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耕以致富,读能荣身”的朴素愿望,到“胸怀天下、振兴中华”的理想追求,耕读文化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的民族,培养塑造了一代又一代改天换地的英雄儿女。从老一辈家的回忆录和传记中可以看到,在中国现代史上,一代伟人、、、、等众多和新中国开国的元帅、大将们,几乎都出自耕读之家,不少人在儿童少年时期是由全家合力乃至族合力供养他们上学读书,才成就了日后的伟业。
耕读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乡村文化,所谓“忠厚传家远,读书济世长”,成为各个阶层普遍认可的社会共识,至今仍在发挥着积极的社会影响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当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智能时代,历史上读书耕田的方式虽然已经时过境迁,但耕读文化的基本则具有的社会价值,应该大力光大。
耕读文化所的重要,就是强调的“修齐治平”,将勤劳节俭、读书劳动的身体力行与情操的理想追求密切结合起来,实现报效国家、百姓的人生价值。如宋代广东梅州的古氏家族,自古全望从江西迁徙到广东增城,古延绶从增城移居梅州,迨至古成之与古革兄弟四代五进士,在一百多年中蔚为望族,代代官宦,且牢记祖训家风:忠于君,勤于政,爱于民,守本分。古延绶虽然官至县令,并非显要,但当朝宰相、古成之的挚友、时任左仆射的吕蒙正却为他写了篇《墓志铭》,铭文中说古延绶“体圣神之遗风,德及生民,功施”,乃有德有功之人。四川南充饶氏家族历代迁徙,“耕读传家”之风不废。饶氏祖训子孙后代要为人谦和、做官、精益养生、俭以养德,饶氏族规要求家族要孝父母、亲兄弟、睦亲友、和乡邻、教子弟、戒习染、讲名节等。在饶氏家谱中有记载:诗书礼义复先酬,代传久远遗泽在。笃行耕读传家、忠孝传家,这正是饶氏家族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一代名臣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号竹亭,是家中长子。曾麟书从小受到其父曾星冈的严格家训,指望他读书以获取,但他天资愚钝,平生虽勤劳于学,考过十次童试,却都名落孙山,直至43岁那年,才在考试中取得“秀才”,仅比他的长子曾国藩早一年入县学。他自知自己没有才华,无望跻身的更高阶梯,遂发愤教育督促诸子,将光耀祖的愿望寄托在曾国藩兄弟的身上。竹亭公撰有两副对联,一副是:“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另一副对联与之相似:“清茶淡饭粗布衣,这等福享了;齐家平天下,那些事儿曹当之。”这两副对联表现出了一种相当洒脱的高人逸士姿态,上联均表示自己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半耕半读,粗茶淡饭已足够;下联又对儿孙们寄予厚望。这种希望与普通人要求子孙出人头地、发财截然不同,而是要将齐家平天下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子孙去做,堪称深谋远虑。亦耕亦读,勤俭持家,敬祖睦邻,成为曾家治家立业的基本和世代相因的传统,曾国藩也始终着这样的持家之道。
从中华文化的发展轨迹来看,忠义、以身许国、精忠报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始终是民族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也是耕读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历史上,中华民族先贤留下了无数壮怀激烈、感人至深的爱国事迹和壮丽诗篇,体现了“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价值追求。从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到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以及近现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争取民族、国家富强的无数英雄志士的爱国事迹,无不体现着中华儿女热爱祖国、舍生取义、威武不屈的英雄形象,成为促进民族发展壮大的宝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种家国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爱国主义核心价值准则,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培育了中华民族、的拼搏和不断学习、不断创造的进取,不仅在和平发展时期能够激励人们奋勇向前、创造美好生活,更能够在面临民族危难和灭种的之际,激励人民起来进行反侵略反斗争,发出时代最强音。正如《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所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的时候,每个人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惊天地泣,真是震撼,令人热血沸腾,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光荣和自豪,能够在紧要关头和鼓舞全体中华儿女,能够极大地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树立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的必胜,万众一心为祖国而战。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耕读文化,对于增强全民族的国家观念和爱国主义,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和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农耕文明时代,人们将勤劳耕种、刻苦读书作为改变个人命运和报效国家朝廷的价值取向,实现家国命运的有机统一,实际上就是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君子自强不息,勇于担当天下大任”的民族体现。所谓“修身齐家平天下”、“礼智信”、“礼义”、以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士大夫君子,必须通过勤奋耕读的身体力行和学习实践才能养成。在古人看来,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以立。古代读书人一边辛勤耕作,一边刻苦学习,无论耕作多么繁忙,也不了他们读书的意志。从“耕以致富,读能荣身”的朴素愿望,到“胸怀天下、振兴中华”的理想追求,耕读文化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的民族,培养塑造了一代又一代改天换地的英雄儿女。从老一辈家的回忆录和传记中可以看到,在中国现代史上,一代伟人、、、、等众多和新中国开国的元帅、大将们,几乎都出自耕读之家,不少人在儿童少年时期是由全家合力乃至族合力供养他们上学读书,才成就了日后的伟业。
在当今时代,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毫无疑问,这些重要思想都体现在耕读文化的丰富内涵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因此,将耕读文化中的丰富思想、人文与伦理、实践等结合起来,可以为人们认识和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理政提供有益,也可以为建设提供有益。对耕读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诚义、勤劳致富的内容,还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形成新的话语体系,让中国文化全球、世界,为人类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