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文章内容

30年跑遍泉港找故事 “故事大王”获福建民间文学二等

※发布时间:2017-9-20 23:33:3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闽南网10月10日讯 50多年前,他还只是个爱听故事的孩童。20多年前,他将儿时的兴趣,变成自己一生的事业。从此,骑自行车跑遍泉港“找故事”成为他每天必做的功课。30年近百篇作品,使他变身“故事大王”。近期,他还将出版自己的作品集,作为收山之作,向更多人分享泉港的民间故事。一走来,他“太多相助”。

  昨日,当代民间文学座谈会暨首届福建民间文艺山茶花民间文学颁仪式在泉港举行,黄炳瑜领取了属于自己的杯。一同获的泉州还有7人。

  今年62岁的黄炳瑜,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也是地道的泉港人。他有个爱讲故事的哥哥,受哥哥影响,儿时起,他就对民间故事产生浓厚兴趣。10多岁时,书籍资源缺乏,在田间地头听故事,就成了他了解外在的重要渠道。

  时过30年,黄炳瑜还清楚记得,自己的作于1982年发表。“我陆续有作品发表,毛笔字也写得不错,山腰文化站因此便请我去帮忙。”文化站的工作,使他有更多时间用来收集故事。1987年他到惠安文化局工作,之后,收集民间故事,便成了他的专职。他这一次获得二等的作品《陈振赐胜官司》,就是当年去前黄镇凤山村采风得到的,“前后花去3个多月”。

  如果不是患上眼疾,看不清东西,黄炳瑜还会继续下去。可如今他连走都需要别人来搀扶。近期,他将自己30年来的近百篇作品,整理成册,即将出版,“这是对自己的总结。”他希望有更多人来听泉港原汁原味的民间故事,但他也有自己的担忧,“现在的年轻人对民间故事不感兴趣,我担心这个事业会后继无人。”

  黄炳瑜收集民间故事,是一听到哪儿有好故事,就骑上自行车去采风。最初用笔记录,后来用上录音机。“单录音机就用坏了十几台。”30多岁时,因患视网膜色素变性,眼睛视力开始慢慢下降,他不得不用上放大镜。

  “这三样东西,陪我跑遍了几乎整个泉港。”黄炳瑜说,只有将口耳相传的故事,变成文字发表后,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咱厝”还有这样的民间文化。

  然而,从口头讲述到文字发表,并不容易。同一个故事,不同的人讲出来不一样,怎样保留故事精髓的同时,又写得有悬念、吊人胃口,很讲究技巧。最长的作品,从收集到定稿,他花了3个多月。“特别是有眼疾后,眼睛受不了,只能休息下再继续。”不过,想到作品能发表,很多人能看到,他觉得辛苦得挺值的。

  因眼疾,黄炳瑜现在已基本看不到东西了。昨天,为了使父亲能参加颁仪式,在福州工作的小儿子黄灿龙,特地赶回来,送父亲到颁现场,全程陪护,“父亲能获,我们都很替他开心。”

  从小,黄灿龙和哥哥、3个姐姐,都听父亲的故事长大。“其他小伙伴都羡慕,我爸爸会讲故事、写故事,是个文化人。”黄灿龙满心骄傲。父亲患眼疾后,家人担心他眼睛受不了,劝他不要再从事这项工作。“不抛弃、不放弃,爸爸对文学的执著,是我们体会不了的,我们选择支持他。”

  黄炳瑜说,这一有太多相助,妻子就是一大功臣。为了让他全心投入工作,妻子包办家里家外的农活家务。尽管工作不能带来丰厚的收入,妻子也没有怨言。“她也喜欢听我讲故事啊。”黄炳瑜开心地笑了。(海都记者 陈斯红 田米 通讯员 庄国辉 文/图)

  推荐:

  

关键词:民间文学故事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