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管理论文> 文章内容

管理学发展:从零开始到繁花似锦

※发布时间:2018-11-23 2:54:0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以来,中国的管理学科走过的历程,几乎是现代管理学近百年来的缩影。从几乎为零,到大量引进原版教材消化吸收,外派教师培训,建设各种二级、学科等,其中既饱含了中国管理学界前辈的辛勤躬耕,也有来自的促进政策和大力扶持,还有后来者的不断开拓和进取,虽说和国外同类的顶尖学科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作为崛起的学科,其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已经初现端倪。

  1978年初,访美,就中美技术合作,包括合作建立管理培训中心等事项同美国主要领导人交换了意见,对管理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从历史来看,1904年,南洋公学改属于商部,建立的商务专科;1909年创办的北洋铁管理传习所等都可以看作中国管理学科的发源点。

  据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延平教授介绍,该校的管理学科发展时间要比相应的学科正式建制时间早得多。中国管理学科是从铁开始的,铁管理是从北洋铁管理传习所开始的,而交通大学则是从铁管理专科学校开始的。1906年,时任邮传部司员的曾鲲化力促中国铁管理学校的诞生。他认为,中国最缺少的是管理人才,无管理则铁不能久,无管理则中国不能久。

  但是,在其后的近40年间,由于战乱等原因,中国高校管理学科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高校教育模式向苏联模式转变,相关的管理学科也在专业调整与合并中几乎销声匿迹。在前的30年间,管理学科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到了的时候,中国对于管理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就在这时,中国的管理学科开始真正的破茧而出。

  据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苏敬勤教授介绍,1978年初,访问美国,就中美技术合作等事项同美国主要领导人交换了意见。在与美国总统卡特的交流过程中,果断作出向发达国家学习,与美国合作建立管理培训中心的决策。1980年初,中美两国签署了《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协议书》,在工业科技管理领域内,两国合作进行培训、研究与咨询,交换和提供图书资料及教学案例,以及互派学者开展学术交流等。依此协议,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和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工程系同时成立,成为一个高起点的国际合作平台。

  除了大连理工大学,在初期,还有一批高校开始了管理学科的建设之。如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学、工业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1986年之前,高校对于管理学科的建设处于起步的恢复阶段,这一阶段的高校基本上都在复建、新建与以管理学科为主或者相关的系。如大学在1979年恢复设立经济管理工程系,其源头是在1926年由陈岱孙教授创办的经济系。1952年时,经济系并入其他院校。由于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与支持,管理学科在恢复阶段的进展很快,这也体现了国家对于管理科学发展的需求旺盛。

  一是1986年7月3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上,以《决策化和科学化是体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题发表长篇讲话。其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真正实行决策的化和科学化,要建立一整套严格的决策制度、决策程序和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咨询系统、评价系统、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

  与这一谈话相对应的是高校管理学科学位授予权的变化,包括浙江大学、大学等在内的首批高校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博士点,有了博士授予权。

  实际上,在万里的谈线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成立与管理学科发展密切相关,因为当时基金委专门成立了管理科学组。

  在此前的1984年,一批高校将管理科学系等扩建为管理学院。在建院的过程中,1984年,由时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担任院长的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据报道,接到邀请后稍作考虑就答应了。而在告别的时也曾讲过这段往事。作为院长,尽管国务繁忙,还是尽量挤出时间到大学办公。

  二是在1996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管理科学,兴国之道》又掀起了管理学科发展的新浪潮。

  也正是在这一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下设的管理科学组升格为管理科学部。在讲话中提到,管理科学组升格为管理科学部,表明管理科学的地位提高了。这标志着中国的管理科学将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后,在“管理科学和管理教育是兴国之道”的的推动下,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将管理科学升格为12大学科门类之一,成为中国管理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刘延平表示,学校给予学院充分授权,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在学科设置、经费建设、梯队构成等重大事项决策上,充分调动学院的积极性。在资金配置上,学科点获得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支持,并利用“211工程”建设经费建成综合物流实验室。“应该说,随着北交大研究型大学模式建设的不断推进,我院管理学科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早期的发展中,管理学科仅从当时的专业名称上来看,显得有些斑驳。比如,1986年浙江大学被批准招收管理学博士生时,名称是科技与教育管理工程博士点,后来才统一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在学科建设开始体系化以后,尤其是管理科学上升为12大学科门类后,管理学科的建设开始向多个方向发展。

  刘延平表示,大学、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高校,甚至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等,都设立了比较健全的管理学科体系。与这些国内外名校相比,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突出优势是有着厚重的运输管理历史积淀,在运输组织、运输调度、运输经营、运输成本、运输进款、运输投融资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理论和操作技术。

  在北交大,近年来围绕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突出交通运输和综合物流特色专业,已形成运输管理、物流管理和企业管理三足鼎立格局,并开始向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公共管理纵深拓展。为国家、地区和产业培养了大量高级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

  总结学科建设的经验,刘延平用了了6个字:积淀厚重,运输为本;学科交叉,物流为体;专业学位,工商为形;研究范式,为先。

  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由原浙江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原杭州大学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决策优化所和原浙江农业大学经贸学院等合并组建而成。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农业经济与管理4个系,学科设置覆盖了管理门类的各个领域。

