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医学论文> 文章内容

上半身肥胖易患动脉粥样硬化?

※发布时间:2018-1-21 17:16:0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动脉粥样硬化既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也是引起冠心病猝死的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动脉粥样硬化又与肥胖紧密联系在一起。早在1988年,就有报道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性、糖耐量异常有关。高胰岛素血症、高TG血症、低HDL-C和高血压等四要素同时出现称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也称为高脂血症并发症,或者称为综合征x等。Kaplan等提出上半身肥胖、糖耐量异常、高脂肪血症及高血压等为重症四重奏(deadly quartet)。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单独从某一个因素来考虑则无统计学意义。例如仅有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症及重症四重奏的不一定成立。

  单纯脂肪组织过剩堆积的代谢紊乱与高血脂、高血压无直接的关系,仅仅是属于脂肪分布异常症。只有在胰岛素抵抗出现的前提下,才考虑属于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及严重致命的四要素。

  通过冠脉造影确认的冠心病的患者观察到,其中约25%为肥胖患者,其内脏几乎都有脂肪过量堆积,并且表现为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个体特征是腹部肥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TG升高、小而密LDL颗粒增多、HDL-C降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伴有或不伴有葡萄糖不耐受)以及血栓形成和炎症状态。对肥胖的患者进行脂肪分布分析,测量身高、体重,进行折算,与皮下脂肪相同厚度的正相比,内脏脂肪面积平均增加了两倍。经个人单个分析表明,体重正常者,内脏脂肪的堆积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因素。内脏脂肪细胞中脂肪储存有三种途径:①以乙酰CoA为基质,经乙酰CoA合成酶(ACS)催化合成中性脂肪;②由富含中性脂肪的脂蛋白在LPL参与下提供脂肪酸;③血浆葡萄糖经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 T4)被摄取进入细胞代谢成乙酰CoA,再合成脂肪酸。代谢综合征应作为降低冠心病性治疗的二级目标处理。

  由于高脂蛋白血症,特别是高LDL血症在AS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对高脂蛋白血症的治疗和预防AS的发生和发展,其重点是降低血浆TG和LDL-C的水平。内脏脂肪组织中,脂肪、糖的摄取、储存过程、能量代谢诸方面等更易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减少热量摄入,减少TG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和富含纤维性食物摄入量,增加运动量,减少肥胖,特别是缩小肥胖者腰围,以达到降低血TG、LDL-C的水平。必要考虑药物治疗。近年来,对于AS变异的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如内皮细胞损伤因素是如何使动脉壁损伤和代谢失调;各种细胞因子对病变发生发展的影响或调控;脂蛋白、载脂蛋白及脂蛋白受体相关基因的结构或表达的异常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等等。特别是从基因水平探讨其发生机制,必将对其预防和治疗产生重大影响。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