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管理论文> 文章内容

简介

※发布时间:2020-6-20 12:03:2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进入21世纪,“安全、、健康”成为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安全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方兴未艾,发展前景广阔。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公共安全正式被列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进入21世纪,我国安全学科快速崛起,目前开办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127所,拥有安全技术及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高校20余所、硕士点高校50多所,拥有安全工程工程硕士点高校40多所。2011年,安全科学与工程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系主任范维澄院士担任该学科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1.“安全工程”的重要性“安全、、健康”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性问题。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国家、社会和个人对安全的依赖和企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减少各类灾害对生产、生活及资源的危害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需求。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公共安全自建国以来首次被列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国家需求和科技发展的双重驱动下,全国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快速发展,前景广阔。2.“安全工程”的学科内涵“安全工程”以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成就,辨识和预测生产、生活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安全学科的应用领域涉及到社会文化、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土木、矿业、交通、运输、机电、林业、食品、生物、农业、医药、能源、航空等种种事业乃至人类的各个领域。3.安全科学与工程系和“安全工程”本科专业3.1 本系概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二〇〇四年,目前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二〇〇四年至二〇一四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教授担任首届系主任,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入选者张和平教授担任系常务副主任;二〇一四年至二〇一九年胡源教授担任系主任;二〇一九年至今系主任由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乃安教授担任。本系设有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安全技术及工程研究生专业,具有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家“九五”、“十五”和“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曾获得国家教学一等、二等和安徽省教学特等、一等。自筹备建设以来,本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骄人成绩和社会的安全学科优势地位,已成为造就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优秀人才的重要。1997年,“火灾安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教学二等。2001年,“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产学研与火灾安全交叉学科建设相结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获国家教学一等。2011年在国务院学位办每10年一次的学科调整中,“安全科学与工程”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本系是主要者之一。2006年,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完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分析与发展报告——成就篇》中评价我系(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信息、材料、数学、力学、建筑等一级学科之间的交叉和综合,组建了以重大安全事故/火灾机理和防治等为主攻方向和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了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研究和学术中心”。

  2010年,“面向国家行业重大需求,创学模式,为消防领域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获安徽省教学一等。

  “面向大尺度火灾防家重大需求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安徽省教学特等;

  3.2 师资队伍本系教职工59人,正高职称剧雪老公30人、副高职称19人,具有博士学位52人,师资力量雄厚,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欧盟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燃烧学会会士1人。3.3 培养目标安全科学与工程系培养具有宽厚数理基础,熟练掌握外语、计算机和现代热安全高新技术,能从事热灾害过程的机理、模拟及仿真研究,智能化热安全工程技术与系统研究,热安全性能化设计、评估、管理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本系拥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现代安全科技知识与拓展性实验训练。本系一贯重视安全科技基础理论,强调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于安全科学理论和安全高技术前沿领域的培养和发展。3.4 毕业去向安全科学与工程系学生毕业后将获得工学学士学位。自本专业设立以来,本科毕业生中超过70%在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申请出国留学成功率超过90%。2011届本科生的深造比例为83%,其中出国留学学生比例为31%(申请成功率100%)。就业数据显示,我系毕业生就业面宽,主要在灾害防治、安全设计、风险评估、能源利用、建筑设计、、金融保险等相关领域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在机构、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等从事管理、设计、和研发工作,就业率达到100%。3.5 (助)学金为促进本科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和提高全面素质,本系面向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设立了“立安(助)学金”、“浓美学金”和“瑞恒达学金”,约70%的成绩优秀学生和10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获得励或资助。3.6 科学研究本系专业方向紧密把握国际安全科技前沿,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发挥中科大理工结合的优势,在火灾科学和城市公共安全研究领域居于国际先进水平。在火灾科学领域,本系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火灾动力学演化、火灾防治关键技术、火灾安全工程理论及方。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本系重点研究城市多灾种耦合演化、防控与应急救援理论和方。进入“十二五”时期,我们面向航空、航天、航海领域和高原的安全问题开展先导研究,不断向公共安全领域拓展,力争成为持续科技创新的研究,提升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水平,确立安全科技领域国际前列地位。本系建设有火灾科学与安全工程领域国际上综合能力最强的公共研究平台。实验室建有“强风作用下火蔓延野外实验场”、“安全科技综合实验大楼”、“高原火灾实验”等,拥有大型实验平台31套,大型商用测试仪器12台,以及系统化的中小型实验平台。挂靠在本系的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外著名、国际一流的火灾和安全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2004年荣获“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集体”。近年来,本系共主持和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百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1项,是我国迄今在火灾安全领域设置的唯一973项目主持“九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7项、“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4项。主持财政部与科技部公益性行业专项重点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项。主持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大飞机项目、载人航天领域预研项目等重大项目。在基础研究方面引领中国火灾科学发展,位居国际安全科学研究前列:近十年发表SCI收录论文940篇,其中SCI高影响区论文100多篇。根据Web of Science的统计,近十年来本系发表的SCI论文数稳居国际300多个火灾研究机构的首位。是本领域最高级别的近两届(第八届,2005和第九届,2008)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大会(IAFSS)发表论文最多的单位(19篇)。是十年来在本领域顶尖的国际燃烧会议(CI)发表论文最多的单位(15篇)。是国际上十年来在本领域顶尖期刊Fire Safety Journal和Journal of Fire Sciences上发表论文最多的单位(90篇)。在技术创新方面引领行业进步,成为我国先进灾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源头:十年来,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30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1项。获中国专利金1项、优秀1项。分别于2001年、2006年和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2项、一等1项。获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2项、二等1项,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科技二等2项。发展的成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全国数百个重要场所,包括、、国家体育馆、国家博物馆、国家体育场、国家大剧院、国家奥运会议中心、十多个奥运场馆、多个上海世博会场馆等,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学术界赢得重要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范维澄院士曾任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学会(IAFSS)常务理事、亚澳火灾科学技术学会(AOAFST)、国际火灾研究机构主任论坛(FORUM)副,现任亚澳公共安全学会、亚澳火灾安全技术学会(AOAFST)名誉等职。张和平教授担任亚澳公共安全学会理事。孙金华教授担任亚澳火灾安全技术学会(AOAFST)名副、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学会(IAFSS)理事。刘乃安教授任国际火灾研究机构主任论坛(FORUM)。3人分别担任4种国际期刊的编委会委员。与美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及和地区的学术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和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学术和人才交流关系。美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燃烧学界大师级学者(前国际燃烧学会、国际燃烧学会会刊Combustion and Flame主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机械系教授C. K. Law教授书面评价本系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火灾研究领域已处于领导地位”。诺贝尔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引用荀子语为我们亲笔题词“制而用之”。发展二十年来,我们正是该题词的践行者!为了全人类的安全,请加入我们!

  

关键词:生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