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令出台后,几乎对每个城市商品房的成交量都有很大的影响。“例如,2011年开始到限购之前,平均每天商品房成交量为355套,限购令之后平均每天成交120套,成交量有大幅度下跌。在上海,限购前每周平均成交商品住宅22万平方米,限购后每周平均成交3~6万平方米,成交面积下降幅度比市场还大。限购令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据我了解,一些高端住宅的销售都很差。高端住宅受这次政策的影响是最大的。”潘石屹在微博中表示。
对此,《新营销》记者联系了副总裁陈宝良,他表示今年销售情况确实不好,并以此为由采访。
“1998年的房改可以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青春期,规模、结构得到了迅速的调整。从1997年开始,房地产成交量和价格迅速上升。2010年是房地产企业资金很宽松的一年。去年商品房销售额为5.25万亿元,前年是3万亿元,是销售额最大的两年。同时去年房地产开发商购置土地的资金仅有1万亿元。从这些销售和购置土地的情况来看,房地产开发商资金普遍比较宽裕。而最近公布的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就如房地产市场成长的更年期一样,整个结构都面临着重大的调整和变化。对房地产开发商,主要是住宅开发商的影响是巨大的。我认为至少有50%的房地产企业会在未来两三年内被淘汰出局。淘汰掉的企业应该是实力比较差,产品与保障性住房在地理、产品质量和户型上没有太多差距的企业。房地产企业最重要的是资金实力,资金成了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过去的两个星期,多家上市公司在发高息债,利率高达11%,从这么高的利率可以看出他们对资金需求的迫切心态。”
新浪证券频道日前发布消息印证了潘石屹的这一判断:“随着两市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公布2010年年报,房地产上市公司‘差钱’状况显露无遗:截至目前,银基发展、京投银泰、上海新梅、世茂股份、绿景地产、深鸿基等13家地产类上市公司宣布将不分红。同时数据显示,万科保利等龙头上市房企负债均超千亿。地产商近年加大跑马圈地的力度,提出再融资计划,但地产调控已导致多家房企借壳上市梦想破灭。专家称在严厉政策调控下,巨额债务将成房企难啃的骨头。”
一方面是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巨额债务,另一方面是消费者购房资格的以及购房资金的短缺。链家地产的林倩表示:“存款准备率再度上调到20%,银行贷款将更不容易,从链家地产的成交数据来看,3月办理商贷购房的比例由1月的40%降至不到25%,办理公积金的比例则大幅度提高到24%。购房难不止难在购房资格,就连购房资金的取得,未来可预见的6个月内只会越来越难。”
供需双方都受到限购令的极大打击。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加大营销力度成为解决问题的一大出。而在需求受到的情况下,“降价”是否会成为房地产企业促销的必然选择?
对此,潘石屹认为:“这次调控的根本目的是调整结构,即由原来商品房占市场90%以上调整到保障性住房占到50%以上的格局。目前用限价的办法房价,只是用休克疗法,先冻结房价来争取时间,等50%以上保障性住房的结构调整完毕,普通商品房的价格就没有必要再去控制。预计3年后,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推向社会,限购政策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SOHO中国在5年前就进行转型,避开的产品,以开发商业地产为主。目前,许多大型房地产公司,比如央企、上市公司、国企等因为住宅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正在积极寻找机会,“进入到保障性住房的开发中,减少他们在商品住宅市场上的损失”,潘石屹说。
一般来说,房地产企业偏重于地产开发,而将营销部分授权给销售代理公司,营销在房地产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只占据很小的比重。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应对冰点的方式,一般是通过转移战线,进行转型或参与国家政策性房产开发去减少损失,而很少从营销的角度破冰。
珠江地产营销总监凌鸿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消费者还不成熟,买房容易受到大的影响,做梦梦见洗头而在2011年的大形势下,作为营销人员来讲,首先要“看看是不是需要把自己的产品研究放在重要的上,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80后、70后、60后他们买房的朝向、个性需求等都可以放在重要的研究,所以营销人员不要只作市场推广配合,还要积极研究产品需求等”。
拥有更多的资金才能让房地产企业减轻市场压力,因此,快产快销加速资金回笼是必要之举。世联地产顾问有限公司研究总监王海斌认为,开发商应当形势,根据各自的资金状况,“做好降价促销、加速出货的准备。而营销也应回归本质,根据不同的项目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或者以快打慢,以速度换发展;或者展示品质,赢得客户;或者以地段资源潜质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