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改变一切,蒸汽机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智能手机改变了人类的沟通方式,移动支付改变了人类的消费方式,高铁和共享单车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和习惯……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无限可能。当科技创新撞上“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相继诞生,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深入融合,也各行各业集体向科技转型,很多传统行业乘着科技进步的东风,焕发出新的活力。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困扰。如何利用科技为人类依旧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时代话题。
“科技与生活”在以往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均有所体现: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黑白与数码照片”、辽宁卷作文题“科技改变生活”,2016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虚拟与现实”,2017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材料中的关键词“高铁”“移动支付”等,都在引导考生思考“科技与生活”的问题。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承载着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是和谐社会系统运行的核心动力。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和3D打印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让生活更便捷。但科学技术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困扰。如大数据的应用,使得营销更为精准,可一旦信息泄露,电信诈骗便会;网络直播超越空间,展示多样人生,若超越边界,便可能他人隐私、不良信息,等等。我们在利用好科技的同时,要谨守法律与,好个益。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英国利用蒸汽机在第一次工业后独领,美国借电气化在第二次工业后不断实现超越,最终坐稳世界头把交椅。科技创新能够让国家进步,科技进步更离不开人民的智慧,科技的最终落脚点还在于服务于人。物质的繁荣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繁荣,真正的文明进步和完整意义上的繁荣,一定有着良好的人文支撑,也有着强烈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量构成。
两次科技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变,煤炭等能源广泛地被人类使用。人类对煤炭等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将污染物无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臭氧漏洞、海平面上升等现象日趋严重,成为了人类最重要的课题。我们应该致力于绿色科技,可持续发展战略,节能降耗,自然。
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富兰克林
这就是技术的意义所在:它一边创造对不朽的渴望,一边着世界。技术是脱离了自然的贪欲。——唐·德里罗
科学在今天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人类所发展到的最高阶段。——郭沫若
技术更新迭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人们不能因隐私问题而因噎废食,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不能以隐私权为代价。——喻思南
如果说互联网这样的现代科技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生活世界,那么建立与之相应的新型社会伦理就迫在眉睫。——曾德雄
2018年伊始,支付宝推出的用户个性化年度账单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这原本只是一场朋友圈“全民晒”,但不料画风突变,1月3日下午,律师岳屾山发文称,支付宝年度账单首页有一行特别小的字——“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且默认勾选同意,有用不起眼的、式的通过用户授权协议方式收集用户信息的嫌疑。随后,支付宝的这种行为引发担忧和争议。
对此,支付宝发表声明并道歉,及时调整了页面,取消了默认勾选;如果用户希望在自己的年度账单中看到信用免押的内容,可以手动勾选该选项;这次不管是被默认勾选还是主动同意,都不会因此而成为芝麻信用的用户,所以也就不存在芝麻信用收集用户相关信息的可能。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起被质疑的事件,很多朋友圈跟风刷屏的热点和营销事件背后,常常都有用户扫二维码进行授权从而搜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嫌疑;一些信息公示、社保、招考等场景,也往往成为个人信息不力的重灾区。
在这个互联网信息时代,每个人都是“透明人”,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的陷入了一种困境,除非完全不上网。造成这种困境的深层原因,则是当前法律发展滞后于互联网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信息安全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
大数据时代不能变成一个没有隐私、没有禁忌的时代,相反,应该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尊重并严格个人信息不被非法收集和,应是互联网社会的标配。
2015年,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塞尔吉·卡纳瓦罗宣布:两年内将完成首例人类头颅移植手术。2017年11月,塞尔吉和医科大学的任晓平教授完成了世界首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手术是在两具人类遗体上进行的——将一具遗体的头与另一具遗体的脊椎、血管及神经接驳。
“换头术”听起来吓人,其实并不陌生,我国古典文学和近代科幻小说、科幻电影里,关于“换头术”的情节不胜枚举。当然,从文学故事、影视剧情到现实手术,“换头术”的发展历程可谓万分艰辛,所受到的争议亦非常大。
事实上,实施“换头术”的真正难点不仅在技术上,还要迈过法律关和伦理关。科学家在研究“换头术”时,应主动面对的质疑,向解释清楚 “换头术”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够救治瘫痪者、延续生命,并非如部分人所想象的那般无稽、荒诞,不宜用怪异的眼光去看待,更不必将“换头术”视为制造“科学怪人”的妖法。需要注意的是,科学发展就是如此,很多重大技术就是在突破现实社会禁区的情况下,得以实现并最终人类的。
在高科技时代,科技每走一步都将改变生活许多,而这样的改变很多时候是无法再次扭转的,所以科技发展不仅要谨慎地摸索与探究,更要尊重法律和伦理。
现在,只要连上互联网,各种视频设备都会成为直播的工具。然而,如果我们逛街、吃饭、健身,甚至是上班上课,都被人在直播平台上看到,成为随时上演的“楚门秀”,我们是否还有安全感?
