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治论文> 文章内容

让孩子学编程家长切勿太功利!

※发布时间:2018-4-21 14:48:4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一类,是目的功利、手段不堪,结果是东西没学到,反而有可能得不偿失;另一类,则是目的功利、手段励志,结果是真学到了东西。

  原本,高校推出自主招生的目的,就是在高考之外,加入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让原本只能通过一项综合分数录取学生的大学,能够看到学生考试之外的能力。所以,高校会在考虑学生综合成绩、排名的时候,再加入专项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发明专利、论文发表、兴趣特长等评价要素,让或许无法凭借单一成绩考入心仪大学的孩子,拥有更大的可能性。

  但是,高考独木桥上的竞争太激烈,有了政策,自然就有了钻政策、走制度捷径的人。近几年,为了让孩子在申请自主招生时,更容易被高校所“看到”,不少家长都在想办法,不少的机构,也自然开始借着家长的焦虑赚快钱。

  ——有资源的,会利用职务便利、个人资源,让孩子或亲属在自己发表的论文中挂名,甚至不惜让一个高中生,在需要大量专业学科知识的论文中,挂名为第一作者。

  ——没资源的,则会通过利用政策大赚黑心钱的机构,帮孩子代写、购买论文,发在给钱就能登的期刊上。

  前不久,这类“为了通过自主招生,父母在论文上给孩子署名”的事件,甚至已经引起韩国的注意,并导致启动了对全国高校教师的论文复审,重点审查作者之间有直系亲缘关系的论文。如有高中生被发现在论文中无显著贡献,即便考生通过此类论文进入名校,也会被。

  而在中国,无论考生是通过挂名还是购买获得论文署名,一流高校在面试中,都会提出相关问题,进一步审核学生的真实能力,考察学生是否完全依靠自己撰写论文。而这些钻了的考生,必然会上演一出“考场现形记”,贻笑大方的同时,自己还可能从此被挂在高校上,再也与之无缘。

  比如,在申请美国大学时,为了在“社会服务”方面得到加分,而去某个贫困地区支教、做义工,或平日在社区养老院做服务。虽然目的功利,并非想去为他人服务,但至少自己真的去做了,而且最终也学会了关爱,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思考,也算不枉此行。

  自从STEAM之风刮遍全球以来,低龄儿童学习编程,成为了教育界的一股新式潮流。不过,就像几年前的“奥数热潮”一样,很多家长送孩子学编程,不是因为他们真正理解编程,也并非他们认为学编程有助于提升孩子能力和思维,而仅仅是因为这些理由:

  至于编程到底是什么、应用在什么地方,以及编程提升孩子哪些能力,他们是不关心的。而根本没接触过编程,不知编程为何物,仅仅因为“编程很火”而跟风让孩子去学的家长,大有人在。

  这种功利,也不能说完全不可取,因为目的功利,结果向好。孩子终究会多多少少学到些东西,也有可能从此对编程产生兴趣,对编程的探索、学习之,影响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

  抱着功利的目的学编程,或家长在根本不了解编程实质作用、应用领域的情况下,盲目跟风送孩子去学,很有可与愿违。

  其一,功利让人过于追求短期可见回报,看不见实质回报就心焦气躁,转战其他能在短期有可见进步的学习领域,到头来容易一事无成。

  编程不容易,需要从理论基础、思维逻辑一步步夯实,再慢慢落实于实际应用。而有些家长,仅仅认为学编程就能开发app、做网站、写软件,如果孩子短期内没有实质性,家长可能就会认为钱白花、课白上,太耗时、无意义,继而不再让孩子学,错过一次宝贵的思维训练机会。

  以上能力、思维,都是需要长时间的精心耕耘,才能逐步获得,倘若家长只把“能写代码、能做网站”,甚至“能修电脑”当作学好编程的标准,就可能认为孩子能写出代码了,就不再需要继续学习,或看着孩子做不出实质性的东西,就令其半途而废,其实都相当于没学好编程,更不要说这些能力的培养和锻造了。

  其二,功利使人眼界狭窄、视野短浅,以为学编程只是为了找计算机技术类工作、做码农,也以为孩子在初高中时只要学好理科即可,不需要对人文学科多么上心。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仅仅把编程当作一门学科、一份工作,最先被别人挤走的人就是你;光顾着学理科、学编程,忽略人文学科和人文思想,最先被机器代替的也是你。

  编程在未来,其实不仅是一门学科、一门手艺和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人人必备的思维方式、通行语言,是思考世界的新视角、新方法。这种思维方式、语言、视角和方法,在几乎所有学科、所有领域中都能通用。

  未来社会对于职业的新要求,再也不似我们想象中的单一、片面, 人工智能时代中, 最有价值的人有三类:

  3、看不清形势变化,接受变革的人(前两次工业与第三次信息中,变革的老旧派,现在都在哪里?)。

  简而言之,谁有综合多学科背景、多栖型能力,谁就更加安全、走得更远;谁只把编程当作糊口的一门技术,不屑于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还想借由编程工作,避免与他人交流,谁就最先失业。

  也许目前看来,会编程的人不怕找不到工作,但在数十年后的未来,综合性多学科能力的人才,一定是最吃香的。而这种综合性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编程+X。

  • 应用学科:数学、生物、化学、设计、经济、金融、语言、机械、神经科学、无力、统计分析、摄影、艺术音乐。

  举个例子,在美国,有诸多机构,虽然表面看起来只和信息技术有关,但如果不懂编程以外的其他学科,一样没法胜任其中工作:

  在以上应用领域、学科,以及各种看似信息科技,实则综合学科的各种高精尖机构中,编程只是和我们的母语一样,是一种基本的、必备的通行语言、思维方式,能和其他学科一起,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未来经济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化、多元化,掌握多学科技能的人才,尤其精通信息技术、熟知人文科学,还能对人类区别于机器的根本能力、基本情感驾驭自如的人,才是未来社会的刚需。

  • 把心态摆正,以“学习新型思维方式、锻炼综合基础能力”为目的,让孩子学编程,尽可能抛掉短期投机、短期见效的功利想法;

  • 切勿以“短期内做出东西”,衡量学习编程的效果和性价比,而是通过观察孩子长期以来思维方式的转变、各种能力的提升,综合性考量学习编程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