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Ⅰ B-ⅡB期宫颈癌治疗相关研究进展宫颈癌是全世界女性因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部分IB期以上患者5年率仅为50%左右,其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为局部肿瘤未控制或远处转移,合理的治疗对减少宫颈癌患者的复发起到重要作用.近20年来,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成为宫颈癌推崇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内外妇科肿瘤医生在宫颈癌Ⅰ B-ⅡB期患者在治疗方面,开展了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三维腔内后装治疗、淋巴结取样、前哨淋巴结活检、保留神经手术等,最佳治疗模式目前仍存争议。手术、放疗和(或)化疗三者合理应用有效的改善宫颈癌ⅠB-ⅡB期预后及提高率的同时,并发症也较多。手术和放疗是仍是宫颈癌ⅠB~ⅡB传疗模式,近10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的探索,已经向多种方式联合的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方向发展,但最佳治疗方法尚存在争议。本文就宫颈癌ⅠB-ⅡB期治疗模式现沉,包括化疗、手术、放疗及综合治疗进行综述。第二章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目的:评估术前新辅助化疗在Ⅰ b2-Ⅱb期宫颈癌的有效性,评估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在Ⅰ b2-Ⅱb期宫颈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48例病人进行资格筛查,其中219例病人符合资格。219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109例病人进行术前1-2疗程新辅助化疗(NACT组),110例病人为对照组,进行直接手术治疗(DS组)。其中NACT组病人随机分为2组:50例病人术前接受1-2疗程的伊立替康(60 mg/m2,第1,8,15用)联合顺铂(70 mg/m2,第1用);59例病人术前接受1-2疗程的紫杉醇(175 mg/m2,第1用)联合顺铂(70 mg/m2,第1用)。术后病理检查有复发因素的病人接受辅助放疗。结果:NACT组的3年DFS及3年OS分别是90.6%、92.5%,DS组的3年DFS及3年OS分别是94.4%、95.3%,两者之间的DFS及OS均无统计学差异。临床病理因素分析显示NACT组中癌栓及深肌层浸润发生率明显低于DS组。NACT组及DS组中术后需行辅助放疗的病人比例分别为58.9%及58.9%。NACT组中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2.0%,其中P组及TP组的临床有效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329);P组及TP组的3年DFS及OS没有统计学意义(P=0.296,P=0.212)。IP组中的3-.4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率(P=0.005)及3-4级腹泻发生率(P=0.008)高于TP组。单因素分析显示癌栓是影响DFS的唯一因素(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不能提高病人的OS,但是可减少术后需行辅助放疗病人的比例。术前新辅助化疗使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相比,有相同的有效率及更高毒副作用,毒副作用是可控制的。第三章伊立替康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评价伊立替康术前新辅助化疗(irinotecan as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AC)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 (1980~2014)、EMbase (1980~2014)、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10期)、CBM (1980-2014)、CNKI (1980-2014)、VIP (1989-2014)与WanFang Data (1990~2014)等,收集比较关INAC与根治性手术(radical surgery, RS)或使用其他化疗药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临床研究。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和2个病例对照研究,共7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INAC与RS相比,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3年总率(0S),降低宫旁浸润率及脉管癌栓发生率,而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切缘阳性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NAC与紫杉醇行术前新辅助化疗(paclitaxel as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PNAC))相比,临床有效率及Ⅲ度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NAC治疗宫颈癌是有效且可耐受的,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所限,其远期疗效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RCT获取更可靠的。第四章不同治疗方式对宫颈癌Ⅱ B期预后及生活质量影响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手术、同步放化疗、直接手术治疗ⅡB期宫颈癌对其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西三所甲等医院的妇科收治的ⅡB期宫颈癌224例患者,随机分配为新辅助化疗+手术组(56例)、同步放化疗组(56例)、直接手术组(49例),对三种治疗方法对ⅡB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及对生活质量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ACT组、DS组、CCRT组的5年OS分别为85.4%、79.2%、74.9%,5年DFS分别为81.7%、74.5%、70.8%。三组病人相比其OS、DFS的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747,P=0.587)。单因素分析显示NACT组与DS组相比,NACT组中淋巴结阳性病人预后较差(P=0.009);DS组中术后未行治疗病人预后较差(P=0.004)。