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文章内容

一硕士论文疑似抄袭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7-8-13 15:09:0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通过“中国知网”()和“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的检索,记者分别下载了《古代印度的演变及其向中国的》和《古代印度之探讨》两篇历史学学位论文。《古代印度的演变及其向中国的》是西北大学的一篇博士论文,作者李利安,现为西北大学教授,论文完成于2003年;《古代印度之探讨》是玄奘大学的一篇硕士论文,作者邱,该文完成于2007年。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李利安的博士论文已于2008年正式出版(《的渊源与》,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6月)。

  对比文章内容发现,李利安的博士论文共有十章,邱的硕士论文共有六章(以下简称“李文”、“邱文”),其中两文的第二、三、四、五章的章节名称几乎相同,第一章同为“绪论”,标题有所不同,但所提示的内容和思极为相似。对比二文具体论述,相当部分内容可谓是“完全一致”。

  除文章大小标题和部分文字重合之外,对读二文,可进一步发现,邱文在主要的立论和观点上也与李文颇有雷同。如,李文第一章谈到“中国的研究”,说“我们可以从横向将这些分为7个方面”,并列举了历史学、文学、民俗学、艺术与考古、教学、民族学、分门别类七个研究角度,并在每一类下列举了相关学者和著作(李文第9-10页);而邱文在正文第一章第二节谈到同一问题时,照搬了李文的全部内容,不仅七个方面一字不差,连列举的相关学者和代表作名字、次序都一模一样(邱文第2-3页)。

  又如,李文第五章谈到与般若思想的关系,有一段主体观点是这样表述的:“笔者之所以不惜笔墨地介绍学术界关于般若经典发展历程的观点,是为了为接下来的与般若思想之合流的论证提供一个基本的历史背景。笔者认为,与般若思想的合流并不是在般若经典刚刚形成时期就开始的,而是经历了很长的发展之后,才参与到般若的阵营中来,并不断加深这种合流,到《般若心经》产生之后,最终形成般若与密不可分的智慧型,在这种中,甚至成为般若智慧的最高代表。”(见李文第46页)这段话到了邱文当中,也是放在同样的小标题下,表述为:“笔者之所以不惜笔墨地介绍学术界关于般若经典发展历程的观点,是为了为接下来的与般若思想之合流的论证提供一个基本的历史背景。因为与般若思想的合流并不是在般若经典刚刚形成时期就开始的,而是经历了很长的发展之后,才参与到般若的阵营中来,并不断加深这种合流,到《般若心经》产生之后,最终形成般若与密不可分的智慧型,在这种中,甚至成爲般若智慧的最高代表。”(见邱文第58页)两相比较,后者有从前者简省而来的嫌疑。

  还有一处明显雷同或更具代表性,李文在第二章谈到“关于意见的起源”时,有这样一句话:“在这里,笔者提出一个一直没有为学术界所注意的新线索,相信它对探讨的起源会更有价值。”(李文第27页)而这个“一直没有为学术界所注意的新线索”,在邱文中也有完全一致的表达,观点相同,语句语序相同,包括引文、注释全部一致(邱文第28页)。类似情况,邱文中尚有多处。

  通过仔细比较,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邱文基本上是截取李文的前半段而成的,李文探讨的是印度的及其在中国的流变,算是两个有密切关系的大问题;而邱文简而化之,“移植”了李文的第一个问题的论述框架和结构。

  那么邱文第一章和第六章是否由自己完成呢?似乎也并非如此。以研究现状这一节为例,两位作者都将研究现状分作三个部分来论述,并且除了个别的语句调整之外,其他内容基本一致:

  日前所爆出的山东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两篇涉嫌抄袭的论文,其与被抄袭的论文的相似度极高,而这一篇涉嫌抄袭的硕士论文则比较“机灵”,单从题目上看不出抄袭的痕迹,对于李利安这篇十分重要的论文,在其“参考文献”中却也只字未提。之前所爆出的学位论文抄袭事件中,抄袭者和被抄袭者同属,通过“中国知网”的论文检索系统很容易就被发现。而这例涉嫌抄袭的事件则可算是“跨区域作案”,由于、的学位论文系统并未互通,因而隐蔽性强,较难察觉。

  据记者了解,的硕、博士论文答辩似乎没有“查重”机制,但是对于学位论文抄袭、代写、舞弊是有明确的处理办法。玄奘大学位于省新竹市,是一所由佛教界集资兴建的高等教育机构。该学校教务网站中附有《玄奘大学硕、博士学位论文抄袭、代写、舞弊处理要点》(),其中即明确表示:对于具名并具体指陈抄袭、代写或舞弊对象与内容的书面,校教务查证,即予受理,对于“硕、博士论文抄袭案经调查属实且情节严重者,即撤销其学位,并公告注销其已颁发之学位证书”。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