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述台湾“制度”有一个“不”的反对党以外,另外还有执政的领导阶层本身的问题。主要是未能理解制的“多数决”道理,已如上述。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执政党的要做“全民总统”,甚至为了对全民表示,不惜自己党人以及支持者(甚至所谓“铁票”)的利益。譬如由于“不的”反对党的挑剔,遽尔决定取消军公教人员退休金的所谓“18趴”优惠存款利率(而挑此事最力的,竟是反对党曾经做过“副院长”的蔡英文,尽管她自己也享受了同样“18趴”的待遇)。执政党这种沽名钓誉的举动,不但并没有得到与中间的支持,反为得罪了历来军公教的铁票。这本是反对党的离间计。居然,高阶层如此“合作”地中计。第二,未能掌握住“多数决”真谛的另一方面表现在“”的操作。虽然在“立院”占绝大多数,但是,在程序上甚至在实题表决上却处处将就反对党的优先选择,造成自己“委员”大为不满。所以,有人说在“”最大的反对党是,可说是不幸言中,也是最大的。当然,马、王个人纠葛有以致之,也是人人皆知的。可是,在一个健康的制度中,执政党在“”的舵手为了对抗本党,居然吃里扒外地以反对党的意志为优先,实在少见。这也表现了台湾政治文化之可悲。
尽管是以多数党执政,但执政党的却一心一意要做“全民总统”、甚至付出多数党以及其支持者利益于不顾的代价。譬如2008其上任时,在其管辖的三大最重要领域“外交”、“国防”与中,却挑选了一个党外人士委以之重任。对于陈任内将纪念蒋介石的“大中至正”纪念馆废除;并将纪念他的台北“介寿”更改其名等等蒋的举措,一般的支持者咸皆渴望能对之加以匡正。但由于马要做“全民总统”,所以推诿需全民表决方能作此之举。因此,难免有人多舌既然陈执政时以“多数决”办法做出的种种“去中国化”以及诸多“去蒋化”举动,为何不能以“多数决”的办法加以纠正回来?
当然,为人宽厚。所以为了回应非人士诟病,特意将原在台北中山南宏伟壮观的中央党部财产抛售;并将“中央日报”关闭。但这些自毁长城之举动,在绝对没有赢得或中间赞赏情况下,却对自己包括中常委起到了无限离间之作用。何况没有了“中央日报”,更少了一个为自己说话的。须知在的社会里,一般多半是站在执政党而反对党的立场。没有自己的发言权,是绝对吃亏的。似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决定,不胜枚举。因此,在这次竞选拜票期间,尽管亲自出马为候选人声嘶力竭地努力站台,却未能起得应有之效应。论其究竟,盖并非一日之寒。故有人下评语曰:并不一定是好。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