NACT组在提高病人情绪功能(P=0.005)、认知功能(P=0.009)、性/功能(P=0.000)、绝经症状(P=0.032)及性兴趣(P=0.032),减少腹泻症状方面(P=0.005)优于CCRT,而在性/功能(P=0.046)、绝经症状方面(P=0.032)优于DS。结果: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对淋巴结影像学阴性的ⅡB期宫颈癌病人,特别是年轻病人,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但对治疗前淋巴结影像学阳性的Ⅱb期宫颈癌病人不选择NACT。治疗前手术评估腹膜后淋巴结特别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状态,对于制定更适宜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第五章手术-病理分期在ⅠB-ⅡB期宫颈癌治疗中的探讨目的:比较手术-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在Ⅰ B-ⅡB期宫颈癌中的差异,探讨临床分期局限性及手术-病理分期在ⅠB-ⅡB期宫颈癌中可行性和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3月我院初次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宫颈癌的,行手术治疗的388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术前新辅助化疗组和直接手术组,分别进行两者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比较,观察两者间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存在的差异。结果: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符合率为:DS组21.1%,NACT组10%;不同分期符合率为DS组(Ⅰ B:43.3%、 ⅡA:9.2%、 ⅡB:1.6%),而NACT组(ⅠB:28.6%、ⅡA:3.7%、ⅡB:2.1%)。术前后病理类型相符率:DS组为86.7%,NACT组为84.1%。术前后病理分级相符率:DS组为83.3%,NACT组为83.7%。DS组中临床检查对浸润及宫旁浸润的判断的灵敏度66.7%、20.0%,度67.5%、70.9%,准确度67.4%、69.7%:NACT组中临床检查对浸润及宫旁浸润的判断的灵敏度50.0%、85.7%,度58.0%、46.0%,准确度:57.6%、47.6%。DS组中不同分期的浸润、深肌层浸润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层分析发现DS组中以PTNM进行分期,癌栓是影响预后的因素(DFS:P=0.013, OS:P=0.004); FIGO分期中,分期与预后密切相关(DFS:P=0.024, OS:P=0.050)。NACT组病人中,结果显示FIGO分期中的分期是影响复发的因素(P=0.023),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密切相关(DFS:P=0.004, OS: P=0.044)。结论:手术-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在Ⅰ B-ⅡB期宫颈癌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ⅡB期的误差率最高,分期偏高导致本可手术的病人失去手术机会。所以手术-病理分期在ⅠB-ⅡB期宫颈癌中存在一定的临床意义,但是其临床应用价值仍需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第六章不同治疗方案治疗ⅡB期宫颈癌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评价ⅡB期宫颈癌不同治疗方式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10期)、CBM、 CNKI (1980~2014)、VIP与WanFang Data数据库,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1篇,其中RCT有3篇,前瞻性试验有1篇,病例对照试验17篇,共2486例患者。NACT与DS相比,率尚未发现有差别,而前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转移率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小于后者;手术综合治疗与同步放化疗比较5年率无区别,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前者小于后者,放射性膀胱炎两者无差别:手术综合治疗与单纯根治性放疗相比,3年OS一样,但是5年OS前者趋向优于后者,且前者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低于后者及瘘道形成发生率两者无区别;单纯根治性放疗与同步放化疗相比,前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骨髓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结论:手术综合治疗对ⅡB期宫颈癌治疗是有效,与RS相比,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转移率及术后并发症,而副作用较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少,有利提高病疗后生活质量。
周凤珍;周霞平;柯玮琳;罗璐;;术前静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Ⅱb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0年09期
魏东红;陈桂林;田俊;黄燕玲;陈炜;廖震华;;ⅡB期子宫颈癌治疗方法的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2010年11期
李琳;周敏;成莉;邢辉;;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2014年03期
;许可葵;史百高;张克强;周萍;廖先珍;刘双喜;张怡;;4374例宫颈癌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2014年04期
欧婷瑜;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马洪涛;秦巧红;李红雨;边爱萍;申爱荣;;浸润性宫颈癌119例综合治疗体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贺园园;魏芳;赵卫红;;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5年10期
何善阳;袁力;李捷;沈丽萍;游泽山;姚书忠;;宫颈癌盆腔淋巴结高危型HPV分布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2011年16期
刘鑫丽;姚;李世春;;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及静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4年48期