2017年12月,一位90后女生公开致信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称,360旗下水滴直播平台隐私,将公共场合中的大众活动直去。面对这项,360方面发表声明称:其一,360智能摄像机(又名小水滴)是默认关闭的,是否直播功能,完全由购买的商家自主决定;其二,直播商家没有尽到告知消费者的义务。周鸿祎还该女孩混淆视听,有360之嫌。
360方面发一份声明真的就可以免责吗?水滴直播将公共场所的视频当作直播内容发布,存在着明显的隐私权越界问题以及监管不严等情况。2016年11月,发布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对于公共场所的视频,应该严格对外发布。除了有法律授权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特殊情况外,的“开关”应当掌握在被者的手中,而不是者或平台方的手中。水滴直播应该搞清楚规则边界,而不是将“已告知用户相关”作为挡箭牌,揣着明白装糊涂,将的隐私当作生意的内容。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变成了可被采集的数据,但这并不代表我们默认商家可以随意使用这些信息,甚至将其变成一门生意。在科技创新的同时,相关主体更应该明晰法律的边界,用明确的监督标准和强有力的执行手段的信息安全。
2017年9月1日,市第四中级正式受理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状告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三大外卖平台的案子。该联合会以三大外卖平台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为由,请求法院判令三被告对已经产生的生态损害进行修复或承担修复费用。
当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吃到美食时,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关注“餐盒放哪里”这个问题,直到有人被堆积成山的塑料盒、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有统计数据显示,三大外卖平台15天订单量所产生的塑料垃圾就能覆盖整个西湖,全国每天产生的外卖垃圾规模达到350吨,相当于一个中大型厨余垃圾处理厂的日处理量。而且,外卖包装垃圾最大的问题,是使用不可降解材质制成的包装盒,处理起来会污染生态。
客观来说,外卖垃圾围城这个锅不该完全由外卖平台来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与外卖包装标准缺失有关,也与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有关。
治理外卖垃圾问题,首先,须从政策方面予以约束,让消费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其次,平台方和外卖商户须对消费者进行相应的引导,推行一些励机制,鼓励消费者选择环保餐盒,外卖商户也可以尽可能地优化外卖商品,甚至节省包装;最后,餐盒生产企业一方面须承担部分垃圾处理的责任,另一方面还须研发成本更低、更适合外卖商户的环保餐盒。
外卖行业发展渐入正轨,但市场还有待完善,平台方在担负起社会责任的同时也需要和外卖商户、餐盒生产企业等通力合作,共同解决由于外卖行业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不能等到我们尝到了苦果才开始解决。
外卖垃圾其实是被互联网经济放大的“塑料袋难题”。环保观念的缺失,使人们看不到自己在环保链条上的,以及与上下游的关系。要想改变这一现状,社会、企业、个人都要在享受外卖便利的同时关注环保问题,让科技与环保并行。
2017年10月,美国汉森机器人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索菲娅被沙特阿拉伯授予身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身份的机器人。索菲娅拥有与人类相同的外表,能够模拟多种面部表情,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实现面部识别、语言理解以及与人类互动,甚至还能像人一样产生感情。索菲娅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她”想成家,想有个机器人女儿。
事实上,机器人更多的是按照编好的程序行事,不能很好地对变化主动做出反应。对机器人而言,像人一样走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都是巨大的挑战。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形机器人的功能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它们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取代人类完成婴幼儿、护理老年人和治疗恐惧症、自闭症与重度网络使用者的社交障碍等。当然,这样的机器人也可能会给人类造成极大困扰,并对人类社会在法律等方面造成冲击。比如,具有资格的机器人是否也具有与人类一样的人格权、财产权?是否需要像人类一样对违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这都是人类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人工智能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我们应积极发扬;其对人类不利的一面,我们要尽力化解,使其为人类带来最大的利益。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越南战争的泥潭。为了清除植被,发现隐藏其中的越南武装人员,美军在越南地区用飞机大面积喷洒了落叶剂。由于当时这种化学物质被装在中间带有橙色条纹的55美制加仑(210升)的墨绿色圆铁桶里,所以它被普遍称为橙剂。橙剂中的剧毒化学物质二恶英,会引发氯痤疮、抑郁症,并可能致癌。接触过橙剂的人都不同程度地患病,其后代也因此或患病。
