能造成新的优刊,如过去SCl或SSCI一样,这需要引起注意。
近日,中国青岛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要实施高校分类发展,高标准推进康复大学、中德工业大学等建设。
康复大学于2015年由中国残联提出建设,并于2019年由教育部正式批复支持筹建。由于该校的特殊定位以及被教育部否定更名“中国康复大学”,该校的筹建一直吸引着关注。
康复医学属于介于生命科学、人文科学以及医学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在该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已有很好的基础,但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布局中,确实没有将其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对此,在相关领域快速组建和发展一所专门性大学,的确算是能快速解决很多问题的有效方式。此时青岛将建设康复大学作为发展目标,从高等教育分层满足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说,也是一个很恰当的发力点。
然而,面向未来,康复大学要想健康地发展,用什么样的管理体制以及走什么样的发展径,可能还需要依据大学发展规律认真思考,实现大学逻辑与科学逻辑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