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文章内容

中国比较文学的现状与前景

※发布时间:2021-4-14 17:22:3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谭维维整容1985年10月29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在深圳大学召开。这次大会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发展现状的一次巡礼,同时,也是中外学者的一次学术交流。在会议收到的121篇论文中,首先最值得称道的当然是比较美学和比较文艺学所取得的成就。近几年来,我国对于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进行了广泛的比较研究。这种比较研究也是势所必然。会议论文中还提出,要进一步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比较美学,必须抛弃日丹诺夫式的苏联主义,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史,站在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高度看问题,迎接当代世界对马克思主义美学提出的新挑战。我国比较美学和文艺学的进展还表现在对许多过去已经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新结论。

  深圳大会的第二个成就是在长期存在分歧的有关比较文学的定义、范围、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目前一致的看法是:“比较”是研究文学理论、文学、文学史都经常用到的方法,不能用它来区别一个学科,况且比较文学除用比较方法外,还大量采用归纳、演绎、描述、阐发、综合、反证等不同方法,有时甚至根本不用比较的方法。

  最后,还应提到我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某些薄弱环节,在这次大会上都有了新的增强,特别是东方各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更为凸显。在这次大会上,少数民族文学第一次大规模登上了比较文学的讲坛。发展少数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无论对于文学本身或是对于发展各民族的友谊都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交叉学科(科际整合)”研究的迅速发展使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得到了特殊的关切。这大概是由于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佛克马在会上所说的诗歌、小说面临着电影、电视的挑战,而“文化”在我们所处的“后帝国主义”时代又有着特殊意义的缘故。此外,有关比较研究的论文也有许多创造性的突破,其中有些文章已属于总体文学研究的范围。

  报告最后“中国是否可以考虑开展对20世纪八十多年来翻译介绍外国文学及其在中国被接受状况的研究”,不仅注意“X作家在Y国”,而且也注意到在一个特定时期内“X国文学在Y国”这样的论题。这次会议既展示了我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又检阅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活跃而敏锐的思维能力、年青化的比较文学研究阵容,以此为标志,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起点。

  (乐黛云,生于1931年,1952年毕业于大学,大学副教授。编有《国外鲁迅研究论文集》,著有《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原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网闫涵/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