  马庆国表示,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最早开展神经管理科学研究的学科,建有国内首个神经管理实验室,拥有脑电扫描设备3台,累计设备总投资200万元,另可长期协议利用浙江大学附属医院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设备、管工学科的工业工程分析设备。目前在神经管理学领域,主要集中开展风险决策、工业工程、消费行为与品牌认知、信息系统用户使用与界面设计、复杂神经网络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大连理工大学,其学科建设中,独具特色的则是教材编写出版和知识管理等领域的学科建设。苏敬勤表示,早在1984年,管理学院就出版了国内第一套现代管理系列教材13本。当时,这套教材填补了国内空白,引起强烈反响,尤其后来国内开始举办MBA项目时,国内很多院校都到该学院来访问、学习、交流,“因为我们一直做这个项目,积淀较多,所以比较顺利。”

  苏敬勤表示,该学院在案例教学方面也有很大的特色。据悉,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一些教授就开始在国内呼吁建立管理案例库,并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普及和推广工作。1985年,经国家经贸委批准,在大连培训中心成立的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管理案例库。目前,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案例库拥有中外管理案例近2000个,还收藏了各类学术考察报告和学术资料,是国内最大的管理案例库。

  苏敬勤还表示,在知识管理的学科建设领域,由王众托院士领衔的知识科学与管理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知识科学与管理的研究工作,作为秘书长和副会长单位与世界多个国家的大学一起创办了“国际系统知识与科学学会”。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也成为国家“985”工程建设的二级学科平台,该学科建设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马庆国教授回忆,管理学科恢复初期,该院在1979年招收了10名硕士研究生。这是国内以后理工科院校招收的第一批管理方面的研究生,当时招生的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然而,当时师资力量不够,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共同培养了这20名研究生,部分课程在上海交通大学上,部分课程在浙江大学上,部分课程各自上,师资力量不够还从中科院运筹所请人。“这批研究生后来除了出国以外都成了学术。”

  苏敬勤介绍,1980年8月,中国第一期厂长(经理)培训班在大连培训中心开学,除了“管理经济学”等主干课程外,该班还采用系统讲授、案例探讨和情景教学与计算机模拟等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际上,这就是中国早期的MBA课程班。

  到了20世纪80年代,作为以后中国第一个引进MBA项目的单位,苏敬勤告诉记者,1985年他们开始培养MBA。而在此前开展的MBA培训里,先后有200多位美国教授前来授课,培养了中国一大批大型企业经理。

  苏敬勤表示,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大连理工一直都有着自己的传统优势。如2006年初,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经中央领导批准,中央组织部在大连理工大学挂牌成立了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主要负责中央直管的50余家大型国有企业和国资委主管的160余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作为我国培养和培训高级企业管理人员的唯一国家级,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延安、井冈山和浦东干部学院一起,成为中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摇篮。

  到了1991年,鉴于中美合作试办的MBA项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当时的国家教委决定开始在我国部分高校试办MBA,首批高校有26所,从此翻开了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新篇章。此后,MBA、EMBA项目在中国高校中逐渐发展起来,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工商管理的职业人才。

  而在1998年升格为12门类学科之后,高校商学院教育更是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截至2007年,全国累计招收MBA人数超过15万人,同时,累计招收的EMBA学生也达到1.5万人。

  目前,管理学科,尤其是工商管理正在国际化合作办学,跨国培育人才的趋势已经日渐明朗。伴随着对管理科学在国家决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深刻认识,高校管理学科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呈现出各种定位。

  在大连理工大学,苏敬勤表示,管理学院秉承笃行厚学的,把促进国际交流、培养国际化人才作为学院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多年来,管理学院依托自身条件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先后与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以及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建立学术交流、合作研究与合作办学等广泛的合作关系。

  苏敬勤表示,学院国际合作办学的优势得到不断延续,与国际著名高校合作授予MBA学位、合作开展重大国际课题研究、在境外合作主办高级别的国际会议、合作创办国内管理界的第一本国际等,在培养一流人才的同时,也在努力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他认为,作为中国MBA教育的和发祥地,要提升自身在中国的品牌和知名度,还要国际市场,在国际发达地区开发中国的MBA、EMBA教育,把中国的MBA、EMBA做得更好,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在交通大学,刘延平表示,按照1923年左右形成的“知行”校训,遵循其“知行统一,崇尚学术,追求真理,以知促行”的底蕴,要把管理学科建设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前沿学科。

  具体发展战略,刘延平表示,可以划分为传承百年管理历史、探索学科转轨方向、确立管理创新前沿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承百年管理历史。第二阶段是探索学科转轨方向。后,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81年获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企业管理博士点授予权,学科开始由运输管理向综合物流和现代企业管理方向转轨。第三阶段是确立管理创新前沿。2000年,交通大学由铁道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005年获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成为市4所具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之一,EMBA、EDP等专业学位教育不断涌现,运输管理、综合物流、企业组织等成立具有代表性的管理学科创新领域,使该校在多项国内学科排名中名列第一。

  对中国管理学科的发展,马庆国表示,虽说中国起步较晚,但肯定会有所追赶、有所成绩。因为实际上在现今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条件下,一个有利的因素就是信息平台的出现。在这个平台上,很多学科都需要更新,也必然被更新。所以,中国可以在管理学科方面有新的,比如在全球范围内属于起步阶段的脑神经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就可以和世界很多高校一起同步进行。“在若干年内,中国必然有商学院或管理学院可以跻身世界一百强!”

  张翰眼睛密集图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