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文章内容

里下河文学流派:“水”气浸染的艺术神韵

※发布时间:2017-9-27 10:49:1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文学与地域的关系一直是文学史上令人感兴趣的话题,地域作家群的研究也是学界关心的一个重点。一些文学流派和作家的名字,自然而然与他们生长的那片土地联系起来。中国古代许多文学家族和文学流派的产生和传承,都以地域为依托,甚至于提到某些作家、某些流派,我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他们与特定的地域联系在一起,如“三苏”“竟陵派”“桐城派”“常州词派”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这种情况也不少见,如沈从文与湘西、老舍与、张爱玲与上海、萧红与呼兰河等。新世纪以来,学界则鲜少有“流派”的提法,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国当代文学没有流派”。这实在令人遗憾,因为文学流派的出现可以说是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令人欣喜的是,就在学界为当代文学没有流派而苦恼时,在水汽氤氲的里下河,一个文学流派已经悄然登场……

  早在19世纪,法国著名的史学家、美学家丹纳就在《法国文学史》的序言中提出了“种族、和时代”是决定文学创作和发展的三要素的观点。对文学的影响是潜在的,作家所处的地域不仅影响作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审美情趣,还会影响他表现的内容以及艺术表现方式。里下河文学流派作为一个地域特征鲜明的文学流派,自然与其所处的自然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正如该派的汪曾祺老先生所说:“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水不但于不自觉中成了我的一些小说的背景,并且也影响了我的小说的风格。水有时是汹涌澎湃的,但我们那里的水平常总是柔软的、平和的静静地流着。”

  与20世纪80年代同时期出现的先锋、寻根、新历史等作家刻意追求的“深刻”“技巧”“玄奥”不同,汪曾祺于1980年获得“文学”的《受戒》,以及于1981年相继斩获“文学”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的《大淖记事》,似乎都在刻意追求一种“平淡”和“浅薄”,作家以清淡的笔墨写平常的人情,轻轻浅浅间就绘出了江南水乡里的一派烟火。《受戒》写水不多,但却充满了水的感觉。它写的是小明海与小英子之间懵懵懂懂的恋情,“水”自然是小说的背景:“好大一个湖!”、“莲蓬”、“荸荠”、“菱角”、“船”等无一不着一个水汽淋漓的江南小镇。但是,汪曾祺小说的“水”气不只从外部而来,更源自小说的内在,活在汪曾祺小说中的人物也带着水的与温润,具有水的品格。汪曾祺自己在《受戒》发表后说:“我写得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受戒》中明海与小英子之间懵懂而纯美的感情正是优美、健康的人性的一种展现,童年特有的天真让以往在文学作品中被扭曲、压抑的人性重新回到了朴素和美好之中。人性通过这样一种方式,重新回到文学中来。

  汪曾祺惯以清淡笔写平常情,他说,我“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们,用平平常常的方法表现他们”。这样,我们就会发现汪曾祺的小说中往往没有特别强烈的情感。即使有,也都经过了水的软化。欢喜是,悲恸是。汪曾祺说:“我的作品的内在的情绪是欢乐的,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是我们今天应该快乐。一个作家,有责任给予人们一分快乐,尤其是今天。”

  推荐:

  

关键词:民间文学流派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