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医学论文> 文章内容

我省首批全科医学生毕业后去哪儿了

※发布时间:2018-5-15 0:32:5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早上8点,吴丽萍从温州苍南县钱库镇中心卫生院出发,骑上从同事那借来的电瓶车,来到村里随访一位刚生产一周的产妇。

  而她下一级的学弟陆南(化名),正走出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的宿舍,赶去实验室做实验,为自己的学术论文做好准备。

  吴丽萍和陆南都是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定向培养的全科医学生。按照,他们毕业后都将前往当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

  但毕业后,两人了截然不同的道。前者扎根基层,履约做了一名全科医生;后者缴了违约金,考上浙大医学院外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成立全科医学教研室、全科医学系或全科医学学院。

  2010年起,温医大仁济学院就率先开展本科层次全科医生定向培养工作。作为浙江首批本科全科医学生,他们毕业后选择了怎样的职业道?吴丽萍和陆南的选择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答案。

  看美剧、英剧时,经常会听到剧中的人物说,我的医生告诉我怎样怎样。这里“我的医生”就是指在社区内长期、持续提供医疗服务的全科医生。他们通常十分熟悉病人的身体情况,能解决日常的健康问题和保健需求。

  全科医生是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但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全科医生还远未成熟。

  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每万人约配备8~10名全科医生。但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注册执业的全科医生共有20.9万人,占执业(助理)医师的6.6%,每万人口仅拥有全科医生1.51人。

  此次印发的《意见》提出了全科医生培养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为了加快全科医生培养,提高全科医生素养,从2010年开始,教育部联合五部委启动实施了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

  这项政策为部的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了4万多名本科医学生,实现了部每一个乡镇卫生院都有一个本科学历的全科医生的目标。

  在浙江,温医大仁济学院率先开展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工作,于2010年面向温州地区招收了首批51名全科医学专业学生。此后,其他院校也陆续开始定向培养全科医学生。

  学生在入学前就与相关基层卫生部门签订相关协议,接受五年制本科的学习后,再经过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然后去当地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

  浙江省卫计委数据显示,浙江通过院校教育、定向培养、继续教育、规范岗位培训等多种途径,已培养全科医生共计3.4万余人,但注册到全科的仅有1.51万人。

  温医大仁济学院副院长李章平告诉钱报记者,加上2012年、2013年从临床专业定向分流到全科的两届学生,目前已有5届共524名全科医学生毕业。

  为了进一步改善“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温医大仁济学院率先联合苍南县和文成县试点推行“县管乡用”。

  “县管”,就是学生毕业后,人事关系先挂靠在县里的全科医生管理服务中心。“乡用”,就是规培后,从高分至低分依次自主选择各家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服务满5年后,优秀的全科医师可以选调至县级医院全科医疗科工作。

  这一政策给全科医生的发展和晋升带来了希望。学院统计,“县管乡用”实施前,2012、2013两届毕业生毕业1~2年签履约率仅40%;实施后,2015、2016两届毕业生1~2年履签约率上升至75%。

  潘霓目前是学院大三的学生,离毕业还有两年时间,但她已经决定要回老家萧山当全科医生。在诸多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她少了几分犹豫,多了一些坚定。

  有时候觉得不像线届的吴丽萍就是其中一个履约回到基层的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刚上二本分数线的她想读医,但分数又不太够。有人向她推荐了仁济学院的全科医学专业,既可以学医,工作还“包分配”。于是,对全科医生毫无概念的她填报了这个专业。

  当时,不光吴丽萍不了解全科医生,连学校一些老师也有点搞不清。刚去实验室上课时,实验室管理器材的老师一脸疑惑:全科是什么专业?学校什么时候开始招全科啦?搞得学生也挺尴尬。

  吴丽萍说,他们学的东西大都跟临床专业的学生一样,只是临床医学生在选择专业方向后会学得更深、更精。相比于以前的全科医生,他们在专业素养上更胜一筹。

  除了大临床的医学知识,全科医学生还要学习社区康复、健康教育等特色课程。学院和多所国外大学合作,开设“医患沟通”、“社区疾病管理”等课程,学习发达国家在全科医学上的经验。

  一般来说,毕业生要经过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才会真正下到基层服务。但由于某些原因,吴丽萍毕业后先在苍南县钱库镇中心卫生院工作了一年,随后才开始在温州附二院的规培。

  虽然大学期间就在社区医院实践过多次,但来到卫生院后,吴丽萍才真正了解到在基层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卫生院,她负责产前门诊,每天给周边的产妇做产检,包括听胎心、量宫高腹围,测血压、体重等。除此之外,她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整理资料,为孕妇建档、做报表……时不时还要下乡随访高危孕产妇。

  吴丽萍坦言,读了五年本科,最后做的都是公共卫生相关的工作,很少接触临床,总觉得自己不像真正的医生,无法施展学校学到的技能,“有时候确实觉得挺憋屈的。”

  尽管如此,她还是决定“先干着看看”。尤其看到相关的政策、文件出台,她觉得全科医生整体发展趋势还是值得期待的。在温州附二院结束3年的规培后,她将回到钱库镇中心卫生院,继续当一名全科医生。

  但也有部分学生,因为不同的原因放弃了全科医生这条道。2017届的陆南是杭州萧山人,本该在医院规培的他,现在是浙大医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

  陆南高考那年,是全科医学专业首次在萧山招生。他同样是受“包分配”的吸引,报考了这个不熟悉的专业。

  学了两年后,他对医学越来越感兴趣,尤其是外科领域。但全科医学生学得“全而不精”,毕业后无法到上级医院工作,在基层很少有临床实践的机会,很难发表论文。所以毕业前,他就暗暗下定决心考研。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顾虑是收入。他了解过杭州地区全科医生的收入情况,“其实整体还行,但我觉得对男生来说还是低了一些。”吴丽萍在卫生院工作时,每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不包括五险一金),勉强够负担日常开销。

  陆南代表了很多全科医学生的想法。温医大仁济学院曾在毕业生中做过一个调卷,问卷显示,毕业生对基层工作不满意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基层收入低(38.33%)、基层工作阻碍专业发展(31.67%)、基层硬件设施差(16.67%)。

  此次出台的《意见》,也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如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包括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作为全科医生的收入来源等。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