陈丽贤;邹红玲;陈历排;傅文红;黄守松;赵营;黄芊芊;;宫颈癌手术治疗效果观察及预后因素分析[J];热带医学;2015年06期
欧燕兰;张琳;张秀;黄千峰;王苑;罗喜平;;宫颈癌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的建立[J];中华肿瘤防治;2015年16期
李洋;;ⅠA~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年22期
李青华;;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Ⅱb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30期
徐国明;;宫颈癌患者使用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2015年02期
阿依姑力·买买提艾力;ⅠB-ⅡB期宫颈鳞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程玺,蔡树模,李子庭,唐美琴,薛木泉,臧荣余;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后研究[J];癌症;2003年11期
;邓敏端;舒慧芳;李庆丰;;新辅助化疗的两种用药途径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09年08期
石敏,贺又娥;HPV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及其诊治现状[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7年05期
谭云,荣媛,吴绪峰,陈冠民,赵旻,李辉,伍欣星;HLA-Ⅰ基因微卫星变异与宫颈癌相关性的分析[J];医学生物学;2004年04期
杨露;王泽华;;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争议[J];中国妇产科临床;2011年06期
李慧玲;真酌;吕丽;冯泽旻;王星;;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子宫颈癌中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15期
,彭芝兰,杨开选,刘珊玲,王和,张崇淑,范余娟,郑艾;FHIT蛋白表达下调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6期
黄光琦,肖兴斌,黄一峰,黄韧敏;人宫颈癌多基因致癌机理的研究[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波,王滨有,赵景波,黄桂蓉,谢丽华,隋丽华;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宫颈癌关联的研究[J];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宋颖秋;伍钢;李贵玲;陈静;曹如波;尹中元;朱芳;;盐酸伊立替康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放射增敏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2008年08期
张克强,苏琦,曾宪端,邓运莲,许金华;P~(27)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的关系[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年01期
郭小青,蔡华,段雪英,叶礼斌;不同后装方式治疗宫颈癌比较[J];实用癌症;2004年02期
古丽娜·库尔班,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阿娜尔古丽,古丽沙热·那依木;年轻宫颈癌患者324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黄裕,唐良萏,周琦,贾英;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抗宫颈癌免疫反应[J];肿瘤学;2005年04期
赖日权,张江宇,王晓玫,胡维维;宫颈/脱落细胞学发展及[J];解放军医学;2005年10期
龚玲玲,李红英,曾俊;宫颈癌中α/β-连接素的联合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2005年01期
刘惜时;易晓芳;赵敏;郭孙伟;;宫颈肿瘤ⅠB~ⅡA期预后相关因素(英文)[J];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1期
金正一;金仁顺;朴东明;李仁花;;延边地区宫颈癌病理资料分析[J];中国肿瘤;2006年10期
申小梅;;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宫颈癌患者的护理[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何传泰;;刘月仙;李秀峰;张春玲;焦士兰;;宫颈癌患者与宫颈局部免疫状态对放疗预后的影响[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张艳斌;;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邹玉环;;肖秀芬;马立国;;宁旭才;李欣欣;扬丽媛;徐卫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宫颈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金正一;金仁顺;朴东明;李仁花;;延边地区宫颈癌病理资料分析[A];2009年“临床诊断和治疗新进展研究”暨“全国肿瘤病理诊断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冯静;王建六;魏丽惠;;甾体激素与宫颈癌[A];全国子宫颈癌暨湖北省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羊正炎;;宫颈癌的规范化手术治疗[A];2013年浙江省妇科肿瘤学术年会暨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宫颈癌筛查及子宫颈疾病规范化诊治”资料汇编[C];2013年
郭瑞嵩;邢晓汾;郑雅琴;田峰;金晓丽;;宫颈癌俯卧位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分析[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余永美;;59例宫颈癌患者行体外照射及腔内放射治疗的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李敬云 浙江省肿瘤医院 刘兰芳 孙海燕;HIV的发现及[N];保健时报;2009年
刘雪梅;人组织激肽酶-8及基质金属蛋白-9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08年
文露;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及静脉化疗疗效评价中价值的初步探讨[D];中南大学;2010年
张红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D];大学;2004年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