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文章内容

作为局外人的小说家生活

※发布时间:2017-12-30 13:17:1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17年初到东京,和日本朋友见面,随口问了一句。我当时正在读村上春树在国内新出的散文集《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觉得很有意思。朋友也是村上谜,难免问候一下,结果对方说我也想看,但是没人能看到吧,现在还没出版呢。我楞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说是村上春树的新小说《骑士团长》。

  这本书是村上春树2017年重磅小说,注定将村上再次推向中心。

  首先是村上本人名气使然。这本书首印就是130万,出版社是日本鼎鼎有名的新潮社,名字直到1月初才确定,但不妨碍宣传从2016年末就开始启动。没有书名的时候宣传语是“时隔7年的本格长篇”,意为村上继《1Q84》之后的扛鼎大作。此外,为了让读者第一时间读到,多家书店在首发夜持续营业。

  我来日本的时候,村上新书名字公布没几天,各主流书店已经放了很大的海报,但是对于内容却十分保密,饥饿营销宣传攻势十足。客居所在,离东京八重洲购书中心不远,这也是东京都内有名有姓的书城,地位类似上海书城之类。从年初《骑士团长》的海报一直都占据门口主要,等到红红绿绿的书一到,更是摆在店内最显眼的,上下册触目皆是,满坑满炕。

  “这是一个没有脸的男人,来找一位画家给他画肖像”,这是《骑士团长》故事在网络流行的开篇。更令人关注的是,《骑士团长》引起风潮,更因为其因素。书中涉及了南京大话题,尤其借助书中人物之口表示,关于“南京入城”中国人者的数字一说是40万,40万和10万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呢?村上的主题以及态度,对于怕麻烦以及暧昧习惯的日本社会,显然是一次巨大冲击。

  不难想象,《骑士团长》在日本引起了很多争议,左翼与右翼对此的评价自然两极化,据说村上还为此接受了一次联合采访,依旧表明自己相信讲故事的力量。

  《骑士团长》或许是村上介入最明显的一本书,但不能说是转向。他采访说的话其实并不新鲜,也是村上一以贯之的,以故事对抗,也是小说家的。这也就涉及到村上作为小说家的心历程,正如他《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所言,“我的基本姿态与思维方式却几乎毫无变化。回想起来,我甚至感觉从当年出道时起,差不多一直在重复相同的事。”这本书也可以作为村上文学的注脚。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据说不是编辑约稿,而是村上春树自己成书,宣传语村上春树历时六年”前所未有的自传性作品”,可见,其中不少内容属于村上春树不吐不快的内容。

  作为小说家,村上强调持续写作的重要性,但是不是所有年份都有丰收,所以村上往往隔几年写一部大部头,中途陆续出一些散文集或者小说集。不仅村上春树,奈保尔之类大作家,往往也会如此,这对于读者和作者本身都有必要,即保持了写作的持续,也维持了市场的关注度。

  村上在谈论创作时,讨论过很多有趣的话题,比如小说家是宽容的人种吗、写点什么好呢、该让什么样的人物登场等等。其中很多内容,对于村上的老读者,并不意外。但是比较意外的是,村上还谈及和心理学家河合隼雄的交往。两人本来没有什么交集,却因为都在海外访学而认识,最终接下友谊,合著出书。背后促成这件事,正是村上背后的女人:村上太太村上阳子。

  “三十岁那年,我获得文艺《群像》的新人,以作家身份正式出道。”这是村上春树作为小说家的开始,他自谦是一个比比皆是的普通人,“走在街头并不会引人注目,去餐厅吃饭时经常会被领到糟糕的座位上。如果没有写小说,大概不会受到关注,会极为普通地度过极为普通的人生。”

  然而,他的人生到底和一般日本主流期待的大公司上班族生活不同。他上的是早稻田大学,当时还是私立大学,学费比起国立大学而言贵了一倍,别人上好的私立大学往往是为了找好的工作,然后成家立业,然而村上似乎并无此意,至少他的线刚好与别人相反,上学,先结婚,然后工作,最后毕业。

  回顾自己三十五年职业小说家的道,村上总结为巧合,“偏巧有一点点写小说的资质,又得到幸运眷顾,再加上几分(往好处说是持之以恒),就这么作为一个职业小说家,一写便是三十五年有余。这个事实至今仍然令我感到。我想在这本书里表达的就是这种。”这种背后,或许少不了阳子的存在。

  正是在早稻田期间,村上与未来的太太高桥阳子相识,22岁时两人准备结婚的时候,村上一方家长反对,而高桥家则很,据说只问了一句“你爱阳子吗?”村上休学期间,夫妻二人最初过着白天去唱片行打工,晚上再去咖啡馆工作的生活,几年后努力攒钱有自己的生意之后,生活才算初步安顿,村上直到1975年才拿到自己的学位。

