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很多悬疑小说我也都读过,那真的是,《荒村归来》让我在江南古宅中遐想,《的第19层》让我在美丽的校园失神,《幽灵旗》让我对着上海闸北老房子凝思,《玛格丽特的秘密》让我对着欧洲油画浮想联翩……
最近他又出版了一本《镇墓兽》,出版前刚在起点中文网正式上线一个月,阅读量就已超过了百万,并在各大新书榜单上位居前列,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在新浪微博中,镇墓兽这个超级话题,热度也在持续飙升。
为让更多的镇墓兽重见天日,我花了将近两年光阴,下载了数百份考古报告(足以精确到每个厘米、每根骨头、每个经纬度),解读了数不清的墓志铭,彻夜搜集汗牛充栋的历史文献、学术论文,甚至发现了一位埋葬在白鹿原的唐朝小皇子……
蔡骏本人写在序言里的这段文字,不禁让人想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就连阅读这件纯粹的事,也变得日益浮躁起来。作者能否再为了一个细节一个伏笔,而不断斟酌研究?我们还能否找回深度阅读的体验,去体会作者用心耕耘出的每一个字?
中国最后一个皇家墓匠秦北洋,背负着血海深仇,身怀天工开物的绝技,却因满清而隐姓埋名。秦北洋生逢,无依,直到遇见了小镇墓兽九色,才逐渐揭开了他与千年前唐朝小王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真正的好内容,只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往往还不够,还需要那么一点精气神,也就是整个作品的魂之所在。于是我在文中反复寻找和感受,最后发现,在这一点上,蔡骏本人早已在序言中提及:
有人说,中国人是没有的民族,没有底线。可我知道--中国人是有的,这个就是历史,自孔子以来书写历史的传统,从《尚书》、《春秋》、《左传》再到司马迁《史记》,煌煌四千万字的二十四史。而镇墓兽所守护的,就是中国人的。
紫禁城最后一位主人,爱新觉罗·溥仪去世那日,红色宫墙外已天翻地覆,红海洋席卷全共斗的东京、五月风暴的巴黎。李煜瀛所题故宫博物院匾额换成不伦不类的宫,午门对联砸烂旧世界帝王将相脚下踩,创造新天下七亿神州尽舜尧,横批有理。清朝列祖列画像牌位的奉先殿,被艺术学院的成的四川大邑《收租院》泥塑展。有人在太和殿广场造两座大牌,务必超过三十八米高的大殿,碾轧王气;宝座要加封条,塑一尊农民持枪雕像……
两年后,故宫博物院里无论派保皇派,一律下放湖北省咸宁县五七干校,接受贫下中农。故宫考古研究员王洛生,辞别妻子儿女,坐了两昼夜闷罐火车,开始牛棚生涯。每天的学习就是种田、挑粪、放牛、打井,早请示,晚汇报,唱语录歌。王洛生三十多岁,田野考古出身,爱打篮球,身高体健,不像文弱书生。才两个月,他已后背佝偻,早生华发。
所谓思想总结会,就是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好在都是自命清高的知识,虽说文人相轻,但谁也不会在这种场合彼此开炮,便只能了。有人说:这辈子最晦气的事儿,是在1956年刨了万历的定陵……
破庙房梁上,有只大老鼠哧溜一下蹿过。牛棚安静了,仿佛被某种东西牢牢,在所有人双手双脚与嘴巴上打上死结。接近冰点的子夜,纸糊的窗户外,稀稀拉拉地下起了小雪。臭烘烘的牛粪味,暂时抵挡住了钻入骨髓的寒冷。
轮到王洛生交代思想:组长同志,我爷爷是北大教授王家维。九一八事变那年,我父亲在洛阳挖掘东汉古墓,我母亲在考古现场生下我,取名王洛生。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考古研究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