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去的春节,是计算生物学中心学生韦锟作为硕士生的第一个假期。这个春节他没有回家,因为他心中已被他导师装满了一个梦想,等待放飞。
这个梦想就是,如何将功能作图理论巧妙的应用到数量性状定位。导师给了他两套数据,一套是普通菜豆(common bean)作图群体叶面积与叶质量的生长数据,另一套是探索新药dobutamine对人类心脏功能改善效果的临床数据。这两套数据早已以多篇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导师要求他再次分析、再次利用,并再次发表论文,他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这个任务。
外面春节的气氛已经越来越浓了,所有人都沉浸在喜庆欢乐的里。而这时的韦锟正孤独,面对一大堆冰冷的数据苦苦思索, 百思不得其解,远在美国的导师邬荣领教授越洋跟他视频,图文并茂模型推导与数据分析的关键思。他一篇又一篇地研读导师早年发表的那篇关于“功能作图”(functional mapping)堪称经典的原文,深刻体会模型的总体框架、模块组成与数学推导,终于有一天思像喷涌的山泉从脑海中涌出。他一口气推导出作物建模与药物动力学两大模型体系,利用这些模型重新分析了两套数据,均获得前人未曾发现的现象,他兴冲冲半夜给正在焦急等待结果的导师发去越洋视频,师徒二人又开始了充满的讨论、分析与规划。
每一次视频都是一次鼓励与提升。韦锟决定以三篇论文的形式发表他发现的结果。目前一篇已经在线发表,另一篇小修,第三篇仍在评审之中,三篇均投到本领域期刊。
近期在线发表在The Plant Journal(IF: 5.901, 植物科学一区)的论文,是功能作图与作物建模(crop modeling)的一个完美组合。作物建模是预测作物在不同中生长发育的工具,但是传统的作物建模基本上是说生理生态的,缺乏决定作物生长的基因组模块,而功能作图就是一个探索生长基因的统计手段。韦锟利用“自下而上”(bottom-up)的建模理论作为桥梁, 将作物建模与功能作图无缝对接(seamless link),填补了传统作物建模的空白,同时也将功能作图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论文发表之后,很快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来自康奈尔大学、怀俄明大学的同行表示,该文建立的基因组效应模块,对今后农作物栽培、产量预测、育种具有指导作用。国内中科院主办的《植物研究进展》也给予专题报道。
韦锟,一个仅进校半年多的硕士生,连续撰写发表三篇高质量学术论文,是我校计算生物学中心众多优秀学生的典型代表。他正在计算生物学中心这个学术平台上, 以更高的境界放飞人生梦想。