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女大学生”四个字开始频频见诸,变得暧昧起来,一提到女大学生,一些人就会将其与“犯罪”、“性”等不好的字眼联系到一起。不可否认,女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某些不良现象,但毕竟女大学生的主流仍然是自尊自爱、勤奋努力的。是谁在刻意妖原本清纯的女大学生?那些不好的方面不断被揭露,社会就会出现对女大学生形象的一种信任危机。这种情况对女大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很的。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在新闻报道和引导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那么是不是因为网络对女大学生的一些报道有妖的倾向,损坏了人们心中女大学生的形象呢?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网络对女大学生的报道进行研究。
我们在学习前人在相关领域里所取得的研究基础上,利用效果相关理论和框架理论主要研究新浪网新闻中心对于中国女大学生的近500篇报道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归纳出新浪网对于中国女大学生的报道是比较客观的,并没有妖女大学生的倾向的结论,并对产生这个结论的多方面原因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呈现。以下是我们的具体研究情况:
新浪网新闻中心是新浪网最重要的频道之一。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这是一个比较规范的商业性网站。规范性决定了它有一定的新闻专业主义,如果选一些不规范的、着大量不健康新闻的网站,必然得出“妖”一说的结论,这显然不能代表网络,是有失公平的。商业性又决定了它报道范围和题材更加具有性(这也是我们不选新华网的原因),在加上新浪如今在网络的地位,这样得出的结果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力。
在新浪新闻中心空格处输入“女大学生”一词。有效文本是从2008年10月14日到2009年5月28日年开始可以搜索到的新闻文体中除了评论所有关于女大学生的报道,包括消息、深度报道和调查性报道等。对于对某件事件重复性、连续性的报道,我们在数据统计中当作一篇报道来处理。对于女大学生的界定,我们界定为“女大学生”是指从读大学专科到研究生的女学生。
在这里首先要对我们的假设作一个界定:“妖女大学生”,即网络对女大学生中着过多负面或性话题的报道,形成了某种不、不负责任的,对中国女大学生的形象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根据这个界定,我们可以知道,并不是说媒介对女大学生进行了负面报道就是妖了,而是看负面报道的比例,及其与现实情况是否相符,还有就是要看报道的内容对女大学生是否是公平、平衡的。
我们对这些报道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事件发生的地点、女大学生是否为报道主体、报道的角度和叙事特征(价值判断)。
这是以事件发生的地点为标准的。从数量上看,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江苏、浙江、湖北、山东和。尤其是浙江和江苏,远远在前面。我们猜测原因主要是江浙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思想比较,也比较、灵活,加上江浙地区大学比较集中,女大学生也比较多,这两个地区出现的次数也就比较多。
接下来从大学生是否为主体这个方面来看,结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把女大学生大作报道主体来报道的是占大多数的,有68.9%。所以网络对女大学生是很关注的。
分析发现,新浪网对中国女大学生的报道角度多种多样,十分复杂,我们将这些报道大致分为八类:活动、受、就业、好事、违法犯罪、大学生活、通过典型人物反映社会现象和其他等。
关于活动的报道82篇,女大学生受方面的报道134篇,关于大学生活的75,关于就业的118篇,好事38篇,违法犯罪30篇,典型人物反映社会现象的10篇,其他4篇。网络对女大学生的报道最多还是集中在受和就业方面。
在报道角度里,占比例第一的是对女大学生权益受损的报道,最突出的几个问题是被骗、被、被。被骗中被同时骗财骗色占到了半数,被中情杀也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认为,这一方面有媒介拿这些比较的话题做噱头吸引受众的因素,因为它强调的往往是“被骗”、“被”,同时也是现实社会中女性某些方面弱势的真实反映,对诸如此类的社会事件的报道一直都是很多的,我们认为,除了噱头之外,更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对女大学生违反犯罪、违纪方面容易对女大学生的形象形成恶劣影响的报道有30篇,占到总数的6.1%,是比例很少的一部分,不管这是不是真实的反映,新浪新闻网对这一方面的报道是谨慎的。
在大学生活这一项相关报道有75篇,其中提到性的有10篇,占到总数的3.7%,这一类往往是网络最容易也最习惯拿来妖女大学生的一类,而它所占的比例很小。女大学生的婚恋问题有21篇,包括婚恋生活、恋爱婚姻观等一般的报道和征婚、大学生怀孕这些容易引起争议的报道,比重也不大。由此看来,新浪网对女大学生大学生活的报道还是集中在学校、社会活动的。