  在1970年代的时候,村上和太太在国分寺车站南门开设一家店,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爵士咖啡馆“PeterCat”。白天可以喝咖啡,吃东西,当然,还可以喝酒,还有现场演奏会。村上和太太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即使负债累累也继续下去,他们当时“过着非常节俭的斯巴达式的生活”,“家里既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甚至连一只闹钟都没有。也几乎没有取暖设施,寒夜里只好紧紧搂着家里养的几只猫咪睡觉。猫咪们也使劲往我们身上贴过来。”

  村上春树很少在,阳子本人出境很少,偶然的一次和村上同框就是在一次颁仪式上。事后,不少人包括国内女作家认为这一场景非常,因为村上本人看起来还颇有魅力,而太太已经垂垂老矣。这种想法显然过于以己度人。事实上,村上太太对于村上写作影响很大,可以说是很神奇的人物,村上见河合隼雄之类,就是阳子安排的,她说见这个人一定会有好事发生,事后证明果然如此。

  村上跨界的谈话,我印象中还有一次是和指挥家小泽征尔的对话,两人都享有国际声誉,在各种的领域都颇有声望,对话在美国檀香山、湖畔、驶往巴黎的特快列车上等地点展开,主题自然也是音乐,非常有意思。这场跨界合作背后也有村上夫人阳子的影子,村上表示自己通过小泽征尔的女儿征良见到小泽先生,随后有对话机会,而从小泽的记录来看,征良也是阳子的挚友,在后记中还特别致谢阳子“总是为我准备营养丰富的小菜”。

  村上一方面远离大众与,一方面却也和河合隼雄、小泽征尔等不同的跨界人物交流,背后原因,很大程度是彼此作为创作者的认同。村上总结自己与小泽先生三点共通点,都能从工作中获得一种纯粹的喜悦、依然拥有年少时期的求知欲、有耐心的,因此交流常常有遇到知己的感觉,“他这心态,我也了解”、“庆幸有他这样一个人”的感叹也会时常出现。

  这种相遇,背后是一种理解,这种理解高于才华、秉性、知名度,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契合。而村上太太阳子,对于这种状态的维持显然是积极因素。其实,以小说家职业的孤独属性,加上村上的离群索居,家庭的亲密关系非常重要,村上夫妇之间显然具备这种化学反应,这对于村上生活乃至写作非常关键。至于外貌,村上对粉丝早有解释,“我们刚结婚时,她头发又直又长,留到腰际。可是这几年来越剪越短,现在因为她常游泳,她的头发超短。她真的很特别,除了一些特殊场合之外,她从来没有烫过头发或化过妆。”

  今天大家谈起村上春树,往往和村上隆之类作家或者漫画之类相提并论,认为代表了日本流行文化。有趣的是,与村上同步流行的优衣库,两者之间有者不引人注目的隐秘关联。在日本,不少年轻人除了人手一册村上小说外,更多人更不止一件优衣库经典带帽衫。

  优衣库的创始人柳井正也是传奇人物。他不仅是日本名列前茅的富豪(早几年他一直保持日本首富头衔,直到最近被软银孙取代),而且他的经营模式也颇有特色。他继承家族生意,但是依靠革新管理方式、低廉优质产品与全球化运作,使得优衣库成为日本之后少数成功企业。

  优衣库和村上春树文学的关联性,在于两位灵魂人物的成长类似背景与隐秘链接:也和村上一样柳井正出生于1949年,同样上了早稻田大学,不过柳井正的专业好多了,是早稻田最有名的经济系。当年,早稻田风气比较,1960年代日本风起云涌,早稻田曾经为此停课一年多。

  两人同龄,上大学时候不知道有无交集或者擦肩而过。不过从两人的回忆与径来看,很多地方具有时代共性,个性也有暗中契合之处。比如柳井正沉醉于“美国文化”,大学时候就因为停课游学美国等地一段时间,也提到了当年弹球盘与爵士乐,而村上毕业之后也上班族道,早期作品写过《1973年的弹子球》,甚至毕业论文题目就是《美国电影中的旅行思想》。

  更为很重要的,即使在各自的领域获得极大成功,两人不同程度都被自己领域的同行所,他们都被视为是闯入者,这是日本社会不可言传的一面。我曾经和东京大学藤井醒三教授交流过村上春树其人其文。藤井省三教授研究方向是中国文学,一直寻找村上文学和中国文学渊源,尤其是鲁迅的影响。他本人比村上小几岁,他说从他这代人开始,很多人都很喜欢村上,但是比他大几岁的人,往往很不喜欢村上,而村上与日本作家圈交往也不多。藤井教授办过几次以村上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村上本人收到邀请也从不出席。同样,柳井正虽然是日本首富,但在日本传统的经济界格局中,仍旧多少作为异类存在,他与与主流关系也比较疏离,与传统制造业大企业代表的经团联公司管理层形成奇妙的对比。

  幸而,他们作为革新者,得到的支持,虽然很多时候,也未必完全意识到他们的书籍或者商品背后的价值观与社会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