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越来越方便,不少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也被碎片化后喂入读者嘴中,博览号者一说起名著如数家珍,但那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又真有几人认线.《红楼梦》
《红楼梦》排名第一不准有异义,我国四大名著之首,国人不论读没读过都知道这部作品,凡是读过一些的更是能引用: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等典故,更有甚者不乏以“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当作人生出世哲学,但全篇120回的长篇大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演变,又有多少人能耐住性子读下去呢?
第二个选择了《百年孤独》,可能不少读者对《百年孤独》并不怎么了解,进而忽视《百年孤独》的文学价值,毫不夸张的说,这一本书可以算作是影响了中国文学的一代人、莫言也好陈也罢,但凡如今文坛名声斐然的作家,多少都有受此作品的影响,就此作品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国内文坛学习者甚笃(如:莫言)。还有《百年孤独》中独特的时空交错开篇,被称作是“百年孤独体”的开篇亦被国内文学争相模仿。(如:《白鹿原》)
但这一文本中介绍的七代人的传奇让不少读者望而却步,复杂交错的人物关系都还不是阅读最大的障碍,最大的障碍是让人不得不为文字魅力所折服的交错不清的人物名字。小编耗时两个周看完全篇,几次想弃读原因无它,单纯记不住人物名字,以致于到最后都分不清到底有几个叫奥雷里亚诺,又有几个名字里面有阿尔卡蒂奥。
《荷马史诗》排在第三,并不是说这一作品价值低于前者,更多的是因为这一作品在国内的影响力远低于前者,《荷马史诗》被誉为古希腊文学集大成者,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同时也是文学最伟大的作品,以特洛伊战争为矛盾中心,歌唱了古希腊时代的英雄史诗,力量澎湃荣誉黄金骄傲等,一系列让我舍不得用顿号隔开的词汇便是书中故事最好的概括。
两个最伟大的概括(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文学最伟大的作品),自然使得读者对其莫名的同时也就望而却步,这一种却步使得人们对这一伟大作品的了解贫瘠到一种难以想象的地步(比如:《荷马史诗》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这一作品获得极高的声望离不开义务教育,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作为语文教学绕不过的文豪,自然其代表作必须进入每一个学生的必读书目。这一作品的价值界文坛之中排名前列(小编心中排名第二),但也不能否认文本时代背景放在1812年的俄法战争,这一时代背景在国内自然难以赢的大量读者的关注,即使这一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表现出了极高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也只能使得国内读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作为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品,在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鲁迅先生的《呐喊》,由此可见这一作品的价值,而关于这一文本的阅读体验没有读网络文那种一读就停不下来的式阅读,文本清新自然,文中人物也是真与善的,没有丑陋的坏蛋,没有的,通过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让我们实实在在的体会到湘西土地上实实在在的美好。
但进入21世纪之后,《边城》的读者寥寥无几,尤其是在年轻读者中人人交口称赞其经典,但少有人真的会潜心阅读,文本前面的你呢?年轻的你,可愿意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感受温暖大地之上的美好。
(花了4个小时左右阅读完全篇,当时在外地读书,放下文本第一件事就是给远方的亲人打了一通电话,光是听听声音就感觉很美好。)
不少作品打着科幻、奇幻、史诗等等各式各样的噱头,包装爱情小说的内涵吸引读者,《围城》刚好相反,打着爱情的旗号,展现抗战初期国内知识、的群像。正是这一文本内涵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其文本价值可见一斑。
和《边城》及其相识,在国内读者群体中《围城》声誉极高,但在年轻读者群中阅读者寥寥,甚至不少像书中描述的“伪知识”一般,用“围城”理论简单评价《围城》为“爱情圣经”。
余华的读者群体庞大毋庸置疑,余华的文字具有独特的感染力,语言极富音调美,文本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和性,因此余华的作品也是当下文学阅读者口中的常客,余华也是如金大学毕业论文写作的热门对象,但余华长篇大作《兄弟》,上下两部堆一块半个食指这么厚,又有多少人阅读呢?在反思《活着》的生命价值,《许三观卖血记》的价值之外又有多少读者透过《兄弟》反思手足之情,和历史车轮之下的人的价值?
《平凡的世界》电视上映之后可谓是家喻户晓,观看群体也是十分庞大,但反观数据对比,《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版本观看量和纯文本阅读量的对比,读者寥寥也许可以名副其实了。其实真有必要,原著和电视剧版本的区别都可以再写一部百万字的论文了。
这一本书也许有一点小众,但它的影响力可不小众,作为超验主义派的“圣经”,极具世界影响力,当代青年诗人海子在25岁卧轨身亡的时候身边便放着一本《瓦尔登湖》,《瓦尔登湖》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文艺青年的标配。
关于这部作品小编真的有感而发一句,如果平日里读着觉得平淡无味,不妨在深夜阅读,你会发现每一个字符都像是夜空中的星星,闪闪发光。
最后提一个短篇名篇,名著效应使得很少读者会主动去阅读,但也因为篇幅不像其他名著那般,短小的篇幅紧凑的故事,一口气读完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