橙剂的前身是落叶剂三碘苯甲酸,发明者是美国科学家亚瑟·盖尔斯顿。他在读博期间,发现三碘苯甲酸可使大豆植物更多地开花结果,增加产量,但这种化学物质在高浓度下会使大豆植物叶子脱落。1951年,美国生物战科学家们在三碘苯甲酸的基础上,发明了橙剂。
橙剂在越南战争中被大规模地使用,这引起了盖尔斯顿内心的不安。从1965年起,他联合其他的科学家,请求美国停止在战争中使用橙剂,并呼吁美国立项研究橙剂对人的作用。他本人也多次前往越南,调查橙剂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的影响。
落叶剂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的武器,这是盖尔斯顿万万没有想到的,他终身都在努力对这一被的化学物质造成的后果进行弥补。
我们应当用生物技术人类,而不是制造去明天。“科技失控”,切莫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灰暗的未来。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诞生距今已有202年的历史了。1816年,法国医生雷奈克发明了听诊器,这一年,临床医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
在听诊器被发明之前,医生基本采用将耳朵贴近病人胸廓诊察心肺声音的诊断方法。但这样实在太不方便。在给一位贵族小姐诊病时,雷奈克怀疑她患上了心脏病,但要使诊断准确,最好是听听心音。显然,用直接贴耳法听诊病人不合适。雷奈克在客厅一边踱步,一边想着能不能用新的方法。他忽然想到少年时用木杆传递声音的游戏。他叫人找来一张厚纸,将纸紧紧地卷成一个圆筒,圆筒的一端被放在贵族小姐的上,雷奈克则将自己的耳朵贴近另一端。贵族小姐心脏跳动的声音被雷奈克听得一清二楚,她的确得了心脏病。雷奈克为她开出了药方。
雷奈克回家后,马上找人专门制作了一根空心木管,为了便于携带,他将其分为两段,并以螺纹旋转连接,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个听诊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乘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快车,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在线学习的事屡见不鲜。智能手机能不能作为高中生的学习用具,却引发众人热议。我认为,智能手机可以成为高中生的学习工具,但仍须发展完善。
智能手机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已表现出了便利、快捷、高效的特性。智能手机作为学习工具,相比传统纸质教辅工具书,在知识获取方面,具有很强的性和及时性,学生可随时查阅知识,不受地域和时间。理论上讲,智能手机作为学习工具,未尝不可。②
理论很美好,实践很。在现实中,智能手机并没有让学生完全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反而因为功能多样成为影响学习的物品,于是“上课交手机”“学生携带手机”“教师怒摔手机”等事件频频发生。“智能手机是玩具,而非学习工具”的观点得到很多人的认可。③
智能手机要想成为高中生的学习工具,不仅需要提升手机软件的质量,还需要学生提高自身的自控力和辨别力。学习软件是智能手机能够成为学习工具的基础,但目前智能手机上的学习软件良莠不齐,其提供的知识的准确度也有待提高。学生因阅历和知识有限没有足够的评判能力,因此较难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软件。除此之外,智能手机上的知识信息量比较大,面对海量信息,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去辨别筛选,这会耗费相当多的时间,如果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沉溺于花大量时间去搜索信息就会耽误学习。④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俞灏明烧伤后复出进步,人工智能机器人索菲娅都想要结婚“生孩子”了。智能手机更应该乘着科技之风成为优秀的助学工具,而这需要各方的努力。否则,“智能手机成为学习工具”只能是口号而已。
于学习软件的开发者而言,应积极寻找学生用户的痛点,寻找智能手机与学习的最佳结合点;于学生家长而言,应试着允许孩子借助智能手机学习,但要控制好孩子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和频率;于社会而言,应充分进行网络信息的边界引导;于学生而言,将手机作为学习工具时,正确的打开方式应是——形成目标意识,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有效的知识。⑤
文章论述缜密,充满。开篇先亮出“智能手机可以成为高中生的学习工具,但仍须发展完善”的观点,肯定利用智能手机学习的优势,然后笔锋一转,深入分析实际情况——“智能手机并没有让学生完全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接着,从当前人们的普遍认知——“智能手机是玩具,而非学习工具”,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最后,从多方面提出让智能手机成为学习工具的方法。论证层层递进,思严谨,透彻。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