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复旦大学2017年博士生学术论坛之管理学篇获论文回顾(企业管理学、产业经济学、财务管理学)
12月1日下午六点,2017年复旦大学博士生论坛管理学篇在管理学院李达三楼105召开,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是复旦大学研究生的精品学生学术活动。自首届开办以来,无论在学术影响力上还是活动推广力上,都与日俱增。管理学院“博士生学术论坛”分论坛,作为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的主力论坛,每年秉承复旦大学以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一贯的学术旨,在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力求提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整理研究水平的基础上,近年来不断吸引了校内外、国内外等各知名高校的管理学博士的积极参与,在组织规模上日益壮大。
本期我们对本次论坛中财务管理方向、产业经济学方向和企业管理方向的获论文进行回顾,以飨读者。
本文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关系检验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检验了央行外汇干预与上市公司价值变动之间的关系,结合检验结果和汇率波动影响上市公司价值变动的传导机制提出研究假设,借助公司-月份面板数据和回归模型对汇率波动与上市公司价值变动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央行外汇干预与上市公司价值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和正向格兰杰关系,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上市公司价值变动呈负相关关系,而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民营上市公司价值对于汇率波动的程度更高,相对于B股上市公司,A股上市公司价值对于汇率波动的程度更高,另外,即使上市公司不存在外汇交易,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其公司价值变动仍存在负向影响。
现有关联文献大多着眼于关联对于公司自身治理和绩效的影响,而鲜有考虑对其他公司的影响。本文基于2007-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关联数据,探究了竞争对手的关联与企业融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竞争对手的关联对于公司自身的融资有正面影响,“溢出效应”强于“挤出效应”,可以有效缓解融资约束,加快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进一步,本文探究了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市场下这种关系的差异,结果发现这样的关系对于自身有关联的公司,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提供了一种考虑关联经济后果的全新视角,丰富了关联和企业融资的相关文献,也对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企业中,终极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冲突,即第二类代理问题日益严重。终极控股股东为了以较少的资金获得较多的控制权,使用多个控制链条对公司进行控制,这导致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这使得终极控股股东有动机和能力攫取公司利益。因此企业为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应当对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所带来的代理冲突予以足够的重视。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群体,其发展周期和行业特点都与其它企业不同。本文以2012-2015年沪深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究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对高新技术企业R&D的影响。在已有的研究中,很多学者研究两权分离对企业绩效、盈余管理、企业投资方面的影响。但是涉及到R&D投入的并不多,而且很少有文章将视角放在高新技术企业上。本文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两权分离、股权制衡度、终极控制人的国有性质对企业R&D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采取文献分析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文献分析法即运用现有理论对两权和R&D的关系进行机理分析,分析即通过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方案得出定量的结论。最后,本文得出结论,即两权分离程度对企业R&D呈负相关,而企业的股权制衡度和终极控制人的国有性质则会正向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针对这一结论,本文提出上市公司应当合理布局股权结构,减少控股层级,提高股权制衡度,同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引导国有资本合理地进入市场。
由中国金融市场的典型事实出发,本文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微观结构模型。首先,本文构建的基准模型,刻画了中国金融市场中小投资者的短视行为及其面临的衍生证券市场准入门槛。本文发现,在此交易机制下,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对市场均衡具有重要的影响: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愈低,私有信息对股票均衡价格的信息扭曲便愈小,基金市场的管理费用便愈低,基金市场中的知情经理人数量便愈少;股票市场参与者将从以中小投资者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成熟投资者为主。然后,本文构建的拓展模型,刻画了对金融市场的调控措施及其信息模糊性,分析了调控措施对股票市场均衡价格的作用。本文发现:当调控措施是公共信息时,调控措施完全反映在股票市场的均衡价格上,而未对股票均衡价格造成新的信息扭曲;而当调控措施具有信息模糊性时,调控措施的信息模糊性会削弱调控效果,同时由于调控措施的反市场趋势性,调控措施的信息模糊性会对冲市场的私有信息进而减少股票均衡价格的信息扭曲。本文还讨论了衍生证券市场及其市场准入门槛对市场均衡所带来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着各种。