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文章内容

汪文学教授:文化自信是推动贵州旅游持续发展 的基础

※发布时间:2019-12-24 4:48:1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4月12日晚,贵州大学北区逸夫楼326会议室,由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贵州大学中国西南民族文化走廊研究中心)主办、贵州省人类学学会协办的“黔山问道”系列,邀请了现任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的汪文学教授担任主讲。

  汪文学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2016年从高校调任贵州省旅游部门任职以来,近年引起关注的贵州省旅游井喷式发展,可以说他既是人,同时也是推动者之一。此次,汪教授拨冗抽出时间,作了一场题为“基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文旅融合发展径”的精彩。小型会议室内座无虚席,来自各高校的师生及文创工作者等旁听了。

  在上,汪文学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贵州旅游近年呈井喷式增长的发展状况,接着强调了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重要性,并对“游”的文化内涵和本质进行了阐述。对于如何彰显贵州文化,汪教授指出贵州文化事实上长期以来一直被“他者”书写、定义和描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文化自信;因此应积极推动“黔学”研究体系的构建,树立贵州“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本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旅而无文,行之不远,对于在文化自信基础上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汪文学教授认为,径上可分为国家、省级、县级三个层面进行推动:

  在国家层面上,中国传统文化的至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它表现在中国的自然、社会、历史、生态等各个方面,历史上中国人的山水情怀和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俯拾即来,随处可见,这些都与旅游所追求的境界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在国家层面上如何将“天人合一”思想与旅游深度融合,是上级旅游部门今后应考虑的重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汪文学教授重点就他所在的省级层面如何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在省级层面上应发挥省文化旅游部门对地方的引领作用,宣传和构建富于历史文化底蕴的、又具有时代的地域形象和贵州体系。例如对于“多彩贵州”的诠释,他认为可区分为风景贵州(自然景观)、风情贵州(民族风情)、风俗贵州(地方风俗)、风物贵州(特色产品)、风骨张翰眼睛密集图贵州(大山)、贵州(文学诗歌)等来具体充实其内涵。同时作为一名具有很深文学素养和研究功底的学者,他认为今后在比较文学的分支学科——文学形象学下应开设一门新的课程“地域形象学”,专门研究地方旅游形象的打造和宣传等。就今后贵州省旅游业“如何做”的问题,汪文学教授提出若干条指导性和实施径:

  一是要讲好“贵州故事”,全面搜集、整理贵州丰富而多元的浪漫民族民间文化元素,编辑出版一批如《浪漫贵州与诗性中国》等读物,做足宣传工作。二是要做好“苗疆走廊”的旅游规划方案。当前《苗疆走廊旅游规划方案》正在全省征求意见中,规划方案一旦做好不能束之高阁,要尽快付诸行动;下一步应整理、出版一批如《苗疆走廊珍稀文献资料辑》等基础文献资料,重点对苗疆走廊主线公里范围内文化遗存、民间文书、口头传承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三是要做好贵州温泉文化的建设。贵州全省经统计88个县中有72个县有温泉资源分布。当前许多温泉设施充其量只能称为“洗澡池”,今后要增强温泉洗浴的仪式感和审美内涵。四是要做好贵州美酒与旅游的“酒旅融合”的形而上思考和宣传,阐释“茅台”的中和之美与醇厚之道。最后,对县级及乡村层面的文旅融合的径,汪文学教授认为应充分重视地方上的“万事通”——即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十分熟悉的知识群体的作用。今后也应像“非遗传承人”那样,赋予这些人某种文份,以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县域和乡村文化建设中。此外,他还就贵州的红色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历时两多小时,内容丰富多样而线索清晰。来自贵州大学、贵州师大、贵州师院等高校从事民族、旅游、文创、城建等领域的专家教授、在校学生、贵阳市等县市的文创产业工作者、闻讯而来的“三线企业”员工等相聚一堂,结束后近一个小时的互动时间中,纷纷踊跃举手提问发言,气氛十分热烈。汪文学教授最后表示,这种跨学科及讨论形式对学术创新和推动贵州文化建设非常有益,今后如果有机会,他还愿意就如何建构“黔学”的问题和大家继续交流讨论。

  本次系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贵州大学中国西南民族文化走廊主办的“黔山问道”系列沙龙第八讲,贵州大学国家民委执行主任强教授主持,贵州师范大学何景明教授担任评议。每月两次,逢单周周五晚7时定期开讲,下一场(4月26日)特邀贵州大学城规学院黄东胜教授作主题为“贵州省喀斯特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结构研究”之,届时欢迎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