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伊明
近日,被列入省26种优秀抗战主题出版物的长篇文学《长城证明》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微观冀东抗战,无名烈士的抗战题材力作。巧妙的构思,完整流畅的结构,催人泪下的情节,浓郁的地方特色,是该书的突出特色。
《长城证明》视角独特,以冀东抗战英雄李方州播撒抗日星火、壮烈捐躯为主线,塑造了李方州、欧阳波平等一批浴血长城的传奇英雄人物形象。他们为了民族,笑傲沙场,血祭山河,将生命定格在青春年华,身后孤寂无名。作品触摸到历史深处,以生动的细节再现了冀东抗战特有的惨烈以及烽火岁月中感人至深的军民鱼水情、战友兄弟情;描述了一个家庭几代人的执著守候,民族的韧性;反思战争,解剖现实社会各种浮躁现象,具有警示性和极强的现实意义。
该书定位于文学,使之成为历史、文学、新闻的交汇地带,以史学的严谨,与文学结合的笔法,描绘出那场极为悲壮的战争和战争中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李方州抗战时期与亲密战友欧阳波平并肩作战,浴血长城,奠基迁安地下党组织,开辟抗日根据地,最后双双为国捐躯。在主体史实真实的前提下,作者在一些细节和人物塑造上进行了文学性处理,秉承文学特质,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旨在铭记长城沿线抗战中为国捐躯的众多无名烈士,继承他们的奉献。
该书分“浴血长城”和“天地留名”上下两部分,从烽火硝烟穿越现实,时间跨越70多年,这对于没有经历战争的年轻作者来说的确很难把握。作品构思的巧妙之处在于,全书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即李方州浴血长城驱倭寇及壮烈捐躯后其家族对烈士名分的执著追寻,以引子呼应结尾,将前后两部分有机融合在一起,丝毫没有割裂感。围绕悲情双雄李方州、欧阳波平的人物命运,书中成功塑造了肖启明这一人物形象作为衬托,同时设置了董行健这一人物形象。董行健虽然着墨不算多,但他既是作品前后内容的贯穿者,也是肖启明这一形象在和平岁月的延伸。如果说肖启明凸显“武”,董行健则彰显“文”。战争岁月,肖启明是李方州的得力助手、生命守护者乃至传承者,但他没有能掩护李方州脱险,最后壮烈捐躯,这是战争的与无奈。冀东抗战12年,董行健追烈12载,尽管,但董行健没有失去,他身上涌动着李方州的鲜血,他要传承,因此,他毅然加入中国,作品最终以方式表达了他的奉献豪情。
该书的积极意义还在于,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血缘亲情故事,而是超越血缘的一种真情守候。董行健踏访李方州的战友欧阳波平的足迹,独自一人到烈士陵园虔诚拜祭他,尊称他为“五姥爷”,这是一种淳朴的烈士情结,这是一种超越血缘的亲情传承。欧阳波平因没有直系后人,捐躯70多年没有老家亲人祭奠,寻不到回家的,董行健发自内心地:“姥爷,我带您回家……”
虽然肖启明的人物塑造及其与董行健的关系存在艺术理想成分,但李方州和欧阳波平的关系,董行健和欧阳波平的关系,则完全是一种写实。从硝烟弥漫到和平鸽盘旋,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不变的是内心深处那份承诺。这种超越血缘亲情的催人泪下的真情守候,具有震撼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作品详略处理得当,巧妙运用倒叙、对比、白描、细节渲染等各种表达方式,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日画卷,令人热血沸腾。人物塑造个性鲜明,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场景渲染如临其境,语言流畅质朴,富有浓郁的冀东方言风格,不失为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