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出去的梁鸿鹰,先是文艺局的公务员,后成为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再以后又担任有着65年历史的文艺报总编辑,一走来,梁鸿鹰始终与文学结缘,而他认为,与文学结缘是幸福的,也是美好的。3月28日,梁鸿鹰从回到家乡,做客由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大讲堂。结束后,梁鸿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1962年6月1日出生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梁鸿鹰,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生活都是在磴口县县城里度过的。第一年高考,他因为地选择理科,与大学梦失之交臂。到旅游回来后,父亲帮助他进入杭锦后旗奋斗中学复读。这一次,他顺利地考入了大学汉语言系。
梁鸿鹰的父母都是教师,他说,他的文学梦是由他的母亲和姥姥点燃的。梁鸿鹰回忆说,他上学前后那段时间,患病在家休养的母亲,经常给他讲唐僧西天取经、豌豆公主、东郭先生、“洋铁桶”历险记、小兵张嘎的故事,而他的姥姥则给他讲牛郎织女等民间传说。上高中前后,梁鸿鹰狂热地爱上了上海《文汇月刊》、北大民刊《未名湖》,以及许多当代文学作品,他读刘心武、、蒋子龙、徐迟的作品,也读张承志、阿城、韩少功、张辛欣的作品……
高考后的明确选择就是文学,此时文学已经成为梁鸿鹰的人生理想。1981~1985年,大学的学习生活忙碌而充实。温小钰、陈寿朋、李作南、鲁歌、齐冲天、韩公陶、马白、林方直、吴文堂、齐鲁青、高明霞、白贵、魏中林、班文中、郎宝如、杨新民、李佐峰,他了大学,记住了这些老师的名字,他们的学养和风范更是让他至今难忘。大学毕业后,梁鸿鹰留在大学汉语言系文艺理论研究室工作,温小钰老师,到哲学系美学和哲学,承担了汉语系82级、83级马列文论部分教学任务。1986年冬被学校外派支教,到临河四中承担两个高中班的英语、语文教学任务,边履行“支教”,边复习考研究生,1987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攻读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3年研究生的生活,他的眼界大为开阔。他随兴趣阅读,二战以后特别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的美国文学是他的研究领域,但是他毕业论文选择的是亨利·詹姆斯小说叙事与小论。凭着刻苦钻研的,在校期间,他获得了“万荣芳外国文学研究学金”。
由于成绩突出,他得到现为文化部副部长的今学长的举荐,于1990年夏顺利进入文艺局工作。至2012年2月,他先后在艺术处、理论文学处工作。其间,他参与了大量文件、讲话、报告的起草,还参与了3次文代会作代会文件起草工作。草创和参与历届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及组织工作,了中国一系列文艺政策的制定,了当代文艺的发展。
2012年2月,告别工作20多年的,梁鸿鹰来到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工作,参与组织过骏马、儿童文学、鲁迅文学的评选,负责过当代文学对外翻译推广,组织和主持了许多文学名家作品的研讨,发表了大量文学评论文章,属虎的属相婚配表举办过一些文学,对文学的认识更加深化。2014年9月25日,在文艺报创办65周年这天,他进入这个工作。
梁鸿鹰当天的题目是《当代视野下的文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当提到文学的发展现状时,梁鸿鹰说,文学有非常好的传统,而且,近些年来,陆续推出了许多好的举措,使得文学呈现出非常好的发展势头。另外,文学有着很强烈、很鲜明的民族特色,虽然某些文学门类的创作有些欠缺,但是猛起直追的心态还常好的,未来,文学一定会有好的发展。采访结束时,梁鸿鹰说,他对文学的热爱之情还在增加,他认为:“文学让我们想起生命的短暂,文学提醒我们的有限与无限;文学让我们想起在这个世界上,作为过客和羁旅者,我们是孤独的;文学也让我们想起自己是高贵的、聪慧的,因而也无比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