尤其是中小企业往往由于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高,既不易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又难以成功向银行融资。随着现代企业间竞争逐渐转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将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作为一个利益相关的整体,追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本文首先介绍了采购与库存基础知识,以及采购管理与采购策略与方法;然后,对供应链融资模式及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供应链金融三类融资模式,对供应链融资中的银企博弈和上下游企业间博弈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博弈均衡达成所需要的条件;最后,在介绍三种传统的折扣销售模式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折扣销售模型,并针对动态商业折扣和动态现金折扣下买方的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以达到追求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为目标的模型并进行了算例说明。
我国旅游市场失范和地区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深刻困扰着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统官僚治理的局限导致的。近年来,多种形式的公共治理方式极大地鼓励了参与,有效地弥补了治理的不足。“电视问政”作为其中的典型,在地方公共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旅游产业而言,“电视问政”能否通过有效的公共治理从而带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借助于电视问政这一外生冲击,本文通过采用中国2002-2015年间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电视问政对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发现:“电视问政”通过提高参与、协商治理的方式显著地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并且随着电视问政的常态化播放以及单场时长的增加,地区旅游业的促进效应越明显。此外,这一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地区旅游资源越丰富,初始治理能力越高,城市规模越大,“电视问政”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就会越强,但是,“电视问政”带来公共治理的改善必须基于地方一定程度的发展水平上,存在一个基于初始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
企业成长中的伦理问题一直成为实践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企业性的视角分析了公司违法违规等败德行为对组织经营的影响,尤其重点分析了治理机制(监督和惩罚机制)的改善对修复该种负面效应的作用机制。基于1994-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发生的违法违规数据,得到以下研究结论:第一,企业败德行为被揭露后,容易导致企业性的,最终对后续财务和市场运作绩效产生巨大负面效应。第二,监督机制的增强(董事会性和投资机构持股的提升)能修复败德行为对后续绩效的负面影响效应。第三,惩罚机制的增强(CEO更换)同样也起到了修复败德行为负面影响效应的作用。第四,机构投资者监督对市场性败德行为所带来的负向作用的弱化和修复作用相对更加稳健;而CEO变更对两种类型的败德行为的修复作用均较为显著。本研究结论充分表明当企业违法违规等败德行为被揭露后,监督和惩罚机制的改善在修复企业性和后续运作绩效方面起到显著的作用。
组织情绪能力是组织层次情绪理论研究的新兴主题。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通过对400余家科技企业的问卷调研发现:企业智力资本在组织情绪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的作用中起中介作用,其中在企业初创期扮演完全中介角色,而在企业的发展与成熟期扮演部分中介角色;其次,竞争性调节组织情绪能力与产品创新绩效间以智力资本为中介的作用关系,其中,在企业初创期与成熟期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在发展期不起调节作用;再次,竞争性与动态性的交互作用,在企业初创期、发展期与成熟期均调节组织情绪能力与产品创新绩效间以智力资本为中介的间接关系,且在初创期的高动态-低竞争性条件下、发展期的低动态-高竞争性条件下,以及成熟期的低动态-低竞争性条件下,企业产品创新绩效较高。研究拓展了对科技企业组织情绪能力的后效分析,为复杂变革下组织创新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管理借鉴。
自时代下,企业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自的高速发展使得个体的声音开始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给企业危机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任何微小的危机事件经过自的放大效应都可能向不同方向演化。这一危机演化现象经过不断衍生,已逐渐演变成企业危机管理中的常态,引起学界的重视。以麦当劳“3•15”、顺丰“快递小哥被打”、百度“魏则西”和如家“和颐酒店遇袭”4个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进行跨案例研究,借助Nvivo对二手资料和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危机事件中自引导危机演化的影响因素模型。借助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分析提炼出3个主范畴,包括企业危机管理应对方式、自引导、受众情感倾向及9个子范畴,详细阐述了各径的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危机管理应对方式是内部驱动因素,自引导和受众情感倾向是外部驱动因素。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关注自舆情演变趋势、实施危机全程管理等对策,旨在为企业融入自时代,通过自引导,提高危机管理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感谢论坛主办方管理学院研会学术部对本期的大力支持,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一步了解本次论坛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