所以从报道角度的比例来看,新浪网对女大学生的报道角度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在就业、受这两方面的,比较强调服务性和警示意义这种议程的设置没有过多的关注女大学生那些、有噱头的角度,从比例、数量上来说,在引导人们“想什么”方面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
这是从人们的价值判断的角度进行分类的,即报道的叙事特征分析。我们分为正面叙事、负面叙事、中性叙事、弱者叙事和争议性叙事。这种分类与的报道角度这个标准有关系,但并不完全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下面我们先具体界定一下这个标准。正面叙事是指,这个人或者这种行为受到赞扬,符合大多数人价值观中“真、善、美”的标准,对大学生正面形象的塑造有积极作用的,这一类中,我们只包括第三种分类方式中的好事方面;负面叙事,是指这个人或其行为受到,在社会的普遍价值观中被认为是不正确的行为,不利于大学生积极形象的塑造,这一类中,我们只包括第三种分类方式中的违法犯罪类;中性叙事是指不触及到人们的判断标准,或者报道中提到的女大学生只是为了作为一个例子,或者起到不触及利害关系的证明作用时的情况;弱者叙事是指报道中女大学生在某些方面处于弱势或者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主要指女大学生受到人为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受”都属于这一类;而争议性叙事是指某个人或某类事件在当今飞快发展,社会中的某些观念处于变化、斗争的条件下不容易得到一个、争议的情况。第三类分类中剩下的,“就业”、“大学生活“及“其他”将打散分入这五类中。同时,这个统计要排除第三种分类中的活动这一项,基本上反映不出女大学生的形象。
除去活动的83篇,剩下的400篇为有效文本,其中包括:正面叙事130篇,负面叙41篇,中性叙事99篇,争议性叙事85篇,弱势叙事45篇。由此数据可见,负面叙事在所有的文章中的比例只有10%,而正面叙事占到了32.5%,比例远远大于负面叙事,尤其是从就业这个角度来看,大多数都是正面叙事,体现了现在的就业形势和国家的政策引导,表明新浪网对社会效果还是比较重视的。此外中性叙事有99篇,可见新浪网对女大学生中立和冷静报道还是比较多的。
争议性叙事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而这种争议性基本上都是事件本身的争议性印发女大学生自身的争议性或者女大学生的行为本身就具有争议性,只是客观的报道这个现象,很少有什么“欲加之罪”,的倾向。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以及统计数字显示,读者看报70%以上的内容都是只浏览标题;在全文阅读的中,又有30%是因为标题好,读者才被吸引去读的。标题的作用由此可见一般。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女大学生”这一关键词从其在新闻内容是否占主体这一角度来看有较大区别,因此我们如下一一分析:
提取新浪网2009年5月29日时间中午12:11分起我们能找到的483篇有效文本中的333篇“女大学生”为新闻事件主体的标题,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①88%的标题非常明显的将“女大学生”、“大学女生”等字眼放入标题,97.3%的标题或主标题则采用实题形式,并将主要事实放入标题中,概括性的列举出消息或者深度报道中的主要新闻事实点,便于读者阅读取舍。例:“女大学生正洗澡玻璃隔断爆裂炸伤多处送医”“女大学生村官自费创建书屋”等标题,让人一目了然,在凸显新闻主题的同时,也表达了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引人阅读和思考。
②有题文不十分一致的现象存在,例:“女大学生自曝‘45度’照走红网络”一题,容易留给读者“女大学生”在炒作的,但在接下来的报道中却指出,该女生对照片在网络蹿红一事并不知情,并例举了各方看法与态度,使整篇报道的内容较为客观、。
③22.1%的新闻标题是有关大学女生有关婚恋、性、被的方面。据此我们讨论研究后认为:新闻报道本身就是要报道那些时新的与众不同的现象,报道这些现象本身不具有倾向性,只有当报道的量远大于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比率时才具有了媒介的倾向性,才会对受众有。而从整体来看,反应就业、大学生活、优秀女大学生、女大学生做好事等等的比例占到了所有有效文本的50%以上,相比之下,22.1%的报道比率并没有超出合理范围,拟态的建构与现实重合度较高。
此类报道56%源于、妇联等社会机构。如:“市妇联在大连大学办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报告会”等,虽然活动内容多为服务女大学生,但不可否认此类报道的另一目的:宣传形象。因此,此类标题的主语多为举办单位,“女大学生”多在标题中担当宾语或者不出现。
剩下约30%左右的报道,“女大学生”这一关键词仅在文中被提及,如“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功”等,“女大学生”仅作为大学生中的一部分在文中做支撑材料,文中产生的影响实为所有大学生,而非针对“女